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故事——社区里的绘画比赛

2016-06-29 14:20: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社区里经常会有一些商家、机构、团体组织有关孩子们的比赛活动,以往学校不会参与此类事情,但今年,我们没有拒绝。原因很简单,清平再不能关门办学了,社区才是清平最大的教育资源,打开尘封的校门已是学校开放办学的必然选择,关是关不住的!

  社区里经常会有一些商家、机构、团体组织有关孩子们的比赛活动,以往学校不会参与此类事情,但今年,我们没有拒绝。原因很简单,清平再不能关门办学了,社区才是清平最大的教育资源,打开尘封的校门已是学校开放办学的必然选择,关是关不住的!

  今天是5月28日,“六一”儿童节前夕,社区里开展了一场以“放飞梦想,让爱同行”为主题的儿童绘画大赛,清平的孩子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热闹而紧张,孩子们争先恐后领取绘画材料,认认真真把自己的心愿铺满整张画纸,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美丽画卷慢慢地呈现在观众眼前。从这些稚嫩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儿童本真的纯净、天真和毫无掩饰,孩子们在用“心”构想与表达着自己的童年与梦想。身处其中,倍感神清气爽,静谧抒怀,看似旁观活动,实则心灵洗礼。

  因为是校长,因为做教育,我与众多参与者的心态与视角就大不相同,这也即“境由心生,相随心转”之道理。我看到了一些现象,拿出来与大家品评,或许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引发更多的关于教育的思考,这也是我所期冀的。

  现象一:谁的比赛。比赛的组织者可以说用心良苦,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从现场的格局规划和人员配置就能感觉到他们的不遗余力。然而,就在活动宣布开始之后,很多妈妈立刻冲进了绘画场地,开始“指点”自己的孩子注意这、小心那,有的甚至“手把手”帮着画……尽管主办方在尽力的说服、提醒违规的家长们,现场的情况却仍然没有很大的改善,他们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这个场景,让我想到了类似的一幕:在一次由中国和美国妈妈、孩子共同参与的一项亲子“寻宝”活动中,中国妈妈们竭尽所能在现场提醒、指导着自己的孩子找到藏在比赛区域内的“宝贝”,而美国妈妈们只是在指定区域内默默旁观,孩子完成任务时给予褒奖。于是,中国孩子们选择了用耳朵捕捉妈妈的声音而完成任务,而美国孩子们则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来寻找目标,不同就这样开始了。

  本来是孩子的比赛,却被妈妈们硬性转化成为自己的比赛,儿女成了他们竞争用的“工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很简单,妈妈们怕输,怕自己的孩子输。为什么怕输呢?因为孩子输了自己没面子。于是,比赛主角的转变就成了必然结果。那么,比赛主体的易位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孩子本应该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构思和想法绘制自己的作品,但由于妈妈的介入,打破了原有的构图模块,一幅幅不伦不类的“大杂烩”就这样出炉了。

  当然,这样的状态还在继续。等大部分的孩子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上交后,评委们开始打分评定等级。这时候,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聚集在评委桌前,关注着他们的每一个评分,搞得评委们也很紧张。这还不是我所关注的,我的视角落到了另一个现象上:孩子们被家长无意识地“隔离”在外,他们看不到自己作品的打分过程,只能眼巴巴的站在外圈紧张地等待,他们多么希望妈妈们能够回头给一个笑脸,那证明自己画得还不错。而有一部分孩子直接就“不跟你玩了”,离开评分现场几个人嗨起来了。妈妈的“靠前站”直接导致了孩子的“往后退”。

  谁应该最关注比赛结果?当然是直接参与者——孩子,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妈妈们,他们嫣然成了这次比赛活动的主角。

  这种情形还会延续,一直跟随孩子们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于就业、成家等等,每当这样的时刻到来,最为紧张的人就是这些家长们,而她们的过度焦虑、紧张,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压力转嫁给孩子们,成为孩子们焦躁、抑郁的根源,导致厌学、弃学,甚至走向放弃生命的所谓解脱。

  现象二:智慧的奶奶。“隔代亲”现象提醒我们注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隔代教育的种种弊端,而今天牟文慧奶奶却给我着实的上了一课。活动过程中,我对面坐着一个小女孩,正在专心致志地画着自己的作品,一个两岁模样的小女孩趴在画桌边开始捣乱。一旁的奶奶赶紧将她抱开,于是小女孩开始不停地啼哭,这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位奶奶感觉面熟,后经攀谈,方知她是正在专注绘画女孩的奶奶,她说:“俺这个大孙女可好了,在家不但听话,而且还能干,她妹妹弄脏的衣服、袜子等等,一会就洗干净晾好了,不用我操心。我们这俩孩子是‘留守儿童’”。原来孩子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陪伴孩子,照顾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自然落到了爷爷奶奶身上。她接着说:“校长您天天发到群里的教育材料真好,我们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请您以后再多发点”她说这话时,我很吃惊,上网进“爸妈群”这可是相当一部分爸爸妈妈都做不到的,然而这位奶奶却说得如此轻松。随着谈话的深入,我进一步了解到了这位奶奶是高中毕业,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且善于学习,不断改变,令人敬佩。

  因为奶奶,我就更加关注了这个女孩,她叫牟文慧,在四年级一班。正好她的班主任马琳老师今天也在现场,她告知文慧学习很好,还是班里的卫生委员,协助老师做班级工作非常出色。

  今天文慧奶奶用实际行动告诫我们,不能对“隔代教育”一概而论,关键要看隔代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不是懂得教育规律,是不是与时俱进,是不是终身学习,如果能做到不断学习和进步,一样也能教育好孩子。相反,即使是孩子的爸爸妈妈,如果理念陈旧、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照样教育不好孩子。

  现象三:沉住气的爸爸们。今天我用词多在“妈妈”,是因为今天现场确实爸爸是凤毛麟角,陪伴孩子的绝大部分是妈妈们。而就在十几米不远处,另一个场景却与这个比赛显得格格不入了。那里有十几个爷们正在旁若无人的打扑克,这边的热火朝天和精彩纷呈对他们而言就是另一个世界,与他们毫不相干。近在咫尺的“两重天”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走进社区,置身其中,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