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四月,春天中的春天,旅游旺季即将来临,中城旅游携手中科院、中国中车、中国银联、中国人保、瑞宝和码链等相关单位积极响应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文件精神,联合倾心打造的“中国城市《全域旅游》产融发展新模式”项目落地推介会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15楼会议室隆重发布。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文普先生致辞
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在此趋势下,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将以区域城市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统一规划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推进产业融合、加强综合管理、实施系统营销,对不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更好满足旅游消费需求大有裨益。
人民日报《中国城市报》社副总编霍诺女士致辞
中城旅游和合作伙伴们从国内旅游发展的大格局、大趋势出发,在分析了国内旅游市场新需求,梳理了地方旅游发展新经验,整合旅游发展大数据的基础上,对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全景透析与权威解读,构建了一系列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从空间上打破独立景区、景点的“全域”;参与上打破景区工作人员的“全域”;产业上打破旅游单一发展的“全域”,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开创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一、促进城市《全域旅游》票务一体化
为推进城市全域旅游服务智能化。中城旅游将协助地方政府以城市全域旅游为基础,打造城市“全域旅游票”,实现城市全域旅游便利化。为游客整合行程,激发全域旅游控制力。从游客进入目的地扫码开始,直到离开,整个行程保证旅游体验无处不在,着力构建“体验点-体验线-体验面-体验场”交织一体的大数据模型,既重视体验的过程管控,也重视体验的先期介入与后期调控。
黄山黟县《全域旅游》样票
中城旅游票务一体化大数据系统,在满足旅客对传统旅游六要求“吃、住、行、游、购、娱”方面的体验需求外,更注重“商、养、学、闲、情、奇”新体验。运用智能计算和科学预判,分析汇总游客数据、景区情况,掌握游客密度分布图,为景区实现承载量控制;同时建设规划监测、环境监测、执法保护、GPS车辆调度、视频监控、多媒体展示、电子票务、电子商务等系统,实现景区环境监测和经营管理智慧化同时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让游玩更舒心。
二、提供城市《全域旅游》产融发展新模式
大数据时代,数据采集至关重要。中城旅游全新构建“中城码链”,联合中国中车、中国银联、中国信联、码链及各地旅游委,共同建设城市旅游“银联码上付”交易结算中心,开展银联业务核准范围内全域旅游的金融产品创新。
服务于高频、刚需的旅游出行用户群,“银联码上付”交易结算中心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出行零等待、支付零转换、服务零距离的智慧旅游出行整体解决方案。并通过大数据云平台,汇聚产生用户出行到消费、到支付所形成的交易链条中关于旅游人口属性、消费能力、购物偏好、出行习惯、消费特征、社会属性方面的海量数据,激发旅游消费活力,催生旅游合作各类商务模式,提升合作价值,打造高质旅游产业链。
三、构建城市《全域旅游》品牌传播链
在全域旅游营销推广新时代,政府全域管理信息化、景区全域服务智能化、旅游全域营销网络化、购票全域消费电子化、旅游产品功能个性化等全要素营销,只有整合旅游目的地的政府、景区,产业商家,针对潜在客户需求进行全员全网营销,形成线上线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大格局,构建区域城市文旅品牌大体系,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城市文旅IP。
中城旅游倾心打造的《中城码链融媒体平台》,以整合当地旅游大数据,实施创新营销模式,有效运用高层营销、网络营销、公众营销、节庆营销等多种方式,借助大数据分析加强市场积累,结合互联网移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语境,用创新策略和创意呈现,融合中央媒体、地方媒体、社会化新兴媒体等传播资源基础上,推广区域文化的独特性,实现全渠道传播投放,打造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目的地的品牌营销传播链。
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导向。2018年是全域旅游发展关键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也正式挂牌,全域旅游正成为旅游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随着从中央到地方,多项扶持政策、新举措密集落地,旅游消费的需求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而消费的升级必定将倒逼供给侧各方创新。
中城旅游将以甘肃武威市为起点,立志为100个城市全域旅游提供产融发展新模式;以黄山市黟县为起点,立志为1000个县提供全域旅游提供产融发展新模式;以甘肃兴隆山为起点,立志为10000个旅游景区全域旅游提供产融发展新模式。率先开启以城市、县域、景区三位一体的全域旅游产融发展新篇章,拉动传统的以“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更好地满足日益变化的全域旅游大消费经济发展。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