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9 13:31:00 作者:赵磊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刘相彪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们是学校里仅有的三位老师。
本报通讯员 王有志 王喜进 本报记者 赵磊
高密市姚家山甫小学地处偏远,刘相彪、刘瑞梅夫妻在这里一教就是30年。学校教师最多时7人,最少时2人,曾有11年时间(2001年—2012年)就是他们夫妻俩坚守在这里。刘相彪说:“我们这30年得到的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别人都走了,夫妻俩却留了下来
1984年,风华正茂的刘相彪与刘瑞梅一起来到姚家山甫小学任教。这里离市区有30多公里,当时学校有5个年级、7名教师、150多名学生,教学是复式班,学校只能提供课桌,凳子需要学生自带,条件十分艰苦。“刚来时,正面临着学校‘黑屋子、土台子’改造,我们既要给学生上课,课下又要自己动手改造校舍,虽然累得够呛,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刘相彪回忆起30年前的经历,仍然感慨不已。
志同道合的刘相彪和刘瑞梅在亲朋好友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1985年两人结婚后,为方便教学,主动请缨吃住在学校,从此开始了“以校为家”的教学生涯。刚开始的那几年,因课程多、教室少,他们从事的是复式班的教学,两个年级的孩子同坐一间教室,左边一拨右边一拨,先给左边讲,右边的上自习;再给右边讲,左边的做作业。因人手少,教务、后勤等工作也要管,经常忙得连轴转。长期超负荷工作,夫妻俩都患上了疾病,刘相彪患上了高血压,刘瑞梅患有严重的颈椎病和贫血病,好几次晕倒在讲台上。为了不耽误工作,夫妻俩严格保密,连女儿都隐瞒没有说。
“这里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需要教育,我土生土长在这里,只要他们需要我,我会一直教下去。”憨厚的刘相彪非常坚定。因条件艰苦,很多老师受不了这个罪,想方设法调离。他们夫妻俩也有多次调离机会,但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夫妻俩要教五门课
从农村出来的刘相彪知道,学校承载的不仅是孩子们的求学梦想,还有无数家庭改变命运的希望。如今,年过50的他尽管已不再年轻,但教学劲头一点都不减。他反复叨念的一句话:“教好学生是做教师的本分,绝不能让孩子毁在我们的手里。”
夫妻俩现在教一、二两个年级,共60多个孩子,最多的时候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和美术五门课程。为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每次讲课前,刘相彪夫妻都会精心准备,读、写、演、唱样样俱全,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他们的课学生们非常爱听。原先,学校里没有一样像样的音体美教材、电教器材,刘相彪照样有办法,业余时间自制,既通俗又易懂,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现在学校在社会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添置了电子钢琴,建起了图书阅览室,刘相彪的压力也减轻了不少。
30年里,刘相彪夫妻所教的班级在学期统考中,成绩始终名列全镇前茅,很多老师说,在那样的条件下能教出这样好的成绩,夫妻俩还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这些年,令刘相彪夫妻最骄傲的是,他们教出的1000多名学生中,考入大学的就达300多人。“他们中有军官,有医生,还有公司高管,每年过年,他们都会来学校看我,我的那间小屋都坐不开,那是我们家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说起这些学生,刘相彪如数家珍。
从1985年开始,刘相彪就自掏腰包组织孩子们到城里观光,开阔视野。在他的带领下,有很多农村孩子第一次看了公园,认识了火车,走进了令他们非常吃惊的新华书店。刘相彪夫妻疼爱学生的程度不亚于自己的女儿,遇到中午没地方吃饭的孩子,总会领回家去吃;为学生理发、洗头、换洗衣服的次数,多得连自己都说不清;学生中很多是留守儿童,为了让学生能经常与父母沟通,两口子的手机成了学生们的“爱心热线”。
破旧的校舍、学生的安全始终是刘相彪的一块心病,早日让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是他多年的梦想。年久失修的校舍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鸟钻虫蛀,漏雨透风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课,多年来,刘相彪一直担任着校舍维修工,爬墙上房、糊泥换瓦之类的维修工作非他莫属。2011年深秋的一天,为了更换一间教室破损的瓦脊,年近50的刘相彪一大早就架好梯子爬上屋顶,布满雪霜的瓦面异常光滑,刘相彪一脚踩空跌倒了,幸亏被梯子挡住没有掉下来,扶梯子的妻子刘瑞梅当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说起这件事刘瑞梅还心有余悸。
在刘相彪的多方奔走下,当地党委政府和青年企业家爱心协会决定对学校危房进行改造。2011年12月19日,新校舍终于破土动工。周边群众听到这个消息,主动捐款、捐物、义务出工。第二年五月,新建校舍12间,硬化、塑化活动场地720平方米,绿化校园2500平方米,添置、完善了玩具仪器、图书,更换了新的课桌椅,学校面目焕然一新,刘相彪多年的心愿终于完成。
刘相彪的另一个心病是学校后继乏人,毕竟他们夫妻俩也是50多岁的人了。令人欣慰的是,学校来了年轻人。去年9月份,刚毕业的大学生刘丽毅然来到这里拿起了教鞭,为学校注入了新活力。已经被刘相彪夫妇认作干闺女的刘丽说,她来到姚家山甫小学后哭过两次:一次初来乍到,感到这里的状况与理想落差太大了,伤心地哭了;第二次是在了解刘相彪的事迹后,感动的哭了。“以前觉得‘感动中国’的人物离我们太遥远,没想到身边就有这样的人!”刘丽说。
对于幸福人人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倾心于教育事业的刘相彪夫妻依然过着简单平实的生活。目前,他们还住在学校的平房里,吃的是自己业余时间种的蔬菜。刘相彪本人不抽烟、不喝酒,把省下来的钱更多地用在了学校和孩子身上。在外人眼中可能觉得他们是如何的清贫和艰苦,但他们和记者谈的更多是学校发展、和孩子在一起时的幸福快乐时光。
“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求知的眼神和对我们的依赖信任,我就感到很开心、很快活。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需要,我们将一直在这里教下去,直到退休为止。”在学校墙壁上,有刘相彪亲笔写下的“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标语,这正是他们夫妻30年坚守的真谛。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