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姚双玉 潍坊报道
网络、网课、手机……在信息网络时代,上网轻而易举。2023年12月23日,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2018-2022年,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从93.7%增长到97.2%,基本达到饱和状态。
(图源:潍坊教育发布)
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2024年1月1日起,《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对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拒绝网络欺凌、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都作出要求。作为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这部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
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需要监管部门、网络平台、家长(监护人)各司其职,给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培养未成年人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但家长作为孩子用网的“守门人”,更要以身作则,承担起陪伴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责任。应该怎么做?
以身作则,设立规矩
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份上网规则,包括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上网,上网时可以浏览的内容、参与的活动有哪些,双方如何共同执行并遵守约定等,并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与需求改变,做出相应调整。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防止过度沉迷网络。
加强陪伴,主动介入
家长要尽可能掌握孩子的上网动态,避免让孩子独立使用网络,通过观察、倾听、交流等方式,理解孩子相关行为及背后的需求。
在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中,家长应该做到多听少说,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如果有不同的意见或看法,可以一起讨论分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表达观点的权利,引导孩子诚实说出上网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规范和引导,预防危险发生。
传授知识,正确引导
家长要在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告诉孩子使用网络的潜在风险,让孩子树立警惕网络风险的意识。
同时家长应该教育孩子文明上网,注意保护个人与家庭信息,告诉孩子在遇到隔空猥亵、网络欺凌、网络骗局、网络消费等问题时要主动寻求家长的帮助。
善用资源,安全管理
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网络应用增加了青少年模式用来保护未成年人的上网安全。
家长也可以在电子设备上安装过滤和安全管理软件,或根据自己对孩子的了解,为孩子制定专属的内容权限,从而屏蔽掉一些不良内容,避免恶意程序或病毒窃取孩子信息,引诱孩子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