潍坊昌邑市:铺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3-10-24 18:01: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高森贵

  大众网记者 高森贵 潍坊报道

  潍坊昌邑市位于潍坊市东北角,潍河下游,莱州湾畔,市域纵长横窄,中若蜂腰,南北长75千米,东西宽处32.5千米,窄处仅7.5千米。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昌邑南、北农村风貌差别较大。“地理条件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乡村发展模式就不一样。有了一个点,我们就顺势谋划一条线、一个面,点线面联动,形成片区,示范带动效应就更明显。”昌邑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闫文志介绍。

  近年来,昌邑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坚持从抓薄弱补短板入手,以点带片、以片促面,加快推动昌邑市村庄基础设施连片建设、公共服务连片提升、人居环境连片整治,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拓展延伸,从“环境美”到“内涵美”推动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化,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锚定薄弱村庄精准发力,从治理“脏乱差”入手,打响村庄环境整治集中攻坚战,全域村容村貌实现“美丽”转身,和美乡村建设开始破题。

  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西金台村由东北村、东南村、西北村、西南村四个行政村组成,常住人口4500多人。以前的西金台村,百姓诙谐地称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部分老房子年久失修而坍塌损毁,残垣断壁连片;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堆放着各种杂物,“四大堆”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意丢弃,湾塘成为“巨型垃圾箱”。如何摘掉落后的帽子,石埠经济发展区西金台村邀请市农业农村局和镇、社区领导实地“问诊把脉”,“多箭齐发”集中治理村庄环境。“一宅变四园”,将破旧、倒塌的宅基地改造成菜园、花园、果园、公园。东南村、西北村拆除断壁残垣20多处,全部由村民改建成小菜园,萝卜、白菜、大葱等农作物生长茂盛,生机盎然;东南村村民李明治、李言孔将自家已倒塌的老宅改造成小花园,工作在外的李明章在其宅基地上规划了“微型公园”,新建成的仿古木小亭子成为周边村民的每天“打卡地”,石埠经济发展区西金台村已建设健身广场、“口袋公园”等6处,让“群众转角就能遇到美”。“断头路变通途”,西北村地势较洼,一到雨季,附近3个村的雨水都汇到西金台村内的一处湾塘内,沿途积水达60多厘米,因为道路没有硬化,泥泞不堪。村支部书记李强请来了水利站人员对该路段重新规划,村民李始康、李常珍带头把自家高于路面的预制水泥挖除,村民们自行拉土运料修建排水渠,彻底解决了雨季内涝问题。“脏乱差变身美如画”,全村共整理残垣断壁46处,运出垃圾800余吨,清理58条巷子“四大堆”320处,运出垃圾300余吨。对村内的道路进行硬化、绿化、美化作业,对村民的健身设施、文化广场、娱乐场所等配套进行建设,如今的西金台村已是“美如画”,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

  发挥美丽乡村的示范作用,由“点”状分布形成“片”打造,由“集群效应”变“遍地开花”,绘就了一幅农村美、农民富、农业强的和美画面。

  “以前建设美丽乡村分布在多个乡镇,体量小、不全面,主要注重基础设施的提升,带动和美乡村建设不明显。”潍坊昌邑市委常委、副市长魏征谈起昌邑“美丽片区”思路变化,强调以片区为载体,通过集中优势兵力、集聚资源要素打造出示范样板,再通过复制样板,示范带动全域提升,从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昌邑市饮马山阳村先后荣获全国宜居村庄、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村、潍坊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示范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山阳村博陆山风景区、千年梨园及农文旅产业融合项目带动下,山阳村及周边山阴村、常家屯村、兴会庄子村等11个村逐渐融入片区发展。山阴村建设“梨花水饺”特色美食一条街;兴会庄子村利用村内保留下来的砖木结构古民居,挖掘打造历史文化馆,发展乡村旅游,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丽示范片区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在昌邑市柳疃镇,以潍美柳疃社区30分钟品质文化圈为中心,以方圆驱车15分钟的村庄区域为半径,将柳疃村、东陈村、高隆盛村、西傅村、闫家庵村、姜家堤子村、邓家庄村、金家庄村8个村庄与柳疃镇综合文化广场、潍坊侨史馆、昌邑华裕茧绸文化博物馆、丝路绸语文化创意园、柳疃丝绸技艺非遗工坊、永庆成古法糕点非遗工坊、恒顺公黄酒非遗工坊、朝阳广场、烟柳水岸千米健身步道、龙溪湿地健身步道、半屋伴读城乡书房等20处文化活动场所相串联,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全方位展示和美乡村创建成果,让“烟火气”与“颜值”并存,极大提升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体验感和满足感。

  截至2023年9月份,昌邑市已经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10处镇街规划建设的10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已经完成公用设施、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并示范带动昌邑市690个自然村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向着环境美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齐头并进。

  乡村环境美是“面子”和“底色”,乡村文明兴才是“里子”和“方向”,美丽乡村建设正在深刻改变着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展示着新时代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

  柳疃镇东陈村82岁的韩迎玉大爷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历次变革,虽是耄耋之年,但说起村里的变化他侃侃而谈:“现在村里的道路整洁干净,谁还好意思乱倒垃圾,都自觉放到垃圾桶里,现在咱村是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咱怎能给村里抹黑。”

  柳疃镇东陈村党支部书记陈盛超说:“随着村子环境越来越美,村民们的思想与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整个村的凝聚力更强了,干事创业的氛围更浓了。”东陈村正计划进行村内土地流转,建设占地200亩的蔬菜大棚,引导村民种植附加值高的西红柿、水果黄瓜等反季节蔬菜,增加农民收入。原以为工作存在较大难度,谁知在村民议事会上提出初步计划后,村民争先恐后,纷纷响应,因为他们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对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充满殷殷期望。

  在柳疃镇刘家车道村的“长者食堂”内,72岁的村民刘秀香一边享用可口的饭菜,一边啧啧称赞:“现在的农村老人真是有福了!村里为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供应午饭和晚饭,解决了老人们子女不在眼前做饭困难、吃饭糊弄的最大难题,真心地感恩中国共产党、感谢政府。”刘家车道村是柳疃镇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的中心村,这里也成了全市和美乡村建设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的试验田。“村里年轻人在外打工,老年人抱大了孙子,晚年手脚不便,自己的生活成了难题,刘家车道村等适时开办长者食堂,为7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午餐、晚餐,为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每顿5元的午餐、晚餐,让农村老人安度晚年,尽享幸福生活,是丰富和美乡村建设内涵的有益探索。”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王海东如是说。

  乡村环境变美了,如何巩固治理效果又成为一大考验,昌邑市通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参入村庄共建共治共享上来。柳疃镇东陈村对每家每户每天的卫生清扫情况量化积分,成立“积分银行”,每季度评选一次“卫生标兵”,对前五名进行奖励;开展“美丽庭院”评比,签订“门前三包”等活动,让村民真正成为“主人翁”,每时每刻“唱主角”,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了和美乡村建设成果,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更提升乡村“气质”。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在昌邑的田野乡间,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成色越来越足,和美乡村建设正托起广大农民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