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思考——让自己身处懂你的人群中(一)

2016-06-30 10:42: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昨天晚上看到一篇网上的好文章,题目是《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仔细品来寓意深刻,味道十足,既有人生哲理,又是劝世良方,立时就生分享给清平人的冲动,尤其是清平的老师们。只是觉得已近凌晨,不想再打扰大家,就先存档下来。今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摘录其中一段转到了“清平乐教研群”里,作为今天教师网上碎片时间交流的材料。

  昨天晚上看到一篇网上的好文章,题目是《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仔细品来寓意深刻,味道十足,既有人生哲理,又是劝世良方,立时就生分享给清平人的冲动,尤其是清平的老师们。只是觉得已近凌晨,不想再打扰大家,就先存档下来。今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摘录其中一段转到了“清平乐教研群”里,作为今天教师网上碎片时间交流的材料。

  在懂你的人群中散步

  这个世界上总有那20%的人,见到你就莫名其妙地喜欢你,也总有那20%的人,见到你就是莫名其妙地讨厌你,剩余60%的人处于中立状态。

  如果我们把关注点放在那些莫名其妙讨厌你的人身上,那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就会烦恼不断。但是,如果你把关注点放在20%的喜欢你的人身上,每天就是如沐春风。

  一位老师,如果总是关注那些在课堂上不喜欢他课程的人,越关注那些不喜欢他课程的人,他就越想去迎合这部分人,让这些人也喜欢他的课程,后来,他发现,他错了。有时候,无论他怎么做,总有一部分人就是不喜欢他的课程。如果这位老师把关注点放在那些特别喜欢他课程的人身上,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候,在他眼里,都是喜欢他课程的人,那些学生的反馈给他赋予很大的能量,从而激发他讲得越来越好。

  逐渐地,那些中立的人群,以及那20%不喜欢的人群中的一些人,也被这位老师的才华所感染,最后整个场域发生了变化,他的课程越来越受欢迎,他生活得也越来越开心。

  刚上传不久,就有老师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齐鲁敏:人要把自己的眼光多聚焦在美好的事情上,教学如此,人生亦是如此,美好的事情发出的是积极的波段,它会给你传递积极的能量,从而让自己更强大,心中装着美好,身边的事情也会慢慢变得美好起来。硬是改变糟糕的事情也许事与愿违,倒不如用积极美好的事情去感染身边的一切。

  谭莎:没错,懂你的人怎么也会喜欢你,为自己喜欢的人去做事,让良性的情绪感染自己,让自己越变越好,将60%中立的人转变为喜欢你的人,生活就会很美好。当老师尤其需要这样的心态,不要只关注那几个上课捣蛋的人,被他们影响的坏情绪也是对喜欢课堂学生的不尊重,为了喜欢你课堂的人将课越上越好,吸引力大了,捣蛋学生自然也会爱上学生的。

  李清林:不论你说什么,做什么,总会有人喜欢你,有人讨厌你。其实仔细想想也对,我们每个人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每个人的阅历、经验、价值观、所站的位置不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差异非常大。因此在我们的生命中,只需做我们自己,喜欢你的人自然喜欢你,不喜欢的人就让他静静的站在那里,我们不要怨恨,不要沮丧,不要恐惧,接纳一切的发生。

  王丽:心善之人,看到的是美好的世界。心中存善,如心存水源,润万物终有春暖花开。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无悔,尽心无憾!

  王冲:我们只需做好我们自己,喜欢你的人自然喜欢你,不喜欢的人就让他在那里吧,我们不要怨恨,不要沮丧,接纳一切的发生,不忘初心,不求人人喜欢,但求问心无愧。

  看到老师们谈论得如火如荼,我也参与进来,把自己的一点感受上传分享到群里。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定目标往前走,不管那负能量的20%怎么说,不能受他们观点、想法的左右,迷惑了我们的视听。要看,就看正能量的20%怎么做,要听,就听正能量的20%怎么说!

  这就是我们经常谈及的“二八定律”,这个规律具有普适性。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是这个道理。人和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善良感召善良,正能量吸引正能量。反之,也是一样。在学校里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会或家长课程,尤其是集体会议时,20%认真积极、关注孩子教育的家长会挤到最前面距离专家讲师近的位置就坐,而那些应付了事、心不在焉的20%家长们就会三三两两地撤到后面“开小会”,有的甚至神不知鬼不觉地溜掉了;学校工作上,也会有20%积极能干、创新有为的教师带队跑在前面,他们传递的是正能量,当然也会有20%消极懈怠、拖沓落后地教师,他们身上显露出来的的是负能量;在家长和老师群体中,我们会看到20%的人成了正面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会有20%的人变成了怨气、意见的“收纳桶”和“传话器”;在家校合育的工作中,就有20%的家长走进学校,走进了家委会,也会有20%的家长始终处在抵触、反对状态,无论你如何努力去唤醒他们,他们都无动于衷,甚至恶语相加,令人心寒……

  然而,这又是正常规律,正常现象。也正因为人们在这样的“三区域”定位了自我,导致了人和人就变得不一样了:有的人得到了周围人的尊重和推崇,有的人却在群体中被边缘化;有的人不断取得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成了正气场的“能量磁石”,“附丽”效应显现,有的人却成了“垃圾桶”,最后走向孤家寡人。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