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金教育碎思(339)——做聪明的“农民”

2017-03-13 09:57: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古时候有个农民,他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拔苗助长。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教育孩子的一个典型案例。故事是这样的:

  古时候有个农民,他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拔苗助长。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后人教育孩子的一个典型案例。故事是这样的:
  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他等得不耐烦,心想:“怎么样才能使稻苗长得高,长很快呢?”想了又想,他终了想到一个“最佳方法”,就是将稻苗拨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表白:“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
  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流传了千百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每个人都深谙其中的寓意。它告诉我们,事物发展自有它各自的规律,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的“一厢情愿”是不行的,如果一意孤行,很可能导致适得其反的窘境,贻笑大方。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情要遵循规律,欲速则不达。
  农夫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而犯下了不可弥补的错误,后续的农民们因为有前者“拔苗助长”的前车之鉴,所以在后来的农耕种植中学会了尊重自然规律,懂得了收获需要经过较为漫长的等待,需要耐心的日常管理,不断地除草、施肥、浇水,给禾苗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和时间,假以时日,就会结出累累硕果。
  然而,我们的教育,却不能完全从“拔苗助长”的“泥潭”中脱离出来,经常会出现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现象,令人深感忧虑,甚为不爽。
  从学校教育大范围看,我们经常会在各类媒体上、材料中看到一些诸如这样的豪言壮语:建设一所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学校;两年内成为省级乃至全国级名校;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家长满意度达到100%……这些雷人的口号令本该纯洁、自然的校园涂上了浓浓的功利色彩,导致教育上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乱生相”。最终,在热热闹闹的表面现象之下,牺牲的是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这样的“快”是要不得的。
  回到教学上,种种让人生畏的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和问题也是屡见不鲜:关注知识而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学科应试教学;强调结果答案而忽视过程体验与思考的教学设计;“学堂”变“讲堂”的“不撒手式”传统教学模式等等。课堂俨然成了教师的“演练场”,眼中却消亡了学习的主体——学生。这样的课堂不断消耗着孩子生命能量,这样的教学磨灭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厌学。
  还有孩子背后的家庭,很多家长们更是充当了老师们的“帮凶”而“助纣为虐”,进一步遮挡了孩子成长需要的阳光雨露,压缩了孩子自由生长的空间。孩子还在幼儿园,家长们就处心积虑地把望子成龙的心愿化成一个个实际行动,不顾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开始精心打造自己的孩子,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再看看孩子,所有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填充的慢慢的,搞得孩子苦不堪言,无所适从,本应五颜六色的美好童年被家长们安排的一塌糊涂。有的孩子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反抗这样的成长,却遭来家长的无休止数落、训斥,甚至是身体惩罚;而有的孩子在家长的淫威下逆来顺受,低眉顺眼,久而久之,落下性格缺陷成为终生遗憾。
  教育孩子要遵循规律,不妨看看《小猫钓鱼》给我们的启示:
  老猫和小猫一块儿在河边钓鱼。
  一只蜻蜓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就去捉蜻蜓。蜻蜓飞走了,小猫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钓着了一条大鱼。
  一只蝴蝶飞来了。小猫看见了,放下钓鱼竿,又去捉蝴蝶。蝴蝶飞走了,小猫又没捉着,空着手回到河边来。小猫一看,老猫又钓着了一条大鱼。
  小猫说:“真气人,我怎么一条小鱼也钓不着?”
  老猫看了看小猫,说:“钓鱼就钓鱼,不要这么三心二意的。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怎么能钓着鱼呢?”
  小猫听了老猫的话,就一心一意地钓鱼。
  蜻蜓又飞来了,蝴蝶又飞来了,小猫就像没看见一样。不大一会儿,小猫也钓着了一条大鱼。
  猫妈妈首先把小猫带进渔场,并不急于告诉小猫钓鱼的方法,而是让小猫自己去熟悉渔场的环境。小猫“低龄化”的特点决定了它首先对蜻蜓蝴蝶产生兴趣,等到玩够了,玩累了之后,看到妈妈钓到那么多的鱼,小猫心中十分羡慕,同时也产生了疑问:“我为什么钓不到鱼呢?”此时此刻,小猫的心中已经产生强烈的学习内驱力!猫妈妈因势利导,指导钓鱼的态度和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猫”效果。
  猫妈妈懂得教育不能“拔苗助长”,知道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静等“花开”。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农业,是自然生长,需要阳光雨露,需要施肥养护,更需要时间的耐心等待,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和做法都会令教育失之千里;教师、家长就是农民,需要对庄稼付出爱心、耐心,更要学会等待,把教育当做“慢活儿”、“细活儿”来对待,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也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教育更是一个通过耐心等待,看花开花落的过程。
  做一个聪明的“农民”,做一只智慧的“老猫”。教育要慢慢来,急不得!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