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金教育碎思(356)——学校“用工荒”的背后

2017-03-28 10:43: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用工荒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而今,教育领域也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用工荒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而今,教育领域也出现了“用工荒”现象。

  前几天与安丘的教育同仁谈到了一个话题——教师结构性缺编,与所说的“用工荒”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什么是教师结构性缺编呢?教师结构性缺编是指教师总量符合省市下达的编制数或超过教师编制数,但部分学科编制数不足或实际数量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而出现的缺编问题。

  概念搞清楚了,我们就切入了讨论的话题。其中一位街办所属小学校长谈到了他的苦衷:在编教师六十几人,可真正能上课的教师却只有三十几人,也就是说仅有50%左右的教师可以承担一线教学任务,师资严重缺乏成为这所乡村小学校长最为头疼的问题。然而,全国来讲,这样的学校还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乡村学校,已经成为当下困扰乡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政策导致。

  一是延迟退休政策。退休新政与旧政之间出现了5-8年的逆差,导致有相当一部分老教师不能退出教学岗位,也就延缓了固有的教师新老交替频率。于是,在教师“退休前线”积压了较大数量的老教师编制,但这些教师大部分已经难以适应当下教学改革要求和工作量标准,只能在一些相对轻松的岗位上辅助一线教学工作,有的直接被安置到后勤部门成为后勤服务人员。老教师的人浮于事现象称为一部分学校校长头疼事之一。

  二是放开“二胎”政策。国家“二胎”政策放开后,教师成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群体之一。于是,大批处于中坚骨干段的教师开始孕育“二胎”,再加之年轻教师的正常“一胎”,学校教师生育高峰排山倒海般如约而至,以至于让许多学校频出“怪招”,如排班生育就是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长出来的“怪胎”。因为大量的教师走进生育期,导致了学校中坚力量减员,这就成为校长的另一个头疼事。

  三是限制大班额政策。《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明确规定:普通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高中不超过50人。而当下,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有的实际班额是标准班额的两倍以上。而这些学校如果按照要求落实标准班额,班级数量将会翻翻,然而,教师从哪里来?这又是校长们必须要面对的头疼事。

  四是民办学校挤压。最近几年来,民办学校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冒将出来。有的所谓民办学校却占用着大量的公办教师编制,也有一部分优秀教师被民办学校高薪抢“挖”而去,大大挤压了公办学校编制量和优质师资资源,这也是令公办学校校长感到极其无奈的头疼事。

  如此种种,造成了学校出现严重的“用工荒”现象,直接导致师资出现巨大缺口,在政府组织和教育部门难以短时间缓解压力的情况下,各学校开始自行“招兵买马”,却又遇到非法招聘这个两难的窘境。还有,就是聘任资金来源问题也在困扰着校长们。就拿我最熟悉的一所乡村学校来说,在岗教师61人,50岁以上教师17人,当下就已经校聘“实习生”(临时代课教师)8人,今年暑假后将有11人进入生育期,还有更大的缺口等待着这所城乡结合部乡村学校来解决,仅此项开支每年就在20-30万,占生均经费的40-50%。在区财政没有任何专项补贴的情况下,只能由学校自行解决,对于一所不足千人的学校而言,真有举步维艰之感。

  窥一斑而知全貌,这样的师资配比现状在乡村学校已是普遍现象。教师老龄化遇上生育高峰期,再加之小班化与民办教育挤压,乡村学校仍然生长在夹缝中,何谈教育均衡?何谈教育腾飞?

  笔者近期走过了十几处城乡结合部乡村学校,发现这些学校校舍已经基本完成现代化提升、改造,这得益于教育均衡县验收工作的扎实落实。但师资配备的不均衡状况仍不容乐观,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各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还是要将关注点放在乡村学校师资这方面,在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校园的同时,把解决学校师资配备问题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

  真正撬动乡村教育质量的不是高档的校舍,而是优质的师资。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