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进博会: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 协同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2018-11-07 21:31:00    作者:   来源: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这是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共享未来的新起点。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隆重开幕。

  开幕式主旨演讲聚焦进博会“新时代,共享未来”的主题,阐明推动开放合作的中国方案,宣布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对于各国之间的共同发展,提出“各国应该坚持开放融通,拓展互利合作空间;各国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各国应该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专家评论认为,进博会将为改革开放积累新经验,中国创新会给世界带来新机遇。这展现了中国与世界互利共赢、携手前行的胸怀与担当。

  从前世界品牌走进中国,如今中国创造拥抱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开始一步一步走进中国。从第一瓶可口可乐,到定价高昂的海飞丝,再到第一批进口私家车,追逐进口商品、国际品牌,一时间成为潮流:1978年到2017年,我国进口总额从187亿元提高到12.5万亿元,增长664倍,年均增速18.1%。除传统的进口家电、服装外,洗护、保健等个性化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

  与此同时,中国创造的征程也从未止步。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股兴商办企的浪潮高涨,联想、中兴等中国品牌也就此诞生;1985年,海尔砸毁仓库中76台不合格的冰箱,表明了国人对质量的追求;互联网时代,在移动支付、智慧零售等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风向标。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成果上回望,中国已经有66个品牌,进入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位居世界第二。根据《人民日报》最新报道,“中国创造,已有底气出口全球:在悉尼,你能买到同仁堂的国药;在威尼斯,你能买到海尔的变频空调;大疆生产的无人机被国外媒体列入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0款科技产品……”

  “向世界敞开大门,才能顺应国内消费升级趋势,提供更加丰富、更为多元的消费选择,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才能持续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华社评论称,一个中国创造拥抱世界,全球协同创新的新时代大幕已经拉开。

  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双轮驱动,不断提升创新能级

  大幕开启,创新仍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双轮驱动,加快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势在必行。

  其中,自主创新是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如果一味依赖技术引进,就难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

  以90年代的日本为例,由于日本在战后选择采用引进、吸收的策略,改造学习发达国家现有经验的技术路线,虽然让其逐步成为汽车大国、家电大国,呈现出了全面赶超欧美的趋势;但是到了90年代,却因为CPU、存储设备,以及网络技术、操作系统等IT技术几乎全部被美国公司所垄断,所以在90年代的国际竞争中全面失速,直至走向“失去的二十年”。

  中兴事件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在深化国际合作中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同国际科技界一起推动科技创新。

  既要自力更生,也要合作共赢。国家部委先后出台了减免税收、加强专利保护等一系列政策,将助推企业、科研院所的自主创新放在了重要位置;首届进博会也再次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合作共赢的新时代。未来在开放创新与自主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的创新能级将越提越高。

  全球协同创新,共享科技未来

  国内专家认为,仅靠一己之力,难以盘活全球创新“存量”,更难激发创新“增量”,因此要呼唤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编织创新之网,这就要发挥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创新平台的力量。

  以海尔为例,这家曾经怒砸问题冰箱、如今走向海外市场的大型企业,就以“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为理念搭建了HOPE开放创新平台,成立九年来支持海尔各个产品研发团队创造了众多的颠覆性产品,如控氧保鲜冰箱、防干烧燃气灶、卧式风冷无霜冷柜等。此外,HOPE平台还通过开放创新及社群模式,连接创新的供需双方,让用户、创新者、企业方,多方展开“零距离”交互。通过搭建“10+N”的开放创新体系,让海尔正源源不断地吸纳来自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前沿创意想法,并让其以最快的速度落地转化。整合全球创新力量,领航核心科技的全新机遇,是时代赋予头部企业的使命,其经验和案例值得推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被多次强调。“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首届进博会,“各国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也再次被重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与全球创新力量实现更好的协同合作,才能保持中国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与世界各国共享美好的科技未来。

  声明: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