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牛沐
从火爆全网的《黑神话:悟空》,到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再到席卷全球科技圈的DeepSeek……以游戏科学、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成为了杭州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典范,引发现象级的讨论和关注。
“六小龙”在杭州集中涌现绝非偶然,与当地良好的创新氛围、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密切关联。人们在感叹杭州新兴产业崛起的同时,不禁会比较和追问,为什么“六小龙”会扎堆杭州?其他城市最该学什么?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六小龙”扎堆杭州的背后,总能看到“最多跑一次”、深化数据知识产权改革、“浙里办”集成式服务平台等引领风气之先改革身影。杭州在朝斯夕斯、精益求精的探索试验中,持续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断疏通发展的堵点难点,集聚起创新氛围、产业生态、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路径,看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简单比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只有夕阳的企业,没有夕阳的行业。食品加工、机械设备、冶金冶炼、建筑材料等传统产业,关系普通百姓的就业民生,转型升级后,照样可以“老树开新花”。比如,潍坊潍柴动力、盛瑞传动、豪迈科技等“隐形冠军”,处于产业链、创新链、数据链等各链的核心,正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迅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需要不同地区之间产业协同、百花齐放。比如,潍坊歌尔创客、科明数码等聚力元宇宙产业,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等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场景应用成果不断涌现,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所以,对标杭州不能简单复制、盲目追赶,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无处不在、无域不在。杭州“六小龙”在前沿赛道一骑绝尘、强势崛起,既有企业重视创新、重视人才的辛勤耕耘,也有政府解放思想、创新作为的阳光雨露。潍坊从来不缺少创新的基因和勇气,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第一台程控交换机等等。对标“杭州六小龙”,就是要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以更好的政策、规则和法治来打底,建立高效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创新基因不断焕发生机活力、不断催生创新成果,让“因地制宜、各有千秋”照进现实。
同时,要奉行长期主义,主动跳出“舒适区”。创新氛围、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前进的道路上既要不断总结经验,善于学习,掌握规律,力争上游,又要正确认识“成长中的烦恼”,补足短板,防范风险,在“点上出彩”到“全面开花”的过程中,不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