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金教育碎思(318)——日本之行话教育之中日渊源(一)

2017-02-17 09:37: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历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相互交往已有2000年的历史。自汉朝起,中国文化就大量传播给古称“扶桑”的日本。“遣唐使”是文化鼎盛的唐朝时期中日交往的见证者。中国的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养蚕、织绢、医学等传到日本后,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因此,即使在“脱亚入欧”后全盘西化的当下日本,也无法完全去除中国文化对其烙下的印记。

  历史上,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相互交往已有2000年的历史。自汉朝起,中国文化就大量传播给古称“扶桑”的日本。“遣唐使”是文化鼎盛的唐朝时期中日交往的见证者。中国的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养蚕、织绢、医学等传到日本后,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性作用。因此,即使在“脱亚入欧”后全盘西化的当下日本,也无法完全去除中国文化对其烙下的印记。

  此次东渡日本,可谓收获颇丰,尤其是对中日教育的历史渊源更是感触颇多。通过学校探访、基地考察、社会体验等路径对日本的教育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碰触,也从日本教育现象中发现了一些中国渊源。

  中国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的谚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出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岁看大”就是说,三岁孩童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是他一生心理与个性特征的雏形,奠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心智发展趋向。0-3岁称为婴儿期,是儿童身心发育最迅速的时期,父母的行为方式和规范会被婴儿内化到自己的成长系统中。因此,这个阶段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还有一句是“男主外女主内”,意思就是男人主要负责在外面赚钱、交往、应酬,女人主要负责维持家庭,比如孩子,父母,家务之类,也即“夫妇有别”。这两句古语在日本贯彻得可谓淋漓尽致。日本人特别重视婴幼儿的教育,所以很多母亲生了孩子之后辞掉工作全职带孩子,成为真正的家庭主妇。他们认识到了孩子三岁前教育的重要性,深知一旦孩子早期的教育出现问题,以后就难以修正,遗恨终生。因此,在日本,女人的工作时间基本被限定在了结婚生育之前,孩子成长关键期过后也有很多妇女不再外出工作,而是在家做全职太太、母亲。不过,随着日本进入老年化社会,政府也开始鼓励妇女们从家中走出来再次参加社会工作,许多公司、企业为孕产妇提供了非常优厚的待遇,以期她们生产后再次返回工作岗位。

  孔子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提醒人们学习到的知识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言行录——《传习录》中有这样的记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也有记述“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知而未行,其实未知 ”。哪为确词,不可追溯,毕竟是学生记录阳明先生口述而立。在这里,王阳明先生强调了知行合一的思想,也就是当下常说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与孔子的思想也是不谋而合。在日本的学校里,是非常看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而这个能力的发展过程就必须要开展实践活动。于是,学校里的各种特色综合实践课程填充满了孩子的学校空间,如厨艺课,孩子们就实地下到学校餐厅做“小厨师”;科学课,让孩子自己到自然界采集花粉来研究;裁剪课,孩子就变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小裁缝;课间或放学后,值日学生负责擦地板和楼梯;学校里的各种绿化植物都有各班级学生负责管理……这样的“穷养”迈开了孩子们的腿,伸展了孩子们的手,更运动了孩子们的大脑。“手巧才能心灵”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点。

  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孩童没有饥饱感,看见好吃的就想吃,即使是刚刚用餐完毕。所以,成年人要在孩子吃的问题上控制好,尽量做到七分饱,严格掐住饭量。在穿着保暖方面,要深谙“冻出来的病好治,捂出来的病难治”的道理。孩子比成年人火力大,怕热不怕冷,不能用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对冷暖的自我感受对待孩子。这些老理儿人人都懂,但很少有人做得到。然而,在隔海相望的日本,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做得很好。在日本,几乎看不到特别肥胖的人,而且据有关权威数据统计,日本人的寿命居世界之首,平均89岁,这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本,孩子的饮食很有规律,食量上也有严格的控制,几乎没有暴饮暴食的情况发生。孩子的保暖方面更是有些“残酷”:教室里少有空调等制冷制热设备;冬季严寒下孩子们身着短裤短衫上体育课;大街小巷时常看到穿着单薄的孩童们擦肩而过……正是因为吃不饱,穿不暖,才有了健康的身体和耐寒的意志。

  (待续)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相关新闻推荐: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