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教育报》专版报道潍坊中学卓越学生培养计划与探索经验

2022-05-16 10:49:32 来源:  作者: 王世敏

  5月11日,中国教育报以《同向同行 复合双线——潍坊中学卓越学生培养计划探索与实践》为题,对潍坊中学的卓越学生培养计划和方式进行了专版报道。全篇报道3500余字,从办学机制、学科教研、互促课堂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潍坊中学的一系列特色做法。全文如下:

  同向同行复合双线

  ——潍坊中学卓越学生培养计划探索与实践

  潍坊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赵洪东

  拥有139年历史的潍坊中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背景下,创新开展复合双线教研模式建设,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卓越学生。

  办学机制

  一二三五,提升办学水平

  学校践行人文·惟真·为幸福而教育的办学理念,提出“一二三五”办学机制,即:一个目标,二线并进,三基协同,五部联动,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一个目标,厚植人文底色、培育卓越英才、建设幸福潍中。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学生、家长、教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卓越英才。

  二线并进,将学校内部工作和对外工作两条线形成合力,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学校内部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委领航作用,实施扁平化管理,做到“七从、三做、三抓”,即围绕从高、从细、从严、从实、从专、从正、从快标准,做落实党委决定表率、做服务师生家长表率、做师德师能引领表率,重点抓好校园安全、育人质量、品牌创建三方面。对外重点加强家校社共育,形成育人合力,积极对接上级主管部门,加强与属地部门的沟通,与初中学校衔接,联系社区、企业、高校建立活动实践基地,实施一报、一刊、一号、一网提升工程。

  三基协同,以教学管理、教研评价、安全服务为基准点,协同驱动,提高品质。构建起以教学部为圆心,9个服务中心为外延同心圆的服务体系,坚持教学管理精细化,教研评价精准化,安全服务立体化。

  五部联动,建立五个教学部,以高一、高二、高三三个教学部和新疆部、艺体部为基础,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资源共享、联合管理、互为补充、整体推进。既增强校级层面教育合力,又有利于各教学部之间良性竞争。

  此外,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在集中安装中央空调基础上,为学生宿舍加装淋浴设备;每个班级设立书架,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红色经典和各类专业期刊;安装电动车充电桩等。目前,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学生综合体(餐厅及公寓改扩建)正在紧张施工中,3号学生公寓将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明年全部完工后,能够满足学生就餐及住宿需求,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021年,学校党委被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校园安全工作先进集体”“潍坊市五一劳动奖状”和“潍坊市铸魂育人示范校”称号,学校餐厅被评为“山东省中小学星级食堂”。学校还获得潍坊市“优质家长学校”一等奖,家长委员会被评为潍坊市中小学优秀家长委员会等。

  学科教研

  复合双线,提高育人质量

  如何适应“双减”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对学科教研提出挑战。学校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坚持赋能与减负并举、严管与厚爱并重,创新复合双线教研,提高学校育人质量。

  复合双线学科教研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科教研室和教学部备课组形成平行双线学科教研;二是卓越学院年级教研和学科教研构成立体双线融合教研。

  平行双线学科教研。针对教学部、学科教研室、级部备课组存在的忽视长远规划、积极性不高、年级衔接不足等问题,学校开展平行双线学科教研改革。第一条线由教师发展服务中心牵头,依托学科教研室开展的全校学科教师的大学科教研活动;第二条线由教学部牵头,依托学科备课组开展的教学部学科教师的学科教学活动。

  大学科教研活动,在每月第一周开展。由联系党委委员、包组中层干部和学科全体教师参加。学科教研室主任负责制定学科教研室教研规划,协调指导教学部备课组制定教学计划;确立学科教研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和安排。每期由主持人介绍教研活动主题和任务要求,参与者围绕主题和任务,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主持人提炼观点,形成共识。每学年结束,教师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对教研活动整理总结,汇总学科教研计划、活动记录和课题研究成果、团队成员成长情况、学科成绩等,加强教研团队建设,形成学科教研文化。

  年级学科教学活动,由教学部牵头组织,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分年级开展教材研究、学案设计、三说一思、观课议课活动。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新授课进度安排、单元复习安排、考试评价安排等。教学部设计活动规则,明确教学活动集体备课流程;备课组根据教学活动计划确定研究内容;主讲人提前一周在备课组公布。如说课环节,包括:说教材、说课标、说近三年高考题和考查方向、预判学生难点、重难点解决办法、设计的学生活动及如何开展,展示课件和学案。又如研究高考题环节,包括:选题原因、试题情境来源、如何审题、标准答案如何得出、举一反三变式题等。

  立体双线学科教研。根据高考综合改革交叉知识点逐年增加、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和卓越学院各年级任课教师较少特点而设计实施。横向,要求卓越学院教师参加同一年级学科教研活动,共同研究形成学科合力;纵向是卓越学院三个年级的教师进行跨年级、跨学科研究,实现学科之间、年级之间融合教研。

  横向教研活动,卓越学院任课教师参加每月一次的大学科教研活动和每周一次的同年级的级部备课组学科教学活动。发挥先发优势,将重难点突破方法、课堂处理技巧做引领示范;介绍卓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借助集体智慧,形成学科合力,提升育人质量。

  纵向教研活动,利用每周半天时间,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之间进行纵向教研,研究同一学科在不同学段学生关注的问题,形成不同学段学科贯通和衔接;研究不同学科同一学段的交叉融合、情境知识关联提升,形成学科融合发展;研究每一位同学目标规划、学科提升、习惯养成,形成具体可视化可追踪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满足卓越学生成长和发展需求。

  通过推进复合双线教研活动,构建起全方位、全学段教研网络。全体教师结合新课程新教材深度学习,以研促教,以研兴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精准学习,使育人质量实现再提升。

  2021年,3项思政课改革创新案例取得潍坊市一等奖;7项课题获得潍坊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6人获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市级优秀课例;4项特色课程成为潍坊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品牌课程建设培养项目;2名教师在潍坊市首届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说课活动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4位老师获得潍坊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等。

  互促课堂

  2250,课堂提质增效

  学校以“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为培养目标,致力于为每一位优秀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基于“双减”总体要求,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建设2250互促课堂。

  “2250”含义是,标准班额每个班级50名学生,一节标准课堂45分钟,全体学生一节课总时间2250分钟,每节课,都要用足用好每位学生的每一分钟。

  建设2250互促课堂,就是系统规划整体设计教学流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评价做保障的教育理念,让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学、评、教、考统一到核心素养维度,将清晰的预期效果确定为学习目标,用评价调控学习过程,实现课堂提质增效,学生教师共同提升。

  为实现课堂高效教学,学校多次邀请教科研专家到校指导,从高考备考、新课程新教材、高考命题、新课标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修,使培养核心素养通过2250互促课堂扎实落地,消除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相互割裂现象。

  学校在尊重学生自愿选择基础上,开展走班选课。遵循“优势引导、自由选报”原则,其中,政史地、物化生、生政史等优势学科组合,固定教学班级;其他选考科目组合实施“小走班”。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形成优势学科组合群,满足学生多种选课需求。

  学校设立卓越学生培养学院,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需求,大力培养卓越拔尖创新型学生。根据每位学生特质,通过综合调查、研究、分析、测试、考核和诊断,进行规划设计和教育服务,形成个性化学生培养方案。精选优秀、适合的教师参与,为学生成长提供一对一指导,促进学生迅速提升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

  2021年度,卓越学院臧靖宇荣获全国英语大赛一等奖;孙靖杰在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李佳一、郝智坤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复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8人次在市实验比赛获得一等奖并被推荐参加省级比赛。

  一系列有效举措,实现了减负担不减质量,增效果不增压力。

  潍坊中学的愿景是建设幸福潍中、创办卓越学校、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好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高质量教育,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幸福卓越成长,是潍坊中学的办学追求和全体教职工的初心使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