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互融”绘就新蓝图,《潍坊市“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2024-01-05 11:36: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姚双玉

  大众网记者 姚双玉 潍坊报道

  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放大临港产业效能、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内在要求和大势所趋。1月2日,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潍坊市“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公告指出,为贯彻落实潍坊市委和山东港口集团主要领导会商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潍坊市“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公众可以将意见建议发送至wfsfgwqyxtfzk@wf.shandong.cn邮箱,或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址为潍坊市东风东街6396号阳光大厦10楼西区(区域协调发展科),邮编261061,需要注明:联系人、单位、联系方式,反馈时间截止到2024年1月9日,联系电话:8090747。

  以下为潍坊市“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

潍坊市“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

(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

  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是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放大临港产业效能、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的内在要求和大势所趋。为充分发挥潍坊港的综合枢纽作用和辐射带动优势,加快推进潍坊“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经潍坊市委、市政府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同研究确定,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抢抓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重大机遇,着力建设智慧、绿色的现代化枢纽港,着力培育涉港特色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城市服务能级,打造以港区为依托、以园区为支撑、以城区为保障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努力建设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的“三区互融”示范区,为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提供坚强支撑。

  (二)发展布局

  着眼潍坊市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构建“港区引领、样板示范、多点联动”的港区、园区、城区融合发展新格局。

  ——“港区引领”即以潍坊港为引擎,围绕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全面提升港口国际化、现代化、平台化水平,加速新兴产业向园区集聚,增强城市对港口发展和产业集聚的服务功能,打造“三区互融”示范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样板示范”即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样板,擦亮“环渤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等金字招牌,持续放大产业基础坚实、要素资源集聚、区位得天独厚、交通便捷高效等比较优势,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一体化统筹推进港区、园区、城区建设,重塑港产城空间发展格局,在“三区互融”中走在前、做示范。

  ——“多点联动”即以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综合保税区和各县市区特色园区等重要平台为依托,坚持功能融合、突出特色、链式发展,充分发挥港口辐射带动和城市的支撑依托作用,完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开创港城融合、产城共兴、港产互促的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新局面。

  (三)目标定位

  ——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枢纽港。充分发挥潍坊港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区位优势,加快推进航道、锚地、铁路、泊位、堆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通航能力,完善集疏运体系,做优做强木片、粮食、石油焦、液体散货等特色货种运输业务,持续巩固大宗干散货转水业务,全面提高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打造面向沿黄流域、服务环渤海、辐射东北亚的区域枢纽港。到2026年,潍坊港航道达到5万吨级通航条件,货物吞吐量力争达到6000万吨,集装箱量突破100万标准箱。2027年,力争将潍坊港建设成为亿吨大港。

  ——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临港经济发展高地。立足潍坊滨海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提升海洋化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能级,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商贸、滨海旅游等现代临港服务业,建成环渤海区域临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到2026年,潍坊滨海地区现代临港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涉港企业达到350余家,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打造富有活力、营商环境优良的滨海新城。依托国家级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合理一体规划港产城融合发展空间布局,持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健全教育、医疗、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土地、海域、能耗等要素资源高效配置,加力实施“一号改革工程”深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培育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形成强港牵引、产业集聚、活力强劲、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到2026年,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城镇化率达到90%以上;潍坊市营商环境整体建设水平跨入全省第一方阵。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发展基石,全面提升港区高质量发展承载力

  1.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能级。以助力建设区域枢纽港为目标,充分发挥潍坊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优势,坚持补短板、扩规模、提能级,续建、新建、改造一批航道扩容、常态疏浚、泊位建设、堆场改造等重点项目。推动建立健全航道常态化维护机制,加快推动潍坊港中港区3.5万吨级航道竣工验收,开工建设潍坊港中港区5万吨级航道及配套锚地,全面提升通航保障能力。实施潍坊港中港区西作业区#5泊位、#15-#16、#22-#23泊位工程建设。到2026年,潍坊港通航能力达到5万吨级,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达到25个,其中5万吨级泊位8个。(市交通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市海渔局、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2.完善外通内联集疏运体系。大力发展“海陆空铁管”多式联运,建设港口与腹地高效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增强港口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建设潍坊港疏港铁路、中港区铁路专用线、铁路装卸场站及配套铁路物流园区,打通国家能源“北煤南运”第三通道。积极推进疏港高速公路建设,力争2026年底前建成通车。积极推进小清河海河联运,协调做好货源组织、航线发展等配套支撑工作。加快拓展延伸潍坊港既有公共管廊,实现与原油罐区、化工园区等管网互联互通,不断提升港区管道运输能力。(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寿光市政府、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3.放大港口枢纽优势。有效发挥港口的海陆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窗口作用,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服务流程,实现港口服务专业化、智慧化、便捷化,建成服务环渤海煤炭下水、面向东北亚集装箱运输、木材加工贸易“三大枢纽”,打造新兴液化品中转、粮食保税仓储、现代港口物流“三大基地”。积极争取潍坊煤炭储运基地落地建设。大力拓展直通航线,优化内贸干支线网络,拓展近洋外贸业务,加强与环渤海港口在集装箱、大宗散货、客滚运输等领域的业务合作,深化与青岛、日照、烟台等山东港口其他港口一体化联动发展,打造区域性内贸集装箱枢纽港。到2026年,内外贸航线达到20条以上。(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山东港口航运集团,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滨海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4.打造智慧零碳平安港口。深化5G、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等自主可控先进技术应用,实施潍坊港“大数据平台”“可视化管控平台”“双中心远程融合操控平台”等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实现港口码头装卸、平面运输、堆场作业等应用场景的数字化、智慧化。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动港口清洁能源利用,实施光伏、风电和氢能替代应用,打造“风光氢储”一体化零碳港口。到2026年,潍坊港绿电使用率力争达到100%。健全完善港口安全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风险清单,实现港口安全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港口本质安全水平。(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山东港口科技集团,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应急局、滨海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5.畅通沿黄陆海大通道。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海上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陆上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提升海陆双向辐射带动能级。支持潍坊港与日本东京港、大阪港及韩国釜山港、平泽港建立口岸合作机制,加密环渤海区域航线,稳步提升“山港快线”运营能力。抢抓潍坊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港口集散和铁路辐射优势,与山东港口物流集团合作,加快布局一批内陆无水港,深化“齐鲁号”欧亚班列与潍坊港合作联动,积极融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和沿黄陆海大通道建设。(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市交通局、市发改委、潍坊海关、滨海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二)筑牢发展支撑,持续打造涉港产业集群

  1.打造环渤海南岸千亿级石化产业集群。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潍坊滨海、寿光、昌邑等省级化工园区为主要载体,依托海化集团、海王化工、天一化学等龙头企业,持续加大与港口合作,做大做强特色海洋化工产业,打造国家级绿色海洋化工产业基地。做强基础炼化及下游精细化学品,依托弘润石化、鲁清石化、联盟化工等头部企业,实施弘润石化精细化工及功能新材料一体化项目、中间体原料加工项目分离技术节能改建等一批新项目,培强做优高性能聚烯烃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涂料等化工新材料。到2026年,高端化工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市工信局、寿光市政府、昌邑市政府、滨海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2.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群。依托潍柴、豪迈、天瑞等优势企业,积极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与山东港口合作,做大临港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大功率高端发动机、轮船发动机、燃气轮机、风力发电机组等动力装备,启动一批海洋装备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着力在智慧海洋、新型海洋智能传感器、无人航行器、智能观测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研发,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培强做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3.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以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为抓手,统筹用地用海、电网接入消纳等条件,加快推进潍坊滨海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基地、国家能源集团105万千瓦海上光伏、潍坊港风电等一批新能源发电项目,打造国家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依托海化氯碱氢能源项目、美国空气制氢项目和石大昌盛新能源氢气提纯项目,推动氢能源生产和消费革新,推进潍坊港加氢站落地建设,开展氢能港口设备、港城绿色供能等示范,推动氢能产业从小到大,建设“制储运加”氢能基地。(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4.优化升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挥潍坊港运输便利、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依托新和成、国邦、富康等骨干企业生物医药产业,聚焦化学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对标国际一流制药水准,引进一批创新活跃、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医药企业,加快推进新和成解热镇痛原料药、国邦健康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药物研发—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全产业链条。加快化学药核心技术产品替代,以基因工程、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生物技术研发创新与应用为核心,推动关键紧缺环节与产品国产化,打造5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市卫健委、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山东港口医养健康管理集团分工负责)

  5.培育壮大临港特色加工业。谋划布局综合保税区北区进境粮食加工产业园,建设粮食储备分拨中心,推进临港粮食产业园筒仓等项目建设,加快吸引粮食深加工关联企业聚集,打造集大宗粮食仓储、加工、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进境粮食加工产业基地。推进晨鸣、鲁丽等重点生产企业深化与潍坊港合作,着力打造“木片进口+纸产品下海”新通道,建设木材纸浆中转及加工基地。加强与国家能源集团合作,研究推进潍坊港5万吨级航道、煤炭码头和疏港铁路、国家煤炭储运基地等项目。(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滨海区管委会、综保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三)厚植发展依托,有效提高城区服务保障支撑力

  1.强化规划引领和支撑。加强港口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衔接,对港区周边空间布局实施战略留白,优先保障港口中长期发展空间。落实《潍坊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要求,突出滨海区作为潍坊市中心城区副中心定位,发挥滨海区在陆海统筹开发保护格局中的主体发展区功能,坚持分工协作、集聚集约、绿色低碳、适度超前原则,科学统筹做好潍坊港区、临港产业和城区空间布局,推进涉港产业和空间高效匹配。围绕港口资源,进一步优化滨海区和城市产业布局和规划,促进园区和城市形成组合优势,实现港产城互动发展。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健全港口岸线、土地等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完善相关准入、转让、退出机制,促进港口与城市联动发展,加强城市功能分工合作,打造层次分明、协同互补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2.增强配套设施保障能力。加快建设与港口和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城市功能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以潍坊港为枢纽,贯通连接港口内外的交通廊道,促进电力、供水、管网等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加密港口周边区域道路网络,研究谋划港口货物快速疏解、分流集疏港新通道,推动实施黄海路改造提升,适时规划建设海景路跨弥河大桥。有序推进滨海至潍坊西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分段分步实施建设,引导港口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向国铁主动脉转移。优化完善液化品码头油气管廊,推动潍坊港综合管廊和弘润滨海公共管廊二期建设。加快推进黄潍输油管道复线工程。(市交通局、市发改委、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3.共筑职教人才发展高地。发挥潍坊职教资源优势,支持驻潍职业院校与山东港口职教集团加强合作,重点围绕港口航运、贸易、物流、仓储、信息等专业需求,加强港口航运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力度,用足用好山东(潍坊)公共实训基地,推进产教资源共建共享,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协同培养港航领域高技能人才,助推产学研协同发展,为港口和临港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市教育局、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职业教育集团分工负责)

  4.提升港航公共服务效能。结合涉港产业和港航发展需求,完善城市金融、保险、技术、人才、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功能。争取航运金融、保险企业、海事法律服务组织、航运功能性机构以及航运、贸易、货代等头部企业落户。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功能向口岸物流和国际贸易相关领域拓展,为企业提供“通关+物流”一体化联动服务。认真落实省政府《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潍坊港“智慧口岸”建设,深化“提前申报”“两步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通关模式改革,健全完善边检查验“零等待、零延时、零接触”工作机制,优化大宗商品检验监管,推广实施“先放后检”“边装边检”“即卸即检”,持续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潍坊海关,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5.全面提升滨海城市品质。以建设未来高品质滨海新城为目标,持续优化港城功能、提升港城品味、突显港城特色,优化布局港区后方配套设施,做好优存量争增量文章,释放临港土地空间。加强滨海新城整体风貌、空间轮廓、文脉延续等方面的前瞻规划设计,传承和保护特有地域环境、港口特色文化、建筑风格等基因。有序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大型商超,优化配齐公交站点,增加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生活设施,打造15分钟高品质便民生活圈,全面提升城市能级活力。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休闲产业,谋划布局龙威赶海度假区、白浪河帐篷休闲露营、盐碱地生态小镇等旅游休闲项目,带动港口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升临港区域城市功能和品质,打造港兴、产盛、城美、宜居的港口城市。(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邮轮文旅集团分工负责)

  (四)汇聚优势资源,共同培育供应链综合服务核心竞争力

  1.打造一流的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抢抓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政策赋能机遇,加快推动潍坊港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发挥全市造纸产业积聚优势,全面链接海外原料、物流运输、金融贸易等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潍坊市“林木纸”供应链综合服务体系。放大潍坊港骨干货种多、业务种类丰富优势,借助山东港口“前置仓”等布局,加快实施潍坊港“长江巴士”江海联运供应链服务项目,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质优价廉、安全持续的供应链综合服务,营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港口服务生态。推广潍坊港“集改散装船工艺服务”新模式,到2026年底,打造2个以上山东知名品牌(服务)。(山东港口各港口、相关板块集团,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分工负责)

  2.搭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依托山东港口渤海湾航运中心,加快发展航运、商贸、金融等涉港服务,打造功能齐全、和合共生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培育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链,鼓励发展船舶融资租赁、债券融资、供应链金融等航运金融新业态,拓展国际结算等业务,支持开展港口、航运保险新业务。吸引海事仲裁、信息、航运交易等要素集聚,支持开展货运代理、物流配送、国际贸易、大宗商品储运交易等服务,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设置服务网点,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到2026年,各类涉港服务机构入驻50家以上。加快港口商贸用房、港口与临港商贸区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商贸服务发展基础,为港口和城市建设注入新活力。(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山东港口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商务局、滨海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人民银行潍坊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潍坊监管分局分工负责)

  3.锻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供应链服务品牌。依托鲁辽大通道优势,联合中远海运等航运企业,持续推动鲁辽大通道特色供应链项目建设,拓展“粮食供应链+全程物流”综合服务,打造渤海湾货滚“黄金水道”。借助小清河复航,拓展海河联运枢纽功能,积极发展海河中转业务,形成海河直接换装、直通直达。立足腹地企业煤炭需求,主动从煤炭市场的“参与者”转变为煤炭供应链的“组织者”和“服务商”,整合周边洗煤、配煤等特色服务资源,形成“内外贸并举、上下水循环”的区域煤炭供应链服务网络。(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山东港口陆海国际物流集团,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滨海区管委会、寿光市政府分工负责)

  (五)聚焦示范引领,创新激发“三区互融”驱动力

  1.打造沿海融合发展隆起带。统筹寿光、滨海、昌邑沿海区域,发挥临港优势,加强协调联动,放大资源效应,从港区、园区、城区等多层级布局港产城空间结构,推动港口、临港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格局再造,打造产业引领、交通引导、空间引控的港产城集约发展模式。立足潍坊滨海现代海洋化工优势产业集群、寿光市高端化工产业集群、昌邑市现代海洋生态经济产业集群等“雁阵形”集群优势,聚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千亿级绿色海洋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引领和带动临港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进公、铁、水多式联运协调发展,用好小清河海河联运枢纽港,规划建设一体化综合物流枢纽,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多式联运经营,全面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综合服务水平。立足临港经济业态,着力提升城区服务功能与承载能力,重点发展航运、物流、贸易等服务业特色片区,打造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寿光市政府、昌邑市政府、滨海区管委会,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分工负责)

  2.建设内陆融合发展协作区。发挥港口腹地空间广阔优势,加强区域间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对接合作,推动内陆与沿海地区产业链共建、开放高地共创、科创体系共筑,持续扩大港口辐射范围,推动形成陆海联动“一盘棋”“一张网”。内陆县市区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相应布局符合产业特点、结构合理的涉港园区,重点增强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综合保税区、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青州港天物流园等涉港服务功能,推动涉港产业链向内陆延伸。高密、诸城临港经济区加强与青岛港等对接合作,推动现代物流、商贸服务和先进制造等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探索建立区域物流集疏运一体化协同机制,合理推动内陆重点货源承载县市区集疏运一体化衔接,完善物流通道网络和供应链协同分工,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高水平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对国际贸易、投资要素的吸引力,大力推广跨境电商、数字贸易、服务贸易与离岸金融等国际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新兴国际贸易要素资源的汇聚能力。(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3.共建口岸融合发展共同体。持续整合港口资源,在港区转型升级、大宗散货集散、综合物流链建设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模式合作。鼓励涉港企业参与临港产业园区建设,支持企业通过厂房代建等方式建设运营“园中园”,通过合作共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等机制,切实提高园区承载力、要素保障力、产业协同力。建立重大关联项目联审会商机制,推动港口项目与相关产业项目、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等在规划布局、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上匹配协同。建立交通、口岸、海关、海事、海警边检等涉港职能部门协调机制,统筹航运、物流和货源相关企业联动,提高港口运营效率,优化港口服务环境,构建港产互促、产城互融、港城互兴的港产城融合发展共同体。(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口岸办、潍坊海关、潍坊海事局、潍坊海警局、各县市区政府、市属各开发区管委会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潍坊市人民政府和山东港口集团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导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由市级分管领导挂帅,市发改、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交通、商务、海渔、口岸、海关等部门和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相关负责人参加,负责推进示范区建设具体工作,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示范区建设。

  (二)健全推进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潍坊市委、市政府和山东港口集团主要领导,每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常态化调度制度,由市级分管领导牵头,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工作谋划、统筹协调和对重点任务的督促落实,建立工作专班推进机制,研究确定重点工作任务和项目清单,协调组织相关活动,加强工作调度研判,推进示范区建设落地见效。

  (三)强化政策支持。市发改、交通、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出台支持“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政策措施。市国土、海渔等部门强化用地、用海等要素资源保障,优先保障港口重点项目建设。市发改、交通、商务等职能部门加大对国家和省政策、资金、项目、平台等争取力度,为示范区建设赋能助力。市发改、财政、金融等部门争取山东港口集团、各类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支持,探索设立“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基金。

  (四)优化要素配置。放大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红利,加强潍坊港顶层谋划设计,优化港口群功能分工,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要主动化解部分货种富余产能,推动石油焦、粮食、木片等小货种向潍坊港倾斜转移,全力打造特色小货种精品港,积极支持潍坊港大力发展集装箱业务。山东港口各相关板块集团(公司)结合各自职能,加强与潍坊市在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医养健康、金融贸易、职业教育等领域深度合作,助力赋能“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

  (五)营造浓厚氛围。依托报纸、电视、互联网、社交软件等各类传统和新兴媒体,深度挖掘和宣传“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取得的优秀成果,定期发布“三区互融”先进经验和建设成效,为“三区互融”示范区建设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