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喜讯!高密教育5项研究成果荣获优秀教学成果奖,列潍坊市各县市区第一名

2020-09-02 15:24:56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单小东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单小东 通讯员 李剑琴 潍坊报道

  近日,潍坊市组织了潍坊市中小学幼儿园重大问题研究、教学自主创新和优秀教学法“三类项目”评选活动,高密市有5项教科研项目荣获一等奖,同时被评定为第十八届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获奖数量名列潍坊市各县市区第一名。

  其中,高密市醴泉街道中心幼儿园的《“创编+游戏”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获教学自主创新项目第一名,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的《小学非遗泥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荣获育人自主创新项目第一名,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的《优秀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荣获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第四名,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高密一中的《基于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情境写作”教学法》荣获优秀教学法项目第六名,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高密市姜庄小学的《国家级非遗高密“扑灰年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荣获重大问题研究第十名,潍坊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一、“创编+游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高密市醴泉街道中心幼儿园深入分析幼儿现状,秉承“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为一生幸福做准备”的办园理念,紧紧围绕方向引领、环境创设、编织应用和疫情间的编织,层层推进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

  (一)专家引领,“编”的方向,确立了切合实际的“创编+游戏”课程发展框架。

  (二)氛围营造,“创”的环境,师幼合作创设“编织”环境,激发创编兴趣。大厅、走廊、楼道、活动室,创设编织氛围。

  (三)初期实践,“量”的变化,从材料“量”的变化、玩法“量”的变化和图标“量”的变化三方面层层推进。

  (四)深度探索,“质”的提升,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探索、创新,将园本课程具体化、规范化,深入课程融合化研究。设置编织区,区区联动、域域互通,唤醒幼儿自主性学习;将编织作品应用到户外,开发出“五乐”游戏系列;编织提篮生活用品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依托编织开展“创意包包”等系列亲子活动。

  (五)疫情期间,推出编织视频电子库、编织线上游戏活动、编织儿歌创编,推进编织活动纵横有效发展。

  幼儿在编织中开发了智能、培养了专注力、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办园满意度由2016年的全市镇街第九名提升为第一名,同时,成功争创为山东省示范幼儿园,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编织+游戏”课程被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二、小学非遗泥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充分挖掘高密泥塑“非遗”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富有高密地域特色的泥塑美育课程,对非遗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打造成亮眼的学校文化名片。

  (一)健全体系,激活“非遗”校本课程源头活水。优化课程设置,编写活动用书,科学定位,让目标有依据,让“学段”有层次;创设非遗情景,感受文化魅力,设立泥塑文化长廊,开辟师生泥塑作品园地,处处呈现出“泥塑”特色。

  (二)依托社团,编制实施1.0版“点状”泥塑校本课程。学校从社团这个“点”出发,组建泥塑社团,配足设备,统筹安排各种计划、内容,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提升学生兴趣。

  (三)发挥专长,建构实施2.0版“巢状”泥塑校本课程。发挥专长,延伸平台,创新实施“一岗多师,多师共教”。

  (四)传承创新,打通“非遗”泥塑校本课程传创路径。从坯模、材质、内容、技法和形式进行创新。名师将孩子带上了“非遗”的传承之路,由传统的泥虎到带有三实小标志的叫虎,从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到泥塑情景的创设,从摆件到挂件,经历了由“仿”到“创”的传承与创新过程。

  (五)多元评价,搭建“非遗”泥塑校本课程展示平台。通过才艺比拼活动,搭建学生展示舞台, 以“展”代“评”。

  丰富多彩的泥塑课程,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张扬了个性,发展了特长。在模仿、传承中走向创新,爱乡情怀和核心素养不断提升。 在学校连续承办的两届“海峡两岸校园文化节”上,学校作为主要承办方进行泥塑教学展示,深得台湾师生的喜欢和好评;学校创作的“高密四宝”特色泥塑作为“友好使者”,赠送给台湾友好学校,增进了海峡两岸情谊。泥塑课程被多家媒体刊发推介,赢得了省内外多家教育考察团成员的交口称赞。

  三、优秀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立足新时代教育文化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理念,让优秀乡土文化融入学生,形成《优秀乡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一)扎根乡土,构建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学校梳理了适用于学生学习、传承、发扬的优秀乡土文化资源,构建起优秀乡土文化资源体系,编写了“红高粱文化”系列校本课程《走进高密》。

  (二)学科融合,探索乡土文化教育新路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将乡土文化融入阅读教学、劳动教育、艺体课堂等,让学生感悟了乡土文化深厚的内涵,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乡土文化探究的热情。

  (三)内外联动,拓宽乡土文化教育平台。学校通过社团活动、研学实践、主题教育等将校园活动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让共性与个性齐飞,学生素养得以提升。

  (四)传承创新,焕发乡土文化新生。教师广辟蹊径,探索非遗作品创作新思路,通过对作品进行创新、创生、改编,传承创新,使乡土文化焕发新生机。同时,借助数字平台,传播乡土文化“好声音”,把优秀乡土文化教育送上了“云端”。

  (五)多维评价,激发学生乡土文化学习动力。通过搭建展示平台、授予荣誉称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等,激发乡土文化学习动力,为师生成长注入新动能。

  学生在优秀乡土文化的滋养之下,促进优秀乡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学校建立了探索、实践长效机制,形成了课程、课堂、活动、创新、评价教育教学网络体系,推动了学校优秀乡土文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2019年潍坊市传统文化现场会在第一实验小学举行,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与肯定,创新做法也被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

  四、基于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高中语文“情境写作”教学法

  基于学生素养全面发展要求和情境在高考考查以及学生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高密市第一中学的《基于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高中语文“情境写作”教学法》,历时五年打磨,通过“创、写、析、展”四个环节来多维度、系统化创设问题情境;建模型、重个性写作任务情境;典析法、互析法,构建认知情境;阶梯性、多媒介,展示成长情境。以情境化促写作,以情境写作来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五、国家级非遗高密“扑灰年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高密市姜庄镇是“扑灰年画之乡”,姜庄小学充分依托地域优势,以“扑灰年画”的传承和创新为己任,实施“”4243+X”教学模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学校开发《古韵姜庄,魅力扑灰年画》四册系统特色校本课程,弘扬扑灰年画艺术;构建扑灰年画欣赏课、扑灰年画技法两种课型模式,夯实扑灰年画学习基础;实施了基础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四种学习方式,助力学生扑灰年画素养提升;建立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三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设立扑灰年画少儿研究院,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品格。

  2019年3月,《笔尖上的民艺——扑灰年画》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传承的力量》清明篇播出,社会反响很大;2019年学校被潍坊市教育局确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同年,又协办了潍坊市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观摩会,接受了教育部领导的检阅……《扑灰年画校本课程的实施》在《人民教育》发表,《山东教育》也对该学校的《扑灰年画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近年来,高密市教科院注重业务整体提升,以项目研究为依托,深入学校梳理挖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积极破解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精心遴选项目,深入学校对接研究团队,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过程调度,从过程性材料的积累、研究报告的撰写、PPT课件的制作、成果效果的梳理等方面深度剖析,现场指导打磨,靶向明确,火力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推荐阅读
  • 潍坊新建11所、改扩建6所中小学校将投入使用

    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我市将有17所新建、改扩建学校竣工投入使用,其中新建11所、改扩建6所,新增建筑面积49.71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1101个。[详细]

    08-25 10-35
  • 潍坊境内各高速公路共设置9处区间测速

    自9月1日至11月30日,省公安厅、交通运输厅将在全省联合组织高速公路限速管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对部分路段限速标准过低、施工路段限速标准忽高忽低、测速设备距离较近等问题进行排查整治。省公安厅前期做了大量论证、评估、试点,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后,决定全面推行区间[详细]

    09-01 10-29
  • 潍坊市餐厨废弃物日处理能力将提高扩容

    2011年,我市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目前全市餐厨废弃物经过正规收运的日总量在370吨左右,现有处理能力已经饱和。8月23日、24日,记者采访获悉,我市对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进行了改造扩建,预计年底建成。该项[详细]

    08-25 10-34
  • 四条路改造完成 打通“玉龙”微循环

    去年9月下旬开始,高新区玉龙东路、玉龙南巷、玉龙北巷和玉龙西路改造工程先后启动。8月24日,记者了解到,历时近一年,如今这四条道路的主路面全部改造完成,不但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便利,而且也将借助特色街区的打造,进一步聚拢人气,活跃区域经济发展。[详细]

    08-25 10-34
  • 潍坊市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

    我市坚持“市级带头、县级配套”,在严控总量的前提下,从上往下跨层级调剂使用各类编制,去年以来,市县两级共向镇街下沉编制1950名,其中下沉事业编制1146名,使镇街事业编制总量增加20.1%;下沉行政编制804名,使镇街行政编制总量增加12.3%,较好地解决了基层编制资源不足、[详细]

    08-25 10-33
  • 潍坊开启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实行预约制

    为使婚姻登记服务更加人性化、便利化,自8月20日起,户籍在潍坊市区域内的市民,可以在全市任一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和补领婚姻登记证业务,实现婚姻登记“全市通办”。20日当天,全市共有12对新人跨区域办理婚姻登记。[详细]

    08-21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