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秸秆就地还田 将推广至寿光洛城街道近万大棚

2019-06-27 09:43:00    作者:邓永杰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进入6月下旬,一些大棚蔬菜进入了“拔园期”。在过去,农户费时费力地将蔬菜秸秆清理出来,运到垃圾清运点,甚至直接堆放到路边,既污染环境,还会妨碍交通。6月2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寿光洛城街道的众多农户菜农采用了秸秆还田技术,三四个人干四五天的拔园活,一台机器半天就能干完,而且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拔园不用再雇人

  25日,寿光市洛城街道的不少蔬菜大棚进入了拔园期。记者走访发现,与往年不同的是,这里的菜农不再将蔬菜秸秆清运出棚。

  在洛城街道黄家村刘素凤的茄子大棚里,4台秸秆还田机正在“拔园”。伴随着轰鸣声,一台机器从茂密的茄子稞里开过去,茄子秸秆、根部被旋进机器,接着粉碎成屑耕入土地。十几分钟时间,4台机器同时作业,60米长的大棚秸秆还田完成,除了大棚立柱间残留的少许植株,整个大棚的土层已经一片平整。

  记者注意到,大棚秸秆还田机的土地松软无比,从上面走过会留下深深的脚印,翻耕的土壤里面夹杂着秸秆碎屑。“旋耕后的土地灌足水分,经过20多天的高温闷棚,蔬菜秸秆、肥料腐熟得更安全、更迅速、更彻底,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增加。”刘素凤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他们种棚省去了很多麻烦,提高了耕作效率。过去给一个大棚拔园,三四个人需要四五天时间,现在一台机器不到半天就能完成。

  刘素凤告诉记者,往年她要雇人拔茄棵,再运送到垃圾存放点,费时费力费钱。现在秸秆还田,只需清理地膜和整理吊绳,除了作业的,她一个人就能干了。

  蔬菜秸秆变成肥

  “刚开始大家不理解,觉得会影响下一茬蔬菜的生长,而经过尝试验证,这种办法非常好。现在村子里多数农户都采用这种方式。”刘素凤说。

  采访中,多名菜农表示,之前没有这项技术的时候,每年都会把蔬菜秸秆拔出来,集中推到垃圾存放点,堆放得很高。“我们这里多数农田都是蔬菜大棚,蔬菜秸秆格外多,全靠环卫工人和清运车一点点的清理出去。”

  黄家村的农户黄忠伟告诉记者,经过第一步的秸秆还田,菜农可以根据下一季作物的需要,施上稻壳粪,加入微生物复合菌种,二次旋耕,秸秆还田省时省力、投入低、收效高,不仅改良了土壤结构,还解决了蔬菜垃圾清运这个大问题。

  “估计今年大棚秸秆还田就能全覆盖。”黄家村党支部书记黄春海说,废弃蔬菜秸秆已经困扰菜农们多年了,如今秸秆还田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蔬菜增产近一成

  黄家村是潍坊市设施农业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该村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茄子、辣椒、黄瓜、丝瓜,特别是茄子、辣椒,秸秆木质化程度较高,清理难度大。该村2016年开始推广大棚秸秆还田技术,去年470个大棚已有300多个实行秸秆还田。

  在洛城街道东斟灌村,去年大棚秸秆还田面积达到了2500亩,特别是彩椒大棚基本覆盖,众多农户采用这种方法得到了实惠,提高了土地肥力。“减少了环境污染,每亩能节省750元的鸡粪,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地更加肥沃,彩椒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蔬菜增产8%-10%。”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说。

  对此,洛城街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街道已有7000多个大棚推行了秸秆还田技术,预计今年能达到近万个。

  “垃圾存放点以后就用不着了。”黄春海笑着说。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我要提供新闻线索(一旦采用,奖励最少20元话费,所有内容均为您保密)
手机: (填写手机号码)
姓名:(请填写真实姓名,网站会做保密处理)
所在地区:
内容: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