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7 14:17: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 我要评论
原标题:《侏罗纪公园》情节成真蚊子化石腹内发现血液
原标题:蚊子化石腹内发现血液踪迹远古昆虫也吸血首获实证
科技日报讯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0月15日报道,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只4600万年前雌性蚊子的化石,其腹内充满了吸食的血液。这一发现为部分昆虫早在远古时代即具有吸血特性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这也成为现存的第一块胃中仍存有血液的蚊子化石。相关研究报告业已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一直以来,尽管科学家不断发现被认为具有吸血行为的远古昆虫化石,但是这种依靠解剖学认知或者存在血源性寄生虫等现象推理出的判断,从科学上并不严谨。而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戴尔·格林沃特领导的团队,这次从化石蚊子的体内发现了血红素的有机分子,可谓帮助该命题从推理向事实迈进了一大步。
据报道,该蚊子化石是在美国蒙大拿州某处的页岩沉积物中被发现的。研究人员在它的腹内发现了高含量的铁以及有机分子卟啉,这两者都是组成血红素——血液中负责运输氧的蛋白质的主要物质。这种情况在化石出土地点发现的其它雄性蚊子身上并没有出现,因而足以证明昆虫吸血为生的历史,能够追溯到4600万年前的远古时代。
另一方面,虽然壁虱、跳蚤等1.4万种昆虫都吸食血液,但进化史上还未能发现它们胃部保留了血液的化石,仅在锥体虫病和疟疾寄生虫上发现的四块化石标本中,出现过血液的痕迹。因而新发现也成为了现存的第一块胃中仍存有血液的蚊子化石。
“这一发现不仅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脊椎动物血液中的某些卟啉化合物能够被保存数百万年,同时也告诉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影迷们:琥珀并不是唯一可以保存生物体的介质。”俄勒冈州立大学古昆虫学家乔治·博伊纳尔说。
在《侏罗纪公园》这部著名科幻惊悚片中,有科学家依靠琥珀化石蚊子体内的血液培育出恐龙的情节,激起人们复活史前动物的无限遐想。然而现实是,即便真的有了如本次发现的这种化石,它依然只存在于电影中——因为DNA这样大而脆弱的分子,几乎不可能都在化石形成的过程中保存下来。稍早也有一项来自新西兰的研究认为,DNA只需680万年就会完全分解。
而此次该蚊子化石能够形成并最终被保存下来,本身已经是一件“幸运”事件。因为化石的形成过程未对生物体造成严重破坏的几率,实在是小之又小。“吸饱血液后的蚊子腹部就像是一只膨胀过度、随时会爆炸的气球。”格林沃特说。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