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500万iphone遭退货 引发高管“地震”

2013-04-22 10:17:00    作者:   来源:华声在线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富士康 iphone 地震 富泰华 高管
[提要]在富士康超过百万人的劳工里,人数最为庞大的就是基层作业员。iDPBG虽然是富士康内部的子事业群,却也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公司注册名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富泰华”)。

  在富士康超过百万人的劳工里,人数最为庞大的就是基层作业员。20岁左右的群体,大多数只读完初中、中专便外出打工。在富士康里,依靠每日简单而重复的劳作,他们每个月能挣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

  在富士康超过百万人的劳工里,人数最为庞大的就是基层作业员。20岁左右的群体,大多数只读完初中、中专便外出打工。在富士康里,依靠每日简单而重复的劳作,他们每个月能挣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

  尽管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9.21%已经不是好消息,但郭台铭还面临着更大的坏消息。郭台铭是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317.TW,大陆俗称“富士康”)董事长兼总裁。

  “2013年3月15日,苹果公司退回500万部手机,原因在于外观不符合标准或者是出现功能不良的问题。”富士康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质量不合格的苹果手机总数甚至高达800万部。

  为了提升“良率”,郭台铭于4月16日12时许来到深圳观澜鸿观科技园C03楼3层视察。他提出了“提升良率、专业培训、凝聚士气”的12字主张,并表示自己在观澜设立了办公室,良率达不到要求他就不走。

  按照苹果手机“重工”(即重新生产出来,还用原来机器的部分原件)每台约200元的人工成本核算,仅上述500万~800万部不合格iPhone一经重新处理,鸿海就需要支付10亿~16亿元的额外成本。这意味着,2012年,鸿海内部负责iPhone代工的iDPBG(数位产品事业群)2/3的利润将付诸东流。

  高管“地震”

  钟依华已经意识到了iDPBG的两大管理问题——不良率过高、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疏漏。

  4月1日,《中国经营报》独家报道富士康iDPBG原总经理钟依华2012年年底“长期休假”,继任者钟成裕短期内蹊跷地再次被替换。2013年3月27日起,陈辉龙已开始掌舵鸿海旗下这一最受关注事业群。(详见4月1日《富士康疑现“系统性危机”》C1版)。

  据上述知情人透露,钟依华其实还是iDPBG总经理,只是受到富士康“贿赂门”(高管收取供应商贿赂)的影响,由于公司调查事件原委,他需要避嫌。至少到2013年1月份,钟依华还出席iDPBG事业群年终动员大会。

  在此次动员大会上,钟依华的讲话精神是“深刻反省、策励未来”。“深刻反省”这类用词的出现,表明钟依华已经意识到了iDPBG的两大管理问题——不良率过高、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疏漏。

  这一讲话的部分内容刊登在了2013年2月28号出版的《鸿桥》杂志上。《鸿桥》是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内部刊物。而作为iDPBG原副总经理,钟成裕对于事业群上述重大问题同样难脱干系。正是在与苹果公司就500万~800万部手机的后续处理问题上,钟成裕与苹果方面负责人发生了冲突。

  爆料钟成裕离任的iDPBG员工透露:“CY(即钟成裕,本报注)3月25日去见客户谈判,不知为何与客户吵架。后来郭台铭给他打电话,他却与郭争执起来。然后下午CY就没来……”

  也是在此情形下,郭台铭选择了鸿海内部核心高管中资历较浅且任职履历欠缺生产线管理经验的陈辉龙出掌iDPBG。

  二次事故

  由于每部手机“重工”的人力成本就高达200元,还不包括其他换部件的费用,富泰华将至少额外支出10亿~16亿元。

  iDPBG虽然是富士康内部的子事业群,却也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公司注册名为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富泰华”)。

  富泰华于2002年4月成立,原本主要是代工桌上型计算机、MP3、计算机主机板等产品,但随着苹果的崛起,专注于代工苹果产品。像苹果音响、iMac由其DSD部门负责,苹果笔记本电脑在富士康深圳龙华园区整个D栋区生产,iPhone则由富泰华位于深圳观澜园区、郑州园区、还有太原园区D1~D4栋的部门代工。

  出于业务需要,富士康在太原并不用鸿海名号,而是注册为鸿富锦工业太原有限公司(下称“鸿富锦”)。基于此,富泰华太原子公司也就挂到了鸿富锦名下。

  “这其实不是富泰华第一次遭遇产品不良问题。”上述知情人士说,2010年8月27日,富士康就曾因为产品的出货良率达不到苹果公司的标准而向后者赔偿8亿元:“数量不清楚,应该不少,具体多少无法统计。”

  而这次,经过钟成裕的“吵架”和与苹果的协商,苹果公司没有就3月15日的“退货”要求赔偿。但由于每部手机“重工”的人力成本就高达200元,还不包括其他换部件的费用,富泰华因此将至少额外支出10亿~16亿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以垂直整合、快速海量出货而闻名的富士康,时隔两年再次出现因产品的出货良率达不到苹果公司的标准而“重工”?

  在上述知情者看来,富泰华发展过快、管理跟不上是关键。在苹果产品的热销面前,富泰华也开始了“大跃进”。

  2010年前后,负责代工生产iPad平板电脑的iDSBG(创新数位系统事业群)从iDPBG分离出去。彼时,iPhone、iPad等苹果产品正受到全球消费者的热捧。作为代工最核心的生产线,iDSBG、iDPBG都大力扩产线、招人手。

  “那时候升职很容易,但问题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对这些从生产线成长起来的干部而言,生产线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水平是这些‘小年轻们’的大考验。”上述知情者透露。

  但更关键的是,2010年6月之前,富士康内部的稽核及QC(质量控制)部门权力极大。彼时,稽核部门只要发现产线员工不符合操作流程甚至是工作时说话,都有极大的权力影响该生产线的绩效考核,最终反映在工资收入上。

  也正是这些有点不近人情的“严苛”管理,导致富士康常被外界称之为“血汗工厂”。而2010年上半年爆发的一系列员工“坠楼”事件,让此前的管理系统有了“漏洞”。

  “稽核及QC部门一向权力极大,但那是以前,现在不同了。自从2010年员工跳楼公司要承受各种压力,稽核工作就开始不那么严格了。”上述知情者表示,富士康的品质流程不是全检,而是抽检。但在公司快速扩大过程中,各种管理问题层出不穷。

  本报记者就此种种致电富士康。但在截稿之前,对方尚未置评。而其内部另一中层核心人士向记者确认,良率过低确实是目前郭台铭最为头痛的大事,“与这相比,投资机器人、发力光伏都是‘浮云’。”

  可以确证的是,清明节过后,富泰华深圳、郑州、太原三个厂区全面停线整顿;而后,苹果公司也派人进驻调查。4月15日,富泰华才开始陆续小批量生产,在产量很小,每天每条产线1000~2000部iPhone的情形下,良率也仅有95%。

王晓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