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创新文物巡管模式 筑牢文物安全“防火墙”

2022-10-26 12:34:39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刘晓雨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潍坊目前拥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099处,保护好这些文物,既是不负先人、无愧后人的历史使命,也是传承文脉、继往开来的神圣责任。近年来,潍坊市深入实施文物安全防护等“八大工程”,以临朐县为试点,设立文物巡查公益岗,强化文保科技支撑,不断优化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探索形成“人防+技防+物防”文物安全巡管模式,全市文物安全防范和保护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建立巡管员队伍,巩固文物安全“人防”屏障

  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大多处于野外,数量多、分布广,受编制所限,工作力量不足。针对新形势下文物缺乏专职保护队伍、巡查管护力量薄弱问题,大力实施文物巡管员队伍建设行动,在落实齐长城巡护公益性岗位基础上,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将文物巡查纳入政府公益岗招聘计划,探索建立全覆盖、网格化文物巡管员队伍,有效破解了文物巡查管护难题,实现所有文物有人盯、有人管和常态巡。一是严格招聘把关。根据文物所在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招聘计划,公开招聘过程坚持自愿报名和民主评议,通过资格审核、开展培训、能力测试等方式,确保文物巡管员素质符合岗位要求。二是加强岗前培训。组织新入职文物巡管员加强文物保护常识、法律法规、巡管日志以及落实日报告制度等方面培训,开展点到点、段到段的现场业务指导培训,确保每个巡管员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三是强化考核监督。制定实施文物巡查工作考核制度,按照就近、自愿原则分配巡查任务,使巡管员文物巡查、照顾家庭、农事活动三不误,同时各级主管部门不定期开展现场督导巡查,确保文物巡管员到岗到位、巡查制度落地落实。今年以来,我市文物“四有”工作纳入县市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临朐县在全省率先启动齐长城保护公益岗招聘,先后招聘130多名文物巡管员,常态化巡查管护670处不可移动文物,公益“小岗位”发挥了文物保护“大作为”。

  完善监管平台,强化文物安全“技防”支撑

  为加强不可移动文物全方位管护,在强化公益岗人员巡查的同时,综合运用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深挖文物保护新解决方案和新技术应用。一是实施“天网工程”。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预防性保护及管理,大力推进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远程实时监控和高效智能巡检。临朐县在实施东镇庙大殿遗址等国保单位“天网工程”基础上,利用安防监控系统对文物巡管员进行辅助考核,进一步加强了对文物巡查队伍的监督管理,实现人防技防相互补充与促进。二是建设监管云平台。开展不可移动文物信息资源采集,将文物资源空间信息纳入同级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利用GIS卫片检查和提取手段,比对、追查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违法行为;建成投用全市文物安全监管云平台,通过对文物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全方位安全监测,为文物保护、修缮及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实现全市所有文物点“一张图”管理,目前各县市区已应用该平台进行文物日常巡查和远程监管。三是推进文物数字化。在文物智慧巡查监管基础上,实施石刻文献档案等数字化项目,完成全市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专项调查,充分借助建设“博物馆之城”契机,深入开展智慧博物馆、“文物潍坊”云展馆建设,综合运用AR、VR、数字动画等增强参观者感知体验,实现全市文物数字化全覆盖。

  健全管理制度,夯实文物安全“物防”保障

  不断强化文物安全巡查保障,综合运用制度机制、资金投入等手段,完善文物巡查管护“全链条”,进一步加强文物巡查管护能力建设。一方面,健全文物巡查管理制度。按照全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以制度供给提升文物巡查管理水平。临朐县将境内64.89公里齐长城,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4个“红段”、6个“黄段”、13个“绿段”,设立保护标志碑24个、保护界桩501个,实现境内齐长城分级分段管理。另一方面,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文物事业政府投入主体原则,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多方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有效保障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的巡查管护投入。临朐县将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就业困难群体作为文物巡查公益性岗位安置重点,统一实行政府补贴,按月发放至文物巡管员本人,为在岗人员购买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充分保障文物巡管员的保障,让他们能够安心、按时、按要求开展文物巡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