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安丘大鼓:悠悠鼓韵百余年

2013-10-18 13:31:00    作者:孙国祥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安丘青云山 伴奏乐器 演唱实践 坠琴 演出
[提要]17日上午,在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齐鲁民俗村内,东路大鼓传承人丁淑红、丁丽华姐妹正在为观众演出安丘大鼓。丁淑红说,清末东路大鼓传入安丘,经过几代艺人加工努力,逐渐形成了独具体系和韵味的“安丘大鼓”,“安丘大鼓安丘味,满口腴腮真带劲”。

  

  

  

  

  

  文本报记者 李涛 片本报记者 孙国祥     

  17日上午,在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齐鲁民俗村内,东路大鼓传承人丁淑红、丁丽华姐妹正在为观众演出安丘大鼓。

  今年47岁的丁淑红年轻时在安丘市京剧团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和妹妹欣赏到了安丘大鼓演出。出于一种乐趣爱好,两人便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安丘大鼓。

  “一开始家里人都不支持,说这是不务正业。”无奈之下,姐妹俩用录音机录下来偷偷地带回家模仿练习。就这样,姐妹两一直到现在。2009年,东路大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丁淑红被确定为东路大鼓非遗传承人。自此以后,丁淑红和妹妹丁丽华的肩头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将东路大鼓(安丘大鼓)传承发扬下去。

  丁淑红说,清末东路大鼓传入安丘,经过几代艺人加工努力,逐渐形成了独具体系和韵味的“安丘大鼓”,“安丘大鼓安丘味,满口腴腮真带劲”。一副支架、一个羊皮鼓、一个鼓槌、一对鸳鸯板,一个人敲着鼓、打着鸳鸯板、唱着曲子,这就是最原始的安丘大鼓的演唱形式。  

  而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在艺人们的演唱实践中不断对唱腔进行加工和润色,并运用了新的曲牌,增加新的伴奏乐器,如坠琴、洋琴、笛子、二胡、琵琶、笙等,使安丘大鼓的唱腔和音乐日趋完善。如今,很多到安丘青云山民俗游乐园游玩的市民看到东路大鼓的演出后,纷纷前来学习观摩。丁淑红表示,每年她和她的队员们都会表演几百场,现在固定的学生也有二十余人。

  锣鼓一响,字正腔圆。舞台上,沉寂了多年的安丘大鼓又回来了。

  ① 化妆的地方略显简陋。

  ② 每一次演出都忘情投入。

  ③ 除了演奏传统曲目,剧团还自己编排一些现代曲目进行演唱。

  ④ 经过多年的表演磨合,姐妹俩在台上已 十分默契。

  ⑤ 用到的道具十分的简单,一面鼓、一根竹子做的鼓锤一副铜板。铜板上用手捏的地方已经被磨得发亮。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