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融和医院:端午节健康饮食指南

2024-06-10 12:37:37 来源: “山东阳光融和医院”微信公众号 作者: 杜慧真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是对端午的祝福。传说端午节是人们为纪念投江而死的屈原而制。端午时节粽香弥漫。一片粽叶,缕缕情思,家国情长。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端午”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开端,火热渐盛,端午节前后正处于芒种节气,天气炎热又多潮湿,阳气盛极,湿邪偏胜,使人易感闷热不适、疲乏多汗,且毒虫出没、蚊虫滋生,是皮肤病、传染病高发季节。因此,端午节健康饮食、养生保健至关重要。

  一、端午节饮食习俗

  1.端午粽

  粽子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代表性传统食品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角黍”,后随着朝代更迭,粽子不论是造型还是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饮食小贴士:

  (1)粽子虽然美味,但过量食用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建议每人每天食用粽子数量不超过2个,避免给胃肠造成负担。

  (2)糖尿病人可以选择低热量的粽子,用粗粮代替糯米制作粽子,如荞麦、燕麦米、糙米、黑米等,用扁豆、山楂、胡萝卜、鸡胸肉、虾仁等代替蜜枣、五花肉、豆沙等馅料儿。糖尿病人吃粽子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避免血糖超标。

  2.煮梅

  端午时节,梅子成熟。由于梅子味道酸涩,不宜直接入口,故常与甘草、山楂、冰糖等一同煮制成消夏佳品——酸梅汤。酸梅汤有抗疲劳、醒神提脑、降肝火、润喉等功效。

  饮食小贴士:

  夏季大量喝冷饮,尤其是强酸性饮品。冷热刺激,使得肠胃黏膜受损,很容易引起腹泻。建议在常温下放置半小时后再饮用。

  3.雄黄酒

  民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避邪,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左额角,以威邪魅。雄黄具有抗菌、解毒、燥湿的功效,“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饮食小贴士:

  (1)雄黄性温,味辛、苦,有大毒。可燥湿、杀虫、解毒,外用治疗恶疮、蛇虫咬伤。因雄黄含硫化砷,使用时需谨慎。

  (2)若服用雄黄酒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肢体麻木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3)端午节这天,可以选用雄黄、艾草、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或者制成雄黄熏条等方式,用来避邪和预防虫蛇伤害。

  4.绿豆糕

  绿豆糕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民俗食品。绿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能。此外,因“糕”与“高”谐音,还有向上腾达的寓意。当与端午粽子在一起时,“糕粽”音似“高中”,常作为礼品祝愿莘莘学子学有所成。

  饮食小贴士:

  (1)不要空腹食用,容易出现胃肠不适。

  (2)绿豆糕保质期较短,食用时需注意。

  (3)绿豆糕不能跟鲤鱼、狗肉、番茄、榧子一起吃。

  (4)孕妇、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少吃。

  端午节的习俗、饮食、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地区有着各自的偏好,比如:打糕、鸭蛋、艾馍馍、划龙舟、戴香包、长命缕等等,在享受美食和节日氛围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健康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二、端午节的养生技巧

  1.起居有节

  端午正值仲夏,昼长夜短,应早些起床,夜晚需迟一些入睡,午睡半小时至一小时,适当增加白天的活动,以顺应天时、保养阳气。需要注意的是,室内应保持适当通风,空调的温度与使用时间应有所节制。

  2.饮食得当

  端午时节饮食宜苦,新鲜、清淡,荤素搭配,营养全面。避免辛辣刺激及温热厚味之品,不贪食水果冷饮,尤其注意环境及食物卫生。在端午节期间,应尽量控制饮食量,不适宜暴饮暴食,不吃隔夜饭菜,不食生冷食品,避免寒湿毒邪从外侵犯人体。

  食疗养生:可用薏苡仁、红豆、大米煮粥,以健脾养胃、利水祛湿;也可以佩兰、绿豆煮糖水饮用,有助化湿解暑、醒脾开胃。

  3.运动有度

  端午前后,湿气弥漫,易阻碍人体气机,而致倦怠乏力,此时应适当运动,使气血周流,则阳气布散,方可精神振奋。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的集体运动项目。健步走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以周身发热、微微汗出、神清气爽为宜,避免过度的剧烈运动。

  4.卫生防病

  端午节是疾病高发期,因此要注意预防疾病,坚持按时服药,避免症状恶化。要注意卫生,保持环境整洁,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应注意防蚊虫叮咬,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总之,端午节是一种充满传统文化与时尚风味的节日。在庆祝节日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养生,做好各种防护措施,让自己过一个愉快、健康的端午节。

  阳光融和医院临床营养科现有人员5人,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2名、中级和初级职称各1名。科室采用“筛选——评估——诊断——治疗”一体化营养诊疗路径为患者提供规范的营养治疗,主要目标人群如下:1.慢性病高发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超重、肥胖等人群2.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人群:如肿瘤围手术及放化疗的患者3.特殊生理阶段的人群:如婴幼儿、孕妇、乳母及老年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