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夫妇家有亲娘又捡了个"老妈" 尽心奉养24年

2013-09-05 09:39:00    作者:张振民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老妈;马占浩;个孩子;亲娘;老爹
[提要]◎寒亭马占浩夫妇生活困难,仍收养村里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尽心奉养  ◎村民提起来无人不夸,直说夫妇俩是好人马占浩在给老妈梳头。记者了解到,该村村干部多次前往杨福兰家中劝她去敬老院,但是老人舍不得“儿子和儿媳妇”,怎么也不愿意去。

马占浩在给老妈梳头。

马占浩在给老妈整理床铺。

  大众网9月5日讯 据潍坊晚报消息,上世纪80年代,寒亭区寒亭街道隅里村马占浩夫妇收养了村中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他们管这对老人叫“老爹”“老妈”。马占浩夫妇为老人洗衣送饭,看病买药,这一照顾就是二三十年。“老爹”马友旺已于多年前去世,如今已经90岁的“老妈”杨福兰也患有严重的帕金森综合症。为了照顾好“老妈”,马占浩多年来带病打工,赚取生活费和老人的医药费;妻子张希华则放弃工作,待在家里照顾老人。“老妈”心里明白自己拖累了马占浩一家,时常自责不已,但村委多次劝她去敬老院,老妈就是舍不得“儿子和儿媳”,不愿意去。

 

  一起干农活,成了俩老人的依靠

  9月3日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寒亭区寒亭街道隅里村马占浩专门为“老妈”杨福兰建的家中,看到小屋虽然不大,但却收拾得干净整齐,让人觉得很温馨。马占浩正帮“老妈”梳头,只见他轻轻地将老人的白发理顺后,将一个黑发箍熟练地卡在老人的头发上。老人坐在沙发上,像个孩子似的,好奇地打量着记者,等马占浩帮她梳好头发,她仰起头来问:“这人我咋不认识啊?”

  马占浩告诉记者,1982年,他和马友旺、杨福兰夫妇被村里分到一个小队干活。那时马友旺快70岁了,杨福兰也近60岁了,俩老人无儿无女,但是还能干一些农活。“老人看着我们耕地、浇地,自己却没有水泵、没有牲口,只能干着急。我和妻子看着老人可怜,就过去帮他们把地浇了。”马占浩回忆道,他10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把他们兄弟姐妹四个拉扯大,农耕季节,很多时候都是靠村里人帮忙。“或许正是因为村里人对自家的无私帮助,让我常怀感恩的心,总有一种想去帮助他人报恩的想法。”

  从那时起,帮两位老人浇地、耕地、收庄稼就成了马占浩夫妇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干完自家农活已经很累了,但想到两位老人更吃力,我和妻子忙完自家的农活就立刻过去帮老人干。”马占浩说,日子长了,他们就成了两位老人的依靠,有什么事老人也习惯性地去找他们。马占浩和妻子张希华像对待亲人一样对老人有求必应,全心全意帮助两位老人处理农田里、生活中的难题。

  为老人送饭,24年来风雨无阻

  1989年,马友旺76岁,杨福兰也66岁了,两位老人不仅干不动农活了,生活也慢慢不能自理了。“那时候‘老爹’身体不好,有时候下不了床,‘老妈’又患有帕金森综合症,双手抖得厉害。相处了7年,眼看着老人不能照顾自己了,我们也不能撒手不管啊。”马占浩说,从那时候起,妻子做饭时就会多做两个人的,做好后再给老人送去。

  1999年,马友旺去世了,马占浩夫妇继续照顾当时已76岁的杨福兰。“平时我都会做好饭给老人送过去,有时候地里农活忙不过来,老妈就会自己跑到家里来找吃的。”张希华笑着说,那时候他们家蒸馒头都是一下蒸两三锅,要不然一两天就得蒸一次。

  洗衣、梳头、送饭……看似简单的事情,马占浩夫妇一做就是24年。“说实话,来来回回挺累的,我们两家离得不近,每次去老人家里还要爬个坡,我一直有腿疼的毛病,尤其是阴雨天,真不愿意动弹。”张希华说,今年7月份下大雨,她去老人家送饭时发现院墙快倒了,马占浩就请了两天假给修好了。结果之后连续几天下大雨,老人住的屋子也开始有坍塌的迹象,他们就把老人接了出来。

  “我们把老人接出来后的第三天,老人家的房子就塌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怕啊。”马占浩说,前几年他便考虑到老人迟早得搬到自己家,因此就在距离自家不远的地方特意为老人盖了一间房子,老人接出来后就安顿到那里去了。“以后送饭方便了,出门口就是。”张希华笑着说。

  讲述>>> 亲娘看儿照顾别的老人心里不痛快

  “俺娘和‘老妈’在一起处不来,两人相互都不喜欢对方,和孩子似的。”马占浩笑着说,最初他帮助杨福兰夫妇,母亲牟秀兰一直是很支持的,感觉儿子是在做好事。“现在俺娘也80岁了,越老越像孩子,看着我和妻子每天照顾杨福兰,她心里就不痛快。时间一长,‘老妈’看到俺娘,心里也不爽,两个老人一见面就相互瞪眼。”马占浩说。

  据了解,牟秀兰多年来一直都是一个人住,过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牟秀兰不愿意和儿女们住在一起,主要也是怕给儿女们添麻烦。马占浩就和弟弟轮流负责母亲的生活,兄弟俩半月一轮。“俺娘出去买东西直接记我和弟弟的名字就行,村里卖馒头的老板都摸着规律了,每次她去买馒头,老板就会想想现在老人归哪个儿子管,就会记上谁的名字。”马占浩说,自己的亲娘看着自己对别的老人这么好不咋情愿也是可以理解的,他能做的只是把两位老人都照顾好。

  苦衷

  生活的重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杨福兰因患帕金森综合症,生活不能自理。2012年2月,马占浩的母亲牟秀兰又因脑血栓住院,患了老年痴呆症。“婆婆不喜欢待在家里,喜欢往人堆里凑,每隔一个小时我就得去找找她,怕她一个人走丢了。”张希华说,确定婆婆和村里人在一起后,她才敢回家做点家务,照顾杨福兰。

  张希华告诉记者,有时候她也会彷徨。“真的感觉很累,照顾这样的两位老人,比下地干活要累得多。有时候自己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一坚持就是二三十年,儿子27岁了也没钱给他结婚,心里真的有说不出的压抑和痛苦。”张希华苦笑着说,她一个人在家时经常会偷偷地哭,有时候实在是闷坏了,就骑着电动车出去溜一圈,排解一下。因为这些事,她也经常和丈夫吵架,最后总是丈夫哭,自己也哭,但良心告诉他们不能不管老人。

  “发泄归发泄,回来看到老人,心就软了,谁还没有老的这一天,要是自己老了,肯定也希望有个依靠。”张希华说。

  记者注意到,马占浩的左手大拇指很粗,食指和中指也有些畸形。“他的手现在也是干不了重活,这两个指头是后来接上的。”张希华心疼地看着丈夫说。马占浩告诉记者,2002年,他跟人干装修工作时,被电刨子割断了左手食指和中指,由于医疗条件有限,手指虽然接上了,但一些体力活也没法再干了。

  在家歇了大半年,2003年,马占浩就到潍坊市区一家公司找了一份门卫的工作,活虽然轻松,但每月750元的工资远远不能满足生活需求。此后,他又找了一份打零工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

  “他腰间盘突出也挺厉害的,干活久了腰就疼得厉害。以前我还能去打工,挣钱不多,但也能减轻一下他的负担。”张希华说,三年前,老妈的身体越来越不好,她只能留在家中照顾老人。现在丈夫一个月2000元的工资成了全家的指望。

  “我和孩子他妈把这小房子打扫干净了,二儿子明年结婚得用。”马占浩告诉记者,他有两个儿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大儿子做了上门女婿,二儿子今年27岁了,还没有结婚。“人家孩子结婚,父母都给买楼,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小房子的墙刷得白点,把屋里清扫干净,我们这父母当得不好啊……”说起儿子,马占浩充满愧疚。

  记者了解到,杨福兰作为孤寡老人,是村里的低保户,每年村里会给她400斤麦子,还会有1000元的补贴,再加上每年600元的养老保险费用,一年下来,杨福兰的收入就是这1600元加上400斤小麦。但是,身患重病的杨福兰每年的医药费就得需要近万元,除去这1600元,其余的负担全落在了每马占浩和妻子身上。

  “现在俺娘又得了病,生活不能自理是一方面,她现在不能像正常人一样理性判断,只要身体稍微不适,就会自己跑到诊所去拿药,拿到药后还不吃,直接把药扔到村里的大沟里,村里人看到后拦都拦不住。”马占浩感觉自己快让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了,“但是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眼下,我先把两位老人照顾好了再说吧。”

  老妈 不愿去敬老院,不想离开“儿子儿媳”

  今年90岁的杨福兰脸上已爬满了皱纹,说话也已口齿不清。“我怎么还不走啊,都活到90岁了,还不死,活这么长时间干吗啊。”老人断断续续地念叨,“他们都是好人,现在很多人连自己的父母都顾不上管,他们却一直照顾我……”望着马占浩,老人的眼泪流了下来,虽然有点语无伦次,但却难掩内心的感激之情。

  看到老人自责,马占浩夫妇立刻说:“别乱说,你要活到100多岁呢。”虽然他们说话声音很大,但老人似乎听不到,一直重复着“自己为什么还不走”“他们是好人……”这几句话。马占浩夫妇告诉记者,老妈现在聋得很厉害,说话基本听不到。

  “你看着她现在精神状态还不错,说不定中午身上就会突然疼得厉害。”张希华告诉记者,老妈有次住院,检查出身体里有囊肿,但由于年龄过大,医生不建议手术治疗,目前只是吃药。他们怕老妈知道担心,就一直瞒着她,药物配好给她吃就行了。

  记者了解到,该村村干部多次前往杨福兰家中劝她去敬老院,但是老人舍不得“儿子和儿媳妇”,怎么也不愿意去。

  生活的压力、妻子的劳累、对孩子的愧疚,马占浩也想过让杨福兰去敬老院,这样家里负担会少很多。“每次一说让她去敬老院她就哭,生活了这么多年了,都有感情了。”马占浩说,二三十年了,他把老妈一直当亲娘照顾,老妈也早就把他当儿子了,虽然敬老院就在老妈的娘家杨家埠,但老妈怎么也不愿去。“她现在和我在一起心里才踏实。老人都这把年纪了,想在哪就在哪吧,我们苦点累点,也不能让老人心寒啊。”马占浩说。

  “我不去敬老院,不要离开他们”“唉,我怎么还不走啊”……杨福兰念叨着,老泪又从布满皱纹的脸上流了下来。

  村民 提起夫妻俩无人不夸,称老人有福气

  提起马占浩,村民无人不夸。当天,记者在村里只要一提马占浩的名字,村里的人都会发自内心地感慨:马占浩夫妇都是好人,照顾那位老人都二三十年了。在村里开药铺的一名村民对记者说:“马占浩为人特别好,村民有事找他,他只要能帮上忙的便立刻放下手中的活去帮忙。他也娶了个好媳妇,你说要是换作别人,哪个女的愿意每天照顾两个老人,还把家里基本上所有积蓄都花在这上面。”该村民告诉记者,现在马占浩家两位老人每个月光药费就得三四百元。

  “杨福兰真是好福气啊,你看人家马占浩一家照顾得她多好,很多亲生子女都很难把自己的父母照顾得这么好。老人都90岁了,身子骨还这么硬朗,还不多亏人家照顾得好啊,这要没有马占浩一家,她还不知道会咋样呢。”采访过程中,前来找杨福兰聊天的78岁村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和杨福兰原来是邻居,那时候就经常去找杨福兰聊天,现在杨福兰搬到这里来了,她没事就来这里找杨福兰。  A4-A5版文/图 记者 张振民 见习记者 李早花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