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弥水未来学校:行课程教学改革 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2022-10-24 16:48:31 来源: 寿光市弥水未来学校 作者: 甄艳 刘雅文

  寿光市弥水未来学校始终以核心素养提升为教学目标,全面优化教学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有效落实课标 精准把握教材

  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寿光市弥水未来学校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综合素质及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在核心素养引领下,为有效落实课标要求,开展了教师思维导图设计大赛、命题大赛、素养展示等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精准把握教材的能力。

  把教学关注点从“教什么”“怎样教”开始转向“学什么”“怎么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老师们设计的思维导图

分组现场叙写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

  全情付出 见证成长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基于此,寿光市弥水未来学校始终坚持优质的、高质量的发展观,确立了“上善若水 融创未来”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丰富的资源优势,坚持五育并举,以兴趣性、拓展性为指导思想,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学校不断探索原有的教育思想观念、方法路径、体系机制并结合实际进行有机融合,在“水润未来”文化的引领下,构建了“水之源、水之流、水之波”的课程体系,努力打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现代教育新生态。

开展劳动实践课生动学习语文《落花生》

孩子们品尝劳动果实

花生皮又来到手工课堂变成精美装饰画

  水之源课程:即基础性课程,包括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的各学科类及综合实践课程。

延时服务课

  水之流课程:即拓展类课程,包括德育课程、课后服务课程、寒暑假课程等。

丰富的社团课

  学校课程建构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人与科技五个维度融入STEAM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理念。以各种活动为蓝本,以“主题-体验”、“课题-研究”、“项目-创作”等形式开展实施,形成更加公平、包容以及更具活力和张力的课程体系,从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实现课程体系建设由高效率向高质量的完美转变。

  教学评一致性 四有融创课堂建设

  在顶层设计和课程体系的引领下,开展了“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四有融创课堂建设”——有人(学生主体)、有味(学科味道)、有思(思维过程)、有效(高效课堂)、融创(用水的融合特征创造美好未来)。

  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更加有深度,质疑能力、合作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明显增强,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一年来,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课堂经过不断实践探究,取得一定经验,收到一定成效。

  学校师生在寿光市及以上组织的各种素养展示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校被评为“寿光市教学质量优胜单位”,语文团队被评为“寿光市优秀教研团队”。

  在寿光市创新课堂大赛中,黄海舰等3名教师获奖,并且黄海舰老师被推选到潍坊参加青年教师创新课堂大赛,获得二等奖。

  在寿光市“三说”活动中,郭得美等21名教师获一等奖,宋伟伟等18名教师获二等奖,国雪苹等3名教师获三等奖。

  郎笑云等22名同学或寿光市“十百千”优秀阅读学生,刁彩凤等3名教师获优秀阅读教师。

  马小涵等32名同学在寿光市新华杯征文大赛中获奖,慈晓云等5名教师在新华杯征文大赛中获奖。

  在寿光市硬笔书法大赛中,刘骏晓等7名同学获奖。

  张乐文老师在寿光市中小学综合实践优质课程资源展示活动中获二等奖。

  赵洪莉老师在寿光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寿光市弥水未来学校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扎实推进“基于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四有融创课堂建设”,进一步落实“双减”精神,推动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对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究,我们始终在路上,但是我们坚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