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续近一年,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怎样?我市医疗救治能力如何?在服务群众时都有哪些应对措施?12月16日,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在防控疫情中,我市建立起了分级、分层、分流的医疗救治机制,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医疗资源储备充足,分梯次组建救治队伍
在预防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市制定了《潍坊市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创新性制定了《潍坊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2020年秋冬季试行第一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细化实化疫情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做到了“一院一策”,重点科室做到了“一科一策”。
目前,全市共确定市县两级定点医院21家,确定阳光融和医院西院区为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形成了4万字的集中救治工作手册;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为第二救治中心,全面做好了应急救治准备。一旦发生疫情,首先启用集中救治中心,梯次启用第二救治中心、其他定点医院,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同时,我市储备了医疗资源,全市设置用于救治床位2396张,其中重症监护床位245张,建设负压病房182间、床位306张,配置负压救护车21辆、ECMO9台、有创呼吸机337台、无创呼吸机182台,移动CT3台。定点医院物资、药品储备量,至少能够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求。
我市还组建救治队伍,重点科室医疗人员达到14314人,完善了596名专家组成的60个医疗专家组。按照100个普通病例、20个重症病例诊疗需求组建了一线诊疗队伍,其中市级1支、县级8支。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组建150人的整建制医疗队,各定点医院和潍坊市中医院分别组建1支30人的备援医疗队,随时跨区域支援。
核酸检测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县县能检”
我市不断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启动县(市、区)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工程,实现了“县县能检”目标。核酸检测机构由1家增加到61家、设备190套,其中快速检测设备27套,最大日检测量由13份增加到12.76万份,能够保证两天内完成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另外,全市组建17支流调队、49支采样队、13支检测队和18支消杀队,做到了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在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方面,我市制定了《新冠肺炎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100问》,医务人员人手一册,全面掌握、熟练运用。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三个一”内部察纠(成立一个院感防控专班、建立一本问题整改台账、记录一本工作日志)、“一看一测一查一问”、探视和陪护管理、1台CT单独使用、缓冲区患者单人单间隔离治疗、全员标准预防、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处置等制度要求。
各医疗机构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以及院感防控知识等进行周期性全员培训,并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开展了全员、全链条的常态化应急演练,确保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坚持“自查、核查、纠查、督查”相结合,建立了常态化大督查机制,对发现的问题跟踪督办、见底到位。
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加强中西医协同
下一步,我市将连续不间断改进完善,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继续完善和强化落实医疗救治措施,确保更加管用有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医院救治能力。市级依托一家三级综合医院,设立不少于50张符合传染病防控要求的重症监护床位,承担重症救治任务。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补齐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实验室能力建设短板,全部具备病原微生物核酸检测能力。
我市将不断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依托潍坊市人民医院启动建设潍坊市传染病医院,2023年年底前建成达到800张床位的病房。加强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力争到2023年全市传染病临床诊疗规模达到1000张床位以上。
我市还进一步加强中西医协同,规划建设潍坊市中医院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中心,提高县级中医医院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相关新闻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十项制度力求新突破
12月16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晓乙,介绍《潍坊市关于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实施方案》有关情况。
我市力争到2022年,健全完善平战结合、科学高效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力求在10项制度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并明确了具体的责任单位和工作时限。
一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制度保障体系。适时修订《潍坊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启动编制《潍坊市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常态化普法宣传,推广应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成果和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等5项工作。
二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监测预警体系。
三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体系。成立市委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事件联动机制。
四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
五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增强综合医院救治能力、提升传染病救治能力、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中西医协同、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建立医保基金应急预付制度、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并提高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付比例、完善全市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制度、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加快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等工作。
六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制定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规划、储备目录、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和应急预案。
七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教育培训体系。
八是完善公共卫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修订《潍坊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完善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开展卫生应急演练、实行网格化管理。
九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人才保障机制。
十是改革完善公共卫生科研创新机制。
2019年底,我市出台《潍坊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于今年启动和试点生活垃圾分类。近一年时间过去了,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12月12日、13日,记者在城区走访了解到,目前不少小区已安装了可回收物智能回收机。不过,目前还存在垃圾[详细]
12月9日,记者采访了解到,《潍坊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2020-2035年)出炉,规划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路网骨架,近期到2023年由“三横三纵”公交专用道路构成,远期到2035年将达到公交专用道路网呈“六横六纵”的总体格局。同时,还规划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和快速公交(BRT)线[详细]
潮起胶东,合作共赢。12月8日下午,由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新的增长极”为主题,邀请国家有关部委、国内知名智库和国内外企业负责人汇聚一堂,搭建资源对接新平台,共享胶东经济[详细]
12月8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去年国家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以来,我市先后落地国家和省组织集采的6批112种药品、2种高值医用耗材,平均价格降幅60%左右,为群众节省至少4.5亿元医疗费用。[详细]
12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为深化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存量资源配置效率,有序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我市出台《关于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详细]
入冬后气温下降,连日来又出现了污染天气,让不少市民“遭殃”。12月6日,记者走访发现,受雾霾天气影响,城区大大小小的公园内人流量均明显减少,呼吸道敏感群体纷纷“中招”,门诊数量增加。市民出门要做好防护,尤其是敏感体质人群要提前做好预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