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31 10:1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我要评论
大众网潍坊8月31日讯 据潍坊晚报消息,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乡”美誉的江苏不仅物产丰富而且交通发达,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如果称温商是行走中的商人,那么苏商就是典型的“坐商”,但是依旧有一批苏商扎根潍坊。苏商的特点是“离土不离乡”,在他们身后有着家乡企业的支撑,为他们提供产品。据了解,闯潍苏商已近千人,他们涉猎纺织、盐业、化工、钢材、建筑等领域,多实行薄利多销的策略,加速资金周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盛行的集体所有制模式,也让在潍坊打拼的苏商们习惯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近日,记者走访了潍坊市苏州商会并采访了几位苏商,了解到吃苦耐劳、勇于打拼的苏商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别样生活。
曹旭华(南通) 不甘平淡,军嫂卖学生被褥起家
做一个商人不易,做一个女商人更不易。
“我是被充军过来的。”1991年,曹旭华作为一名军嫂跟随丈夫辗转来到潍坊。生活安顿下来,不愁吃喝,家庭条件优越,但安逸平淡的生活与江苏人骨子里传承下来的经商基因是相悖的,曹旭华开始琢磨着做个小买卖。江苏南通是传统纺织业的发源地,人生地不熟没什么经商经验的曹旭华准备从家乡的纺织品上着手。
1993年,曹旭华联系上几家学校,成为学生被褥等床上用品的供货商。没有人手,进货、送货的工作都要曹旭华一个人来做,“货太重,骑着摩托车不小心摔了,爬起来先看看被褥有没有受损,然后抹抹眼泪继续上路。”曹旭华说,“学校就那么几所,还要跟四五家供货商竞争,实在是吃不消。”
在保证床被品质的同时降低成本,才能赢得商机。1994年,曹旭华在朋友亲人的支持下,张罗着建工厂,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曹旭华做起生意来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永远在保证客户利益的基础上考虑自身的盈利。“同等产品比质量、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曹旭华说,“宁可不挣钱,也不能失了品质和信誉。”凭着这份坚持,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在被褥、军训服的基础上还将经营范围扩大到学生服、运动服等服装领域,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朋友多了,总该有个聊天的地方。”经商十几年,曹旭华有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隔三差五朋友见面聊天总是缺个好去处。“朋友和家人都爱喝茶。”这也成了一个新动向,2011年,抱着以茶会友想法的曹旭华在北方茶都租下了一个店面,做起了生态有机茶生意。“刚好自己也喜欢茶,不为赚钱,就是想朋友间有个优雅谈天的地方。”曹旭华告诉记者,“我们江苏人就是爱交朋友。”
作为一个女商人,曹旭华并不像其他豪迈万千的商人一样,她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许仅仅是灵光一闪,她便把它雕琢成现实。这个操着一口江苏口音的小女人硬是靠着自己的踏实肯干在潍坊闯出了一片天。
沈洪亮(宜兴) 胆大心细,做生意才觉得有激情
1979年,年仅17岁的沈洪亮来到潍坊,但不是为了经商,而是作为一名军人。沈洪亮虽然身为军人,经商的小算盘却在脑海里打得啪啪响。“潍坊的豆饼一斤不到两毛钱,而家乡的豆饼却三毛钱一斤,整整差了一毛多钱。”初入部队的沈洪亮集训时遇到乡镇大集,发现母猪爱吃的豆饼在潍坊价格便宜。“当时就盘算,我一个人能带一百斤,一出手就能赚10元钱,刨除6元的来回车票,还是很有赚头。”沈洪亮说,每年回家探亲,他便大包小包全身“武装”。
不说空头话,做事实际的沈洪亮渐渐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坐办公室。没人愿意跑外的任务,沈洪亮却欣喜若狂地接下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利用跑外的空余时间,沈洪亮偷偷地做起了小生意。做起生意来,沈洪亮才觉得自己的整个生命充满了激情。
2003年,部队安排转业的政策是“自谋自业”,已经四十出头的沈洪亮东借西拼凑足了120万元,毫不犹豫地在滨海开发区承包下一座盐场。创业初期,总得吃苦受累。外出跑业务的沈洪亮经常凌晨两三点才到家,“有时候赶不上公共汽车,住旅馆又太贵,经常走五六里路回家。”沈洪亮说,一次去上海出差,为了省钱他整整吃了一个月的面条,走起路来都轻飘飘的。
“人就是这样,没有吃不了的苦。”沈洪亮说,喜欢安逸是人的共性,但是经历了创业的艰辛才会更加珍惜现在的一切,知道满足。如今,沈洪亮的盐场已步入正轨,年收入五十多万元。闲不住的他又开始做起了家具生意。
“人不一定要有多少知识,但一定要有胆量。”沈洪亮说,“机会都是稍纵即逝,经商一定要有抓住机会的胆量。”沈洪亮并不把自己定义为真正的苏商,“勇气不够、胆量也不够。”对于自己的成功,沈洪亮将其归结为搭上了时代赠与的机遇。
赵永和(兴化) 坚持不懈,经营不锈钢产品20年
出生在江苏兴化市戴南镇的赵永和,于1993年来到潍坊经营不锈钢产品,用他的话讲,当时潍坊不锈钢市场比较空缺,就想在这里试试看,没想到一干就是20年。
刚到潍坊的第一年,赵永和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节柜台,出售不锈钢制品,每个月的租金300块钱。“刚到潍坊的时候,生活条件艰苦,什么都是凑合着来。”赵永和告诉记者,销售量不多才最抓瞎。第一个月总共赚了170元,请一个客户吃饭就花掉200多。加上租金和伙食费,赔了不少。
后来随着人们对不锈钢认识度的提高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多,生意也见起色。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不锈钢的销量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刚开始的十年,我感觉不锈钢行业在潍坊市场上就像是块鸡肋。有段时间也在想,一直做下去是不是在耽误工夫,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数据,说中国不锈钢人均消费不到一公斤。从当时经济发展的速度来看,不锈钢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一直坚持着。到2002年才明显感觉到产品的需求多了,潍坊本地企业发展得很快,对不锈钢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那两年可以说是一个转折。”
2005年,潍坊引进招商豪德广场项目,赵永和在豪德广场定了一个200平方米的门头,他凭借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理念,生意蒸蒸日上,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之后,他又盘了一个600多平方米的店面。
“做不锈钢生意,要做大就得货物齐全,小到一个螺丝钉,大到上万元的原材料,缺了什么,对客流都会产生影响。”赵永和说,他的家乡主要生产不锈钢,有着家乡企业做后盾,在这里做生意也有底。他的公司不断完善和配套产品种类,力争成为全市全省不锈钢系列产品最全、质量最优、价格最低、服务最好的4S一站式不锈钢购物平台。“过硬的品质,诚实守信是我们的根本,精益求精,严格要求以确保高质量的产品送到客户的手中。” 本版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魏慧敏 李廷辉
不少苏商由个人的爱好衍生出商机,他们的经商态度更追求一份恬淡。
经营有度追求恬淡
众所周知,吃苦耐劳、勇于打拼是商人的共性,但是苏商在这方面却略有不同,他们在艰辛创业的基础上,会渐渐有所收敛,掌握一个“度”。
事业初具规模、生活无忧后,他们会尝试去干自己喜欢、源于真性情的东西,寻找生活的乐趣。沈洪亮平时喜欢做玫瑰酱,最近他就在考虑去山西建一个厂。“山西有个苦水镇,漫山遍野全是玫瑰花,一元左右一斤,这些玫瑰花制成玫瑰酱、玫瑰精油,利润就大了。”沈洪亮说。
不少苏商像沈洪亮一样由个人的爱好衍生出商机,他们的经商态度更追求一份恬淡。
苏商坐拥家乡资源
苏州,自明清以来就是商人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在改革开放30年的长河中,苏州和生于斯长于斯的商人们,扬起民营经济的巨帆。苏州民营经济,经历了个体经济涌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原生型、改制民企大量出现,上市、股份制改造激活民企,科技型、外向型民企对接科技前沿高科技等不同时期,实现了经济内涵的完善,外延的扩大,素质的提高。
在社会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苏州商人,多是采取坐商的方式,有着固定的营业场所,不愿意背井离乡,为生计奔波。也有其中一部分人,不安于当地的环境与资源,想趁年轻出来闯一闯。虽说也是闯,他们的闯是“离土不离乡”,在他们的身后有着家乡企业的支撑。在潍坊经商,却与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家乡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为他们提供产品,或是把潍坊价格实惠的物件贩卖到家乡。
据了解,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个体私营经济突然在舆论中成为了“假想敌”,各地个体户数量锐减。这个时候,苏州出现了以乡镇企业为核心的集体经济,其产值在全市三分天下有其二,诞生了“苏南模式”。现在的知名企业波司登、梦兰集团、沙钢集团、永钢集团,那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想想家乡有生产企业支撑,自己在外地打拼起来也容易,这边销货家乡供货,运作起来不那么辛苦。”老家是紫砂壶发源地江苏宜兴的沈洪亮告诉记者,现在在潍坊有很多苏商都是凭借家乡的优势在这里打拼,“潍坊有几家紫砂壶店经营得不错,就是因为家乡盛产紫砂,一些商人就把它们运到这儿来卖,找准好的店,质量还是不错的。”
在社会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苏州商人“离土不离乡”,在他们的身后有着家乡企业的支撑。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