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潍坊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2012-12-24 13:13:00    作者:黎长亮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建设“文化潍坊”,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要解决经济发展、物质富裕的问题,还要解决精神满足、道德高尚、社会文明的问题。

  建设“文化潍坊”,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仅要解决经济发展、物质富裕的问题,还要解决精神满足、道德高尚、社会文明的问题。“文化潍坊”的建设主要是发挥潍坊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 强化文化力量,提升人文素质,推进诚信建设,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显著提升先进文化引领水平、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和城乡社会文明水平,努力把潍坊打造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强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加快建设文化潍坊,指明了方向,提升了文化自觉,增强了文化自信。全市干部群众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文化潍坊’,着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关注度和美誉度的文化名城、文化强市。所以说,潍坊文化建设有其固有的特点规律,只有准确把握这些特点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提高潍坊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才能促进潍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潍坊文化既有传承性稳定性,也有创造性超越性,必须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超越

  文化是离不开传承的。所有文化都是长期积累和传承的结果。潍坊市所确立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在潍坊市辉煌的历史中所形成的一系列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成为保持潍坊文化发展目标、方向、价值追求的文化基础,成为满足潍坊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在潍坊的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历史文化,是千万年滨海之水所孕育而生的。主要有齐鲁文化、风筝文化、蔬菜文化、苗木文化、名人文化等等,已经成为潍坊市及至山东半岛中部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是潍坊市文化的精髓之所在,事关潍坊市的形象塑造、品牌提升、经济发展、文化强市的建设、现代化区域城市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撑。

  文化需要创新和发展。潍坊不是真空,和潍坊之外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潍坊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也是由特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潍坊文化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要随之改变,实现与时俱进,否则,潍坊文化就会失去应有的活力。这就要求我们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超越。首先,在反映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实现超越。潍坊文化必须热情讴歌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反映当代潍坊人民崭新的精神风貌。要把潍坊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使潍坊文化建设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朝气蓬勃的时代感。其次,在反映新时代变革中实现超越。新时代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其范围之广、速度之快、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潍坊文化建设必须把正在发生的新时代变革作为背景,深刻反映新时代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反映新时代变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以潍坊文化建设催生与新时代变革相适应的新思维新理念。再次,在反映潍坊人民的现实思想中实现超越。时代的进步对潍坊人民的思想冲击是巨大的。与前辈相比,当代潍坊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思想更为开放,感情更为丰富,开拓创新的意识更为强烈,潍坊文化必须深刻地反映这种变化,贴近潍坊人民的思想实际,与潍坊人民的思想脉搏合拍,引发潍坊人民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

  二、潍坊文化既有内生性独特性,也有开放性包容性,必须把自主发展和吸收借鉴结合起来,在博采众长中突出潍坊味

  特征就是文化的生命,没有特征的文化是不可能传承久远的。潍坊所创造的潍坊文化也是如此。它是以潍坊人民为创造主体的,具有非常鲜明的襄阳人民的特征。它既体现了潍坊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的博大精深,又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代表的民族性,还体现了潍坊文化鲜明的地域基质特色和精神风貌,还体现了以潍坊人民为主体的特有的时代性。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基础工程和灵魂工程摆在首位,贯穿始终,立足潍坊实际和特色,在传承与创新中提炼出最具地域性、时代先进性和市民认可度,与“四个潍坊”地位相适应的城市精神。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着眼于潍坊文化的特色、特质、特点,多出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多出站得住、叫得响、留得下,传得开的文化精品。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群建设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群艺馆、大剧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借鉴和吸收其它文化的优秀内容,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同理,潍坊文化建设也必须提倡开放性和包容性。一方面,要积极吸收周边地区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地理环境、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等地域因素,这就构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潍坊文化要从潍坊地域文化寻找根系,体现潍坊文化的基因。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潍坊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潍坊文化建设提供了很多可以共享的优秀成果。我们要充分利用地域的文化特色、人文景观、文化元素、文化现象等文化资源,学习和借鉴他们优秀的山水文化、田园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企业文化等,丰富潍坊文化的内容。要学习和借鉴他们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潍坊文化更有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文化建设上要确定这样一个原则,凡是其他城市有的而潍坊又用得上的,完全可以借鉴共享,没有必要搞重复建设,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使城市双方在文化建设上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其次,要合理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随着潍坊与对外交往的增多,双方城市文化的交流也在所难免。他们优秀的文化建市理念、高效的文化管理模式、敢为人先的文化创新精神、崇尚科学的严谨态度等等,都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在保持潍坊文化建设的宗旨,坚持潍坊本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

  三、潍坊文化既有潜在性精神性,也有外在性实践性,必须把思想启迪和行为引导结合起来,在知行统一中体现价值。

  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潜在的、隐性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潍坊文化也是如此。所以,潍坊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一种思想建设,是一个启发自觉的过程。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人的思想的塑造达到规范人的行为的目的。这就是文化外在性实践性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启迪和行为引导统一起来,做到知行合一。首先,要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环境是潍坊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把知和行联系起来的中间环节,是对潍坊人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最终由先进的思想转化为正确的行为的场所。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是潍坊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下大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城区环境等等,使潍坊人民只要置身于城市中,就能时刻受到潍坊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其次是强化实践环节。潍坊文化建设必须有思想和理论上的建树,但仅有思想和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思想和理论付诸实践,变成潍坊人民的自觉行动。要把潍坊文化渗透进城市的各项任务中,把潍坊文化所倡导的城市精神变成广大潍坊人民完成各项任务的强大动力。要通过建立符合潍坊公众的心理情感和审美追求,使潍坊人民对潍坊文化有认同感、归属感成为全体人民的价值追求。使这种追求转化为意志品质,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各级领导要做知行统一的表率。人民能否做到知行合一,关键看领导。特别是在道德建设方面,领导的表率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年,社会上出现了利己主义抬头、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这些现象在潍坊政坛中也有所反映。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没有起好带头作用。所以,在知行合一上领导干部一定要带好头,只有这样,才能把潍坊文化所倡导的道德标准、先进理念变成每个潍坊人民的实际行动,使潍坊的风气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四、潍坊文化既有思想性深刻性,也有娱乐性通俗性,必须把严肃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结合起来,在寓教于乐中深化效果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铸造民族灵魂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潍坊而言,潍坊文化对于锻造潍坊城市的灵魂,塑造潍坊人民特有的信仰、信念和价值追求,同样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思想政治上的要求是潍坊文化建设的首要要求,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是潍坊文化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仅仅把潍坊文化建设理解为唱唱歌、跳跳舞、做做游戏,把文化工作当作把潍坊人民娱乐的一种辅助手段,那就太肤浅了。我们要深刻理解潍坊文化的丰富内涵,把潍坊文化建设当作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看待。要通过潍坊文化铸牢国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铸牢党魂,坚持党的正确领导不动摇;铸牢灵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引导潍坊人民牢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自觉学习和实践党的创新理论,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改造世界观的强大思想武器。要加强潍坊文化理念教育,引导潍坊人民深刻认识建立全省闻名城市文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优越性,深刻认识推动潍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是实现潍坊现代化建设和现代区域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潍坊文化特色建设的共同理想之中。要加强灵魂教育,引导潍坊人民深刻认识潍坊文化的八个特色:朝气中带暮气、大智中带市侩、创新中带有惰性、现代中带有传统、民俗中带有高雅、大众中带有精英、多元中带有主流。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核心价值观作为潍坊文化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渗透进文化工作的方方面面。

  潍坊文化既能铸魂聚神、修身立德、传道授业,也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休闲娱乐。在文化建设中,必须把严肃的内容和生动有趣的形式结合起来,倡导求新、求美、求趣、求乐的文化取向。目前,一些单位的文化活动之所以缺乏吸引力感染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文化怡情、娱乐的功能,把文化工作简单地等同于政治教育,只讲政治性思想性,不求生动性趣味性,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满足不了人民对文化的需求。潍坊文化必然是充满了时代感、亲和力和趣味性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弘扬主旋律的基础上实现多样性,在坚守课堂、舞台、操场、黑板报等传统文化阵地的同时,大胆开辟网络、手机、报刊杂志、文化传媒等新的文化阵地,运用新的科技手段,扩大潍坊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工作效率。要有选择地运用流行元素,创造具有潍坊特色的内容健康的动漫、网游、电影、电视剧、歌曲、舞蹈、绘画等作品,在潍坊网上开设潍坊微博,增强潍坊文化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潍坊人民在潍坊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全面发展。

  五、潍坊文化既有专业性学术性,也有群众性普及性,必须把专业创造与群众路线结合起来,在广泛参与中提升层次

  文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专门的人才队伍。没有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人才,没有高起点高难度的学术研究,没有高质量高品味的文化作品,这样的文化是称不上优秀文化的。优秀潍坊文化人才创造出杰出的潍坊文化作品,杰出的潍坊文化作品成就了先进潍坊文化。所以,推动潍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首先,要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潍坊文化人才队伍。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先进潍坊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在党中央、山东省的统一部署下,在潍坊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造就一大批人民喜爱、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家大师和潍坊文化代表人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端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鼓励和支持重点院校优化专业结构,与其它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走开潍坊产生、院校培养、海外引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子。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能创造有利制度环境。其次,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基层文化人才是潍坊文化建设的基础力量。要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配好配齐宣传部门的文化干事、群艺馆长、乡镇街道的宣传委员等岗位人员,鼓励和扶持基层社区中涌现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再次,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好的作品往往可以流传数千年,影响几代人。处理好规模和效益、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在繁荣潍坊文化创作的基础上推出精品力作。

  广大潍坊人民是推动先进潍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如果把潍坊文化的创造和传播局限于少数人的范围内,缺乏广大人民的参与,那么,文化就会成为极少数人的特权,文化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在潍坊文化建设上要牢固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人民参与先进潍坊文化建设提供广阔舞台。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潍坊文化特别是社区文化、广场文化、风筝文化的建设水平,大力倡导群众演群众、群众唱群众、群众写群众、群众画群众,引导人民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依托重大节庆、重要仪式以及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组织和鼓励群众参加各种文化兴趣小组,精心培育植根群众、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及时总结来自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在全市上下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

王盈盈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