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潍坊市教育局、共青团潍坊市委联合印发《关于公布第二批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名单的通知》,其中,坊子区实验学校、坊子区第二实验学校、坊子区盛文学校、坊子经济发展区中心小学成为第二批市级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坊子区王四村风筝文化馆成为第二批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坊子区实验学校
坊子区实验学校以投资60余万元建立的“五味园”劳动基地为依托,开发“劳动好时光”“劳动巧创意”“劳动最光荣”三维立体劳动教育课程,以时间节点、四类创新和四项体验开展项目化实践劳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教育,在动手、动脑、观察、实验中学习劳动新技术、创新传统工艺。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学创融通,亲手操作、亲身体验,经历完整的劳动实践过程,从而达到以劳润德、以劳启智、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教育目的。2021年学校荣获全国中小幼“劳动 创造 幸福”创意活动优秀组织奖,1名老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荣获坊子区劳动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3个劳动教育(课程)方案展评分获一、二等奖,5名老师获劳动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奖,1名老师荣获劳动技能大赛优秀裁判员,23名同学在各级各类劳动比赛中获奖。
坊子区第二实验学校
坊子区第二实验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六小灵童课程体系”中“童梦课程”的重要载体,以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人生梦想”为育人导向,以劳动教育主题为实施内容,以项目化学习为实施方式,以?节会融合、五育融合思政融合、家校社融合”为实施原则,构建起一体化全景式劳动育人新样态。学校以?劳动+艺术”为主题创作的《多彩挂饰》《剪纸故事》《民间艺术》《家乡风景》《创意剪贴》等作品先后在山东省美术教研员会议、全国劳动技术现场会、坊子区一校一品、坊子区科技创新项目等活动中进行展示。学校的劳动教育经验成果多次在《潍坊日报》“潍坊教育发布”“学习强国”“坊子教育公众号”报道,并于2021年5月29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座谈会”上发言。在“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推进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中表现突出,获区级教学成果奖。实践活动课程《春鸢》获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生优秀研学课程。《绿色梦生态文明教育实施方案》获山东省中小学优秀德育实施方案。
坊子区盛文学校
坊子区盛文学校充分挖掘学校周边地域、人文资源,结合学校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劳动育人目标,为学校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职业体验等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课程场所及课程素材。学校以劳动教育为主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主要实施载体,开发1-6年级独具特色的“盛园一线三馆劳动”课程体系。“一线”是以沉浸式校园职业体验为主线;“三馆”是以日常生活体验为主的“生活馆”、以校园职业体验为主的“体验馆”和以劳动传统特色及劳动成果创意为主的“传承馆”。沉浸式的学习者把所学的教材,做了深入的统整,找到劳动教育特色发展的突破口,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和学校劳动基地的建设,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取得了一系列荣誉成果,2021年12月在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研讨会中做劳动教育项目化作业展示,2022年9月学校劳动课程《清茶乡里觅辛苦》被评为潍坊市优秀研学课程,2022年6月坊子区劳动技能大赛现场会在盛文学校召开,学校多名学生获一等奖,7名教师获优秀工作人员,学校获优秀组织单位,《盛文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获坊子区劳动教育课程方案一等奖、《学校劳动基地实施方案》获坊子区二等奖,在坊子区劳动项目方案设计大赛中,多人获一等奖。
坊子经济发展区中心小学
坊子区坊子经济发展区中心小学结合学校“阳光”办学理念,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劳动课为主要实施载体,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有机融合,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劳动兴趣、强化劳动责任、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能力,涵养劳动品质。学校积极开展“快乐自理,阳光童年”的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根据不同年级的劳动清单,开展劳动技能大赛,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劳动、热爱劳动,逐步成长为劳动“小达人”。从学校劳动课的技能传授,到家庭生活的劳动技能巩固,劳动成果展示,提高劳动能力。孩子们将劳动融入艺术,能够从劳动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学校开展“班班有特色、班班有主题”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设20多个劳动主题项目,如制作水果拼盘、木艺、掐丝、衍纸、做植物名牌、花卉书签、烹饪等,展现学生“劳动创造美”的多彩成果。
坊子区王四村风筝文化馆
坊子区王四村风筝文化馆位于坊子工业发展区王家庄子,总投资400万元,展馆占地2400平方米。于2015年初施工,2015年4月16日建成投入使用。该展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展厅主要展示风筝历史本地风筝产业文化,二层展厅设有扎制体验区、电子商务区及贸易洽谈区等功能区域。2021年风筝文化馆正式成为坊子区中小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展馆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风筝的历史起源。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在民间南方称“鹞子”,北方称“纸鸢”,故有南鹞北鸢之说。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玩具。展馆的第第二部分为产品展销区、传习室及电子商务区等功能区域。展馆的第三部分是风筝的流派:国内现主要分为5大派系,分别是:北京风筝、天津风、潍坊风筝、南通风筝、阳江风筝。展馆的第四部分是风筝的种类,按照结构分为五种分别是软翅风筝硬翅风筝、串式风筝、筒式风筝和板式风筝另外还有新兴的特技风筝和受人们喜爱的现代风筝。展馆的第五部分为历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照片展示。展馆的第六部分,是工业发展区和王家庄子的基本情况。中国风筝产业第一村由四个自然村(王家庄子一村、王家庄子二村、王家庄子三村、王家庄子四村)组成,位于坊子工业发展区东北部,北依309国道,东靠潍,四个自然村呈田宇布局、集中相连、错落有致、习俗相同、交通便利。当地文化底蕴深厚,扎制风筝历史悠久,全国闻名,素有“世界风筝之都在潍坊,风筝生产基地在王家庄子”之称。目前,王家庄子风等生产加工业户已发展到近600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年生产能力8000万支,年产值2亿元,产品主要销往浙江、义乌、广东等地及欧美等国家,年产销量居全国首位。坊子区王四村风筝文化馆每年接待中外来宾上干人次,大批外国留学生和国内大学生来此实践。潍坊学院、潍坊一中等学校学生多次来学习。与坊子工业发展区实验学校联合办学,作为该校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来风筝文化馆学习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