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州市城西15千米处,有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宝藏小村——王府街道西刘家庄村。这里北靠七星山,南临北阳河,地势西高东低,呈不规则长方形。细数西刘家庄村的宝藏,明代古槐尤为引人注目。日前,记者来到该村探访古槐背后的故事。
树龄约700年的古槐
在村子东南方向有一棵树龄约700年的古槐,树高12米、树围4.56米、冠幅14米。这棵古槐树肚已老朽,主干部分仅留有一半的树皮支撑全树,主干南侧建有支撑作用的石墩,向上托举着枝干,斑驳的树皮好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站在古槐下,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树龄约600年的古槐
在这棵古槐南约100米处,还有一棵树龄约600年的古槐,树高8米、树围4.41米、冠幅9米。
这两棵古槐相互“守望”,见证了西刘家庄村的历史变迁。
西刘家庄村历史悠久,据刘氏族谱记载,一世祖刘渊于明洪武年间,由冀州枣强县迁至益都县西黄家店村定居。当时村内已有葛氏居住,后来刘氏人口逐渐增多,村名改为刘家庄,后又为区别于其他刘家庄,改称西刘家庄村。
这个村子保留有诸多历史遗迹。81岁的村民刘光玉介绍,村内有明清古村落和明万历年间济青古道。沿着现村中心大街十字路口向北走,远远便能看到高高的古石墙,村民称之为石堰,石堰上方是石墙围起的院落和古民房,堰下有一条东西向的石铺甬路,那便是明万历年间的济青古道。
站在济青古道上,刘光玉指向西侧石堰,那里伸出一棵百年古刺槐。从这棵刺槐往东不足40米,在古道与一个大石碾中间的石墙便是古村寨门遗址。
刘光玉说,位于古村寨门遗址北侧的石碾东面是明代三元庙遗址。原先在村东北角有一座明代建成的三元庙,院里有石碑和石香炉。三元庙南方有一座钟楼,高约七米。钟楼西接一座石拱阁桥,跨过济青古道,现石拱阁桥基本仍存旧时风貌。
在清末,村里有一位私塾先生刘美岫,擅诗文,精书法。刘美岫在教书时,曾赋七言律诗一首,题目是《刘家庄村八大景》:齐王避暑后堂中,北廓石桥入碧空。驼岭赤霞呈画稿,星山红叶赖天宫。龙湾水边柳荫路,神庙松梢日映红。百尺钟楼云外竹,牛泉响似雨连风。其中,“北廓”“石桥”“神庙”“松梢”“钟楼”和“云外竹”都是描写村东北角的三元庙附近的风景。
古槐古道,岁月沉香。西刘家庄村的古槐和历史遗迹,见证了村子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站在济青古道上,仿佛还能听到数百年前车马辘辘的声音,那是历史的回响,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