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壹丨⑤遥遥领先!中国番茄第一镇的“口感革命”

2024-03-18 18:37:14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于明效 牛鞠榕 张祎珺

  编者按:这里,沉淀了几千年的历史,一砖一瓦、一枝一叶,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这里流淌着几千年的文明,一山一水、一语一句,都蕴藏着文化的内涵;这里,积蓄了几千年的力量,一时一刻,一帧一画,都迸发着向上的生机……走进山东潍坊,寻找潍一的,唯一的,为一的!大众网?海报新闻,推出重磅专题《潍?壹》,探访潍坊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故事。

  大众网记者 于明效 牛鞠榕 实习记者 张祎珺 潍坊报道

  古城60岁的老书记,不忘小时候的番茄味道,带领80后的新农人,传承齐民要术之精华,九年坚守,百次试种,新农人种出了老口感……这是记者采访时得到的一段信息。开端提到的古城,说的是古城街道,位于“中国蔬菜之乡”——潍坊寿光。

  之所以称之为“中国番茄第一镇”,我们先看下面一组数据。古城街道,种植番茄历史近50年,现有番茄大棚13000余个,种植面积达23000亩,番茄年产量达35万吨,销售额度远超30亿元;每年有10000多品种在此研发试种,街道年育苗量达9亿株……这个小镇,如何打破国外种子垄断?缘何要发起番茄界“口感革命”?大众网带您一探究竟!

  新思路:“个体”向“集中”转变

  据中国明代王象晋于1921年成书的《二如亭群芳谱》记载,番茄初名番柿、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最开始引进时,只作观赏之用,直至清代末年才开始被当做食材食用。

  初期,番茄在中国发展比较缓慢,直至上世纪30年代末,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地区才逐渐开始引入,“因其外形如柿,通体红透,又加之源于西番,因此民间习惯称作西红柿”。到60年代末,在一些地区形成小范围种植。而古城街道,便是最早一批的番茄引进区域之一,地方《乡志》有70年代种植的记载。

  前疃村党支部书记殷凤海介绍,80年代初期,古城就开始成规模种植番茄。乘着寿光蔬菜大棚发展的春风,当地村民们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提升。但彼时古城番茄的种类多以大红、毛粉为主,模式也以家户为单位,每年只种植一季,其他时节就种叶类菜。

  因此,到2010年前后,受品种过于单一化、模式受限性、技术保守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村民们番茄种植遭遇瓶颈期。

  殷凤海,在当地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能人”,属于村里最早凭借番茄大棚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进入村“两委”之后,便把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当成第一要务,在求变革的路子上不断拓宽视野。

  从2003年带头规划550多个标准化大棚开始,到2010年的收入增速变缓,殷凤海一直耕耘在番茄发展的最前沿。眼见着村民种植思维已经跟不上市场消费观的转变速度,收入大打折扣,殷凤海于是发起“口感革命”——将目光转移到小番茄上,前疃村番茄事业进入第二个发展期。

  前疃村共有耕地面积2000亩,殷凤海愈来愈意识到,分散式、单打独斗式种植,品质上、口感上、品种上、销售模式上……都已经满足不了市场节奏。2014年,他果断提出“发展循环农业、拉伸绿色链条”的概念,盘活闲置土地、废弃湾塘做养殖业等三产,流转土地做番茄集中化种植。

  正逢古城街道全面推动番茄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殷凤海组织“两委”又于2014年6月,迅速整合村内及周边8家蔬菜市场,成立“旺民蔬菜专业合作联合社”,正式开启了“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种、管、销一体化,既有效保障了村民们致富增收,又保障了番茄的品质优良。

  这个时段的古城番茄,已经由原来的“蔬菜主打”开始向“口感主打”蜕变。青口蜜、金皇后、阳光、迷恋、迷彩、黄圆、千禧……各类精品脱颖而出,西“红”柿也演变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绚烂色,口感更是提高到了近15个糖度。

  记者发现,联合社内一处“蔬菜检测室”特别引人注意。十几平方的小空间内,从蔬菜质量检测管理制度,到产品追溯登记制度,再到档案管理制度,再到各类专业检测仪器,一应俱全。殷凤海介绍,这里是寿光市首家村级蔬菜检测室,“事关蔬菜发展大业,必须守好质量安全关。”

  新农人:“市场化”向“品牌化”转变

  3月14日,大众网记者在村民殷金华大棚中采访时,恰好遇到前来考察学习的山西省大同市农业农村局一行。相关负责人品尝大棚内现采摘的“梦想迷恋”系列与“梦想青甜”系列后,对小番茄糖度及口感频频点赞,并就大棚建造基数、温度湿度、管理数据、品种特性选择等方面与殷金华深入交流。

  1984年出生的殷金华,高中毕业后在一家食品厂做车间工人,月收入不足千元,见村里番茄大棚产业逐步发展,便辞职回家做起农资经营生意。随着与棚户打交道逐渐频繁,他了解到大棚收入可观,遂于2009年开始试种大棚,当年竟收入4万余元。于是,2013年投资10万新建,当年收入10.5万元。

  种植口感番茄的几年中,殷金华不仅花费近50万盖了房子,并先后于2016年、2020年再次新建两个大棚。记者采访的这处大棚,为2020年所建,投资80万元。他在接受采访时略显羞涩,“收入?说了人家可能不信”。殷金华告诉记者,2023年3个大棚毛收入高达80万元。

  殷凤海轻描淡写,村里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殷金华只是其中一位。

  前疃村大棚种植户的新生主力军,除殷玉龙1979年出生之外,几乎全部都是80后、90后甚至00后,其中有在外工作返乡者、有刚毕业便投身创业者、亦有不少“棚二代”,年轻、有思路,用新理念、新模式种植,也为口感番茄灌注了新灵魂。

  当时殷凤海的想法很超前,就要想办法把年轻一代召集起来,让种植年轻化、技术年轻化、思路年轻化、产业年轻化、大棚年轻化,因此,他在2015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开始了第二次“变革”。

  这年年底,殷凤海在村西头未开发的农业土地上,规划建设“高品质番茄”产业园区,联系街道帮助贷款,发动10户青年菜农,建起新式大棚10个。

  殷凤海坦言,当时他面临着无法言说的压力,市场如何?收益如何?万一达不到预期效益,贷款该如何还?又当如何面对这帮闯劲十足的小伙子……

  意想不到,2016年前疃村竟迎来了“泼天的富贵”。第一茬品质番茄,这10个新式大棚平均收入皆突破20万元,最多的一个大棚竟高达27万元。其中几个青年创业者,当年就把大棚贷款全部还上,另有几人选择缓还,再投入新建大棚。

  谁知,刚刚迎来“开门红”,信心满满的前疃村此时却突然遭遇“滑铁卢”,将殷凤海打了个措手不及。

  2017年,番茄市场陷入价格寒冬期,跌到了近10年的最低谷,只有几毛钱一斤,村民们收入遭到重创,种植积极性也受到沉重打击。“三分之一薄利,三分之一保本,三分之一赔钱”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为扭转局面,殷凤海带队到清华、北大等各大院校学习取经,带着产品到山东省农科院等技术咨询,带队与农业及市场方面专家诚恳交流探讨,与村民们整天趴在大棚里头脑风暴……最终确定一条新的产业发展路线,“坚持口感品质,持续创新突破”。

  于是,前疃村发起了第三次番茄“变革”。

  改变种植思路,用自制酵素肥代替传统肥料,提质、提量、提口感;订制园区发展规划,再建10个新式大棚;孵化高端品牌番茄,以品牌化应对市场波动。也正是这次“变革”,真正将前疃村乃至古城街道番茄产业发展推向了一个更新的时代。

  伴随着第二批新式大棚的投产和番茄市场价格的回弹,前疃村番茄在高品质发展道路上找准自己风格和定位,“一个大棚年收入30万”的景象重新回归。乘胜追击,到2020年,第三批新式大棚上线,园区也水到渠成做成规模,定名为“特色番茄青年创业园”。同时,应势催生出一批新生代“棚力量”代表。

  胡增新,1988年出生,夫妻二人曾在外上班打工,后开过饭馆。2017年回村种植大棚,初时并不敢奢望赚太多钱,但想象不到的是,经济效益居然这么好,两年时间就买了车,同时又建起一个大棚。如今,已坐拥7个大棚,总数50亩以上,采用工厂化管理模式,年收入超90万。

  张鹏、杨小丽夫妇,1989年出生,典型的白手起家,最初连贷带借凑到70万元建成2个新式大棚,种植新品种口感番茄,不成想三、四年时间就还完了欠账,盖房买车。“种着两个大棚,一个150米,一个100米,都是口感型番茄,单个棚的年产量在3万公斤左右,整体效益不错。”

  张佐民,1990年出生,之前在企业上班,夫妇二人一年收入不到10万元,2016年回村建起新式大棚,妻子也辞职回家帮衬。2017年番茄价格低谷时曾一度放弃种植的想法,在殷凤海引导下最终选择坚守。如今,两个大棚的毛收入达到60万元。

  前面提到的殷玉龙,是新生代主力军中唯一的一个“70后”,当年大胆种植一粒种子价格高达7元的“夏日阳光”番茄,率先走上致富道路。如今,作为一名网格长的他,从挑选、考察新品种,到口感、颜值的品鉴与推荐方面,都在尽心尽力帮扶回乡创业的新农人。

  今日的前疃村,依旧在做大做强番茄产业之路上不断探索、变革。殷凤海介绍,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占地10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探索“番茄产业+乡村旅游”新模式,为创新提升“寿光模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前疃模式”。

  前疃村的成功,只是古城街道番茄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虽不及前疃村产业环节这么全,但体量相近的村庄,全街道超过20个;包括前疃在内的4个村庄合作社被认定为“山东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磊介绍,近年来,古城街道逐步建立起“投资商+运营商+种植户”和“合作社+种植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园区,番茄小镇高端示范园、前疃青年创业园、盛珠番茄产业园等大型现代化农业园区建成使用,“古硕”“弥沙”“番阅”等高端蔬菜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古城番茄’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先后获得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认证、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质量认证。”赵磊表示。

  新局势:宏观撬动微观 深耕全产业链

  古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祥滨介绍,古城街道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番茄生产经营集散地之一,也是全国番茄品种、展示、推广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国上百家知名种子公司在这里示范育种。

  “仅野虎一个村,每年就有10000多个品种在此进行示范及品种展示,全街道年育苗量近9亿株,占全市的40%以上。目前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授权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证书27个,还有近30个新品种已进入审批程序。”李祥滨如数家珍。

  据2023年4月份数据显示,寿光市紧抓“种业一体化”核心,打造全国蔬菜种业硅谷,现有中国农科院等12个国字号平台落户,已培育1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1家国家育种联合攻关阵型企业、4处种质资源库、7家企业获批省级研发中心,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达178个,从事育苗单位达485家,种苗年繁育能力达18亿株,占全省的四分之一,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期间同步举办的“寿光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每届展示蔬菜新品种4000个以上,寿光国产蔬菜种子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

  而在此之前,因为“中国蔬菜之乡”的背书,全球蔬菜种子都汇集到寿光销售,包括法国、以色列、土耳其、日本等国家种子巨头,来抢占这块市场大蛋糕。知名的番茄品种,多数被以色列等国家垄断,古城番茄的“反垄断”式研发,也为种苗业发展打造出一个全新样板。

  “借力寿光蔬菜品牌效应和古城番茄传播效应,街道统筹72家种子种苗企业和181处农业合作社,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12家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先后落地爱维农种业、博收种业、旺林农业等研发项目11处。”李祥滨介绍。

  1998年前后,刚满18岁的李洪生便接触到育种行业。当时,外企种子到寿光寻找示范户,李洪生便将外企实验品种在自家棚中试种,给对方做好数据记录。李洪生发现,荷兰、以色列等国家的红果番茄有产量高、抗病性好、耐运输等优势,已接近同类别天花板。

  因此李洪生想,如果将这些优秀基因嫁接到国人喜欢的粉果番茄上,那我们的产品岂不是更有优势?随后便一头扎到番茄品种研发上,每天观察、记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从1998年到现在,他积累的各种记录已经60多本。

  2008年,李洪生培育出了瑞星5号番茄;2010年,克服瑞星5号存在的短板,在此基础上又培育出早熟品种瑞星大宝。

  在育种过程中,他发现TY病毒在亚洲和欧洲有两个抗病资源,一个是TY1,有水平抗性;一个TY2,有垂直抗性。于是用了十年时间,把TY1二和TY2两个抗病性结合到一起,在业界首次让番茄具有了高抗病性,稳定高产。

  如今,李洪生已研发出蔬菜新品种上百个,如黄小鸭系列的口感小番茄,高产耐热的黑绿皮的小黄瓜、香辣的陇椒、苏椒等。2019年,李洪生注册了山东芯科蔬菜种子研究院有限公司,独立进行蔬菜种子研发、推广、销售。“未来我不断研发新品种,也要积极申请政府政策,把育种做的更强更大。”

  在野虎村爱维农种业研发基地,每个大棚里面都种植有数百个番茄品种,每行前面都置有说明牌,标注着品种名称、生长特点、种植优势、口感形状等信息。

  说起爱维农,当年“三个陕西青年扎根寿光创业”的故事流传比较广泛。爱维农种业负责人关新红,博士毕业后就从事种业工作,经常往返于北京、寿光之间,在他颇具前瞻性的认知中,寿光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是“中国蔬菜种业硅谷”。因此,那时他便把目标放在寿光。

  2018年,关新红创建爱维农品牌,在寿光等地做种子销售方面布局。2020年,随着公司业务范围的扩展,“爱维农种业有限公司”于陕西省汉中市成立,主要从事种业生产加工布局,寿光依旧是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随后,关新红与法、日、韩等多个国家种子巨头以及国内多家科研单位紧密合作,针对口感、果型等方面不断创新研发。这两年风靡小番茄市场的首尔红、莱特红、小千金、爱恋等高品质系列,均为爱维农手笔。尤其是首尔红,如今依旧是大红小樱桃番茄中的佼佼者。

  2023年11月20日,占地10000余平方米的山东爱维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落户寿光古城街道,正式开启自主研发和种苗培育之门。落户期间,爱维农享受到街道全方位服务与要素保障,基地从获批至建成总共仅花费3个半月时间,以使得其快速投产,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记者在宏伟种业采访时了解到,仅宏伟一家育苗场,特色口感小番茄年育苗量便高达3000万株以上,发往全国各地口感番茄种植区。如梦想系列,梦想真甜2号、梦想青甜2号、梦想迷恋等,深受广大种植户和消费者的喜爱。

  宏伟种业销售经理李继国介绍,宏伟现在所有的特色口感小番茄都是自主研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苗厂注重品种的筛选和选育,经过这么多年实验和培育,选择了更适合于本地种植的口感小番茄,确保了口感独特,确保了抗病种植。未来,将继续加大对特色口感小番茄的选育和培育,选择出更好的品种,让消费者吃到更好吃的小番茄。”

  野虎村党支部书记张树铭向大众网讲述,从2007年开始,野虎村陆续吸引70多家国内外知名种子公司,进行番茄品种试种筛选,形成了170多个棚的试验规模,每年向社会推广番茄新优品种260多个。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的野虎村,已从一个盛产西红柿的村庄,变成全国种苗巨头以及国内外专家青睐的新成果转化试验田、首发地。“我们这里,绝对是全国番茄品种最集中的基地。”张树铭表示。

  2023年4月28日,“寿光市番茄品种展示与口感番茄品鉴会”在野虎村的成功举办,再次为古城番茄产业发展搭建起更高的交流与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古城番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品鉴会上,40多家国内知名种企的73个优选品种现场打响擂台赛。

  李祥滨介绍,古城街道将瞄准番茄全产业链,做好强链补链文章,持续做强两端、提升中间,全力推进番茄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区项目建设,每年再招引10家左右番茄育种单位落户,在做大做强古城番茄品种展的基础上,探索引进番茄深加工项目,实现“一粒种子到一桌美食”的蜕变。

  50年前,一粒种子跋山涉水来到古城,生根发芽,可能它自己都不会想到,50年后的今天,古城番茄会驾着“七彩祥云”放眼全国,走向国际。

  50年风雨兼程,古城街道从一粒种子到一个产业,再从一粒种子到一桌美食,从宏观到微观,锲而不舍;50年阡陌桑梓,从寿光“老农人”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到寿光“新农人”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群人,正在用新质生产力将“寿光模式”赋予新的内涵,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