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新闻

2012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额将达1400亿欧元

2012-09-15 11:26:00    作者:   来源:羊城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2012 年全球碳排放交易额将达1400亿欧元,然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春天”或许最乐观也要两年后才到来

  继上海、北京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之后,广东也不甘落后,于9 月11 日启动试点。而同时揭开面纱的“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则是全国第一家打出“碳排放权”的交易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碳排放权交易也不是一天就能有。”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希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坦言,“我们等得起。”

  试点,到底在试什么?

  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的揭幕仪式上,广东塔牌集团、阳春海螺水泥、华润水泥(罗定) 、中材亨达水泥(罗定)等4 家企业为扩大产能项目合计认购了130 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权配额,总价7800 万元。

  “我认为,广东省发改委启动水泥行业的配额认购,不仅是个示范问题,接下来必定有连贯动作, 不会到此为止———从全行业的角度看, 我预计也不止一个水泥行业需要配额认购; 而从水泥行业的角度看,也不仅这几个产业要如此。”

  李正希对第一笔交易甚为重视, “试点,就是找突破口”。

  广东将突破口放在一级市场的碳排放权配额上。“所谓的一级市场,目前为止,还是政府对企业的关系,借助交易平台定向发放碳排放配额, 就像公司上市之前的私募。”李正希解释,“但是一级市场具有指导价格的意义, 过多的发放配额会导致接下来交易不多, 让碳价成为‘垃圾价’。”

  交易,到底有没有成行成市?

  试点出台,市场更多地在围观。“有那么多碳排放权需要交易吗? ”成为最大的疑问。记者了解到,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成立之前, 关于碳项目也曾挂在广州交易所集团下面另一个平台———广州环境资源交易所进行。有知情人士透露,自2008 年北京、上海和天津成立了三大环境交易所之后,杭州、武汉、大连、广州等城市纷纷跟进;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碳排放交易所大多并无实质性业务,只有一些零星的交易,尚未形成规模。

  而此次广州交易所集团“大手笔”拿出1 亿元的注册资金成立“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值得吗?

  “一个市场有逐步完善的过程,需要经历培育期和发展期, 我们不可能等到市场完善才出现。”李正希分析道,“我们必须紧跟试点推动市场。”他坦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是在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背景下、尤其是推动碳排放权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建立,“它的地位与从事服务环境资源的交易所并不一样,” 李正希表示,“我希望它的业务范围更广, 直接纳入政府交易系统的建设当中。”

  “政策性”背景似乎已经成为碳排放权交易所成立的重要因素。李正希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 他指出:“先是碳排放总量指标问题,适度从紧方可产生鼓励,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只有产生需求,才会产生流动和交易。这个就必须要由政府来把关。只有到了二级市场,才是企业与企业甚至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

  春天,也许要2 年之后?

  “全球碳排放交易额呈爆炸性增长,2004 年3.77 亿欧元,2008 年达到910 亿欧元,2012 年将达到1400 亿欧元, 有望超越石油交易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每每谈到碳交易, 类似这样的数据会让市场振奋不已。

  但实际上, 春天有没有这么快能来到? 李正希的回答非常严谨:“如果,2013年一级市场如国家工作部署般启动的话,那么,2014 年二级市场便可以开始启动,并进入规模化交易。”

  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广东省在“十二五” 期间要实现单位能耗下降18%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19 . 5%的目标, 均高于全国各省市的指标。

  业内人士承认, 就目前而言, 一级市场下的“蛋”变数甚多, “最理想的结果,便是企业在完成扩大产能后,省下不少碳排放,就可以马上进入二级市场买卖,”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 “但也有可能完成之后碳排放额度不够,也可以进入二级市场购买。这两种情况都将会由市场的杠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

  当然,也会有另一种情况出现,就是整个项目在得到分配额度之后,最终不能通过环评或者不能通过国家发改委的最后批准而流产,这时候,排放额将会收归政府。”

  等待春天的到来, 李正希坦言自己“等得起”:“我们是集团化运作, 在事业的布局上, 哪个市场急我们就去发展哪个市场;但与此同时,我们集团进行了资源共享。”李正希坦言,在新挂牌出现的“碳排放权交易所”内,共享着广州交易所集团下面的人才与软硬件, 甚至包括工作场地,“这样便可较好地解决前期培育市场成本过高的问题”。

  小链接:按照规定, 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产品以碳排放权配额为主。作为市场交易主体, 排放2 万吨二氧化碳或耗能1 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 纳入“ 控排企业范围”, 主要涉及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高耗能行业。首批有家企业纳入“ 控排企业” 范围。广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纳入“ 控排企业”

  范围的827 家工业企业, 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7.8 万吨标准煤, 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42% ,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2 .7% 。

王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