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7 10:23:00 来源: 我要评论
“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红炉锻制技艺在我市传承已久,奎文区东上虞社区是主要的创始发源地,工艺精湛。今年71岁的潘永忠是红炉锻制技艺第十二代传承人,祖辈以红炉锻制为生,他从小耳濡目染全面掌握了这门技艺。2月5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时代发展,这项技艺虽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潘永忠依然坚守在红炉前,为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而努力。
潘永忠取出烧红的铁具,用锤锻打
上百件红炉艺术品,浓缩古老技艺
在奎文区东上虞社区成排的楼房中,隐藏着一处古色古香的小院落,这是该社区建立的红炉锻制技艺传习所和红炉纪念馆。走进屋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土炉子,旁边放置着煤炭、支架、钳子等燃料和工具。
红炉锻制技艺的第十二代传承人潘永忠坐在炉子旁边,一手拉着风箱,一手将铁具放进炭火里,几分钟后铁具就会变成火红色。他用钳子将烧红的铁具夹出来,放到砧子上,用锤子敲打几下,只见火星四射,铁具随着锤子敲打慢慢改变着形状……
潘永忠将记者领进侧屋,这里的装饰和摆放格局仿佛将时间拉回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一套传统的木制桌椅外,里面展示的全是他制作的红炉艺术品,有条货、件货、斤货及车马挽具,四大类100多种,既有锄头、铁索,也有过去孩子玩耍的铁环。
潘永忠今年71岁,提及红炉锻制技艺,他打开了话匣子。红炉锻制技艺已在原东上虞村传承近400年,主要是将煤放在红炉中燃烧,用风箱将炉火吹旺,用不同工具将原材料焙烧后,在砧子上通过弯、冲、打、连接,制造不同产品。
磨练三年,掌握祖传红炉锻制技艺
据潍县志记载:“二百只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这是潍县经济繁荣时期红炉锻制技艺的真实写照,“二百只红炉”指的是红炉规模,“三千铜铁匠”指的是红炉艺人群体,由此可见“红炉”“艺人”的规模之大,群体之广,其中东上虞的红炉最具代表性。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该村家家户户以红炉锻制为生,技艺先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形式。
潘永忠家祖祖辈辈都是红炉工匠,他从14岁起跟着父母学习红炉锻制技艺。在学习过程中,潘永忠渐渐喜欢上了红炉锻制技艺,并不起眼的原铁材料,经过烧制、打造,就能做出各种形状的工具,这让他对此充满兴趣。
那时,潘永忠白天上学,晚上回家就跟着父母学习红炉锻制技艺,抡锤子、拉风箱、打铁环……每个步骤,他都大胆尝试。
“学习这项技艺容不得偷懒,一个步骤做不好,就会影响下一环节。”潘永忠说,红炉锻制要眼疾手快,一旦错过火候,打制的铁具就要重新烧制。经过三年学习,潘永忠掌握了祖辈传承下来的红炉锻制工艺。
不断传承创新,分批分期培训技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红炉锻制技艺完全依靠艺人自制的专用工具发展壮大,从初始的一只土炉、一面风箱、一个砧子、一把锤子、一把钳子,创新制作出尖嘴钳、言钳、熟钳、筒钳等30余种专用工具,确保了产品的高效化、多样化。
红炉锻制技艺由于纯属手工操作,工艺原始复杂、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操作严谨细致、难度大、制作成本高,特别是现代化工业大生产及新工艺的出现,对传统的手工生产冲击相当大。而一些老艺人或已作古或年事已高无法继续从业,目前东上虞社区只有几位老人能掌握全部的红炉锻制技艺且具有传承能力。
如今,东上虞经济专业合作社果断作出决策,在原村办副业旧址投资改建了红炉锻制技艺传习所和红炉纪念馆,该项目占地485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潘永忠对学徒分批分期进行技艺培训。 文/图 本报记者 邓永杰实习生 于璐
人物档案
潘永忠,今年71岁,奎文区广文街道东上虞社区居民,是红炉锻制技艺第十二代传承人。潘永忠家祖祖辈辈从事红炉锻制,他从小耳濡目染,14岁正式开始跟着父母学习这项技艺。经过三年的磨练和学习,他成功掌握了祖辈传承下来的红炉锻制工艺。如今潘永忠正在为这项古老技艺的传承和发扬而努力,对学徒分批分期进行技艺培训。
非遗档案
红炉锻制技艺起源于明末,主要发源地是东上虞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该技艺以红炉和煤炭为主,用风箱吹火,用不同工具将产品焙烧后,进行弯、冲、打、连接组合成不同用途的产品。近400年来,传统手工业打铁是东上虞村的主要生产形式,规模随着年代变迁,从个体铁匠铺,互助组,合作社,集体副业演变至今。该技艺于2017年12月入选市级非遗名录。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