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潍坊之文化篇③|从“诗酒趁年华”,品苏轼的“超然”力量

2024-01-10 07:07: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姚双玉

  编者按: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我们生在潍坊、长在潍坊、扎根在潍坊,这里的山水有灵性,城市有底蕴,街巷有故事,生活有烟火,一草一木让我们心欢,一砖一瓦让我们心安。即日起,大众网潍坊推出《爱上潍坊》系列报道,观美景、品生活、探街角,共同寻找爱上潍坊的N个理由。

  大众网记者 姚双玉 潍坊报道

  城市拥有别样的特色与魅力,在于它有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文化。潍坊道承齐鲁、襟连海岱,古往今来,不少文化大家来来往往,记录潍坊山川风貌、四季风景、风土人情,为潍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积淀了厚重绵延的文脉印记。苏轼,是其中之一。

苏轼人物雕塑(图源网络)

  在诸城市超然台广场,一座苏轼人物雕塑矗立在最显眼的位置,只见他右手低垂,拿着一支毛笔;左手向天高举,目光顺着左手看向天空,仿佛在邀天共饮,袍袖和下身的衣服向后方飘动,似被风吹得猎猎作响,整个人物洒脱、自在,非常传神地“复刻”了苏轼“把酒问青天”的一幕。

  苏轼与诸城的故事,主要在1074年——1076年,当时,苏轼任密州(今诸城)知州。苏轼初到密州时,正逢大旱,还有严重的蝗灾,刚上任就一头扎进治蝗、求雨的工作中。在一次祭谢求雨成功的归途中,苏轼与随行人员在常山狩猎,写下了慷慨激昂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在他的带领下,到了1076年春天,密州的情况已经大有改观。苏轼心情大好,登上超然台,看到密州美景,写下了《望江南?超然台作》中的“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也留下了“诗酒趁年华”的感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书法作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公元1076年中秋,苏轼在超然台上,写下了《水调歌头·中秋》这首人人传颂的千古名篇。超然台,是苏轼在诸城的主要精神家园和文化活动场所。1075年,苏轼将诸城西北墙上的“废台”修葺为超然台,弟弟苏辙了解哥哥的豁达心胸,依据《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文意,命名曰“超然”,也是在这里,苏轼逐渐形成了“游于物外”“无往而不乐”的超然思想。

  1076年,苏轼离开密州改任徐州,但他与密州的故事并没有结束。1085年,苏轼赴登州上任时路经密州,再次登上超然台,留下了“重来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的《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超然台(图源网络)

  在密州,苏轼写出了一百二十六首诗和二十首词,离开密州后又写下了27篇与密州有关的作品。对苏轼而言,密州承载了他“无往而不乐”的超然精神;见证了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寄托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期许。对潍坊来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苏轼留下的种种豪情,给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浪漫。

超然台(图源诸城文旅)

  在光阴岁月的流变之中,朝代更迭,超然台多次被损坏,并于1947年完全损毁。2007年,诸城市在超然台原址附近开工复建,2010年超然台(苏东坡纪念馆)正式落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当前,诸城市三处著名的东坡遗迹分别是位于常山上的雩泉和黄茅冈、位于市中心的超然台广场。诸城还通过东坡文化节,挖掘东坡文化底蕴,以城市间的合作交流,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超然台的游人往来不绝,古色建筑与周围现代化的高层大厦相互映照。游客们拾级而上,在意境的熏陶下,尽情感知“诗酒趁年华”的心态,品读“超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