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打造MCN矩阵是新媒体行业里的一个“热词”。幽默搞笑、美妆类MCN的运营模式和变现模式都变得越来越清晰。与幽默搞笑、美妆类MCN相比,汽车领域更像MCN江湖的“独行侠”。
1月27日,车影工场在北京举办“趣·不凡2018汽车视频营销大赏”。这是汽车垂直领域集评审、颁奖、交流于一体的汽车内容营销大会。
会上,马晓波宣布,公司正式开启新一年度的品牌战略升级,意在专注汽车内容领域投资孵化及全领域内容共建。作为汽车视频内容平台,车影工场在全平台拥有1000多万粉丝,视频累计播放量超100亿。
“MCN是汽车视频内容商业化之路的催化剂,也是内容营销效果的增强剂。2018年,车影工场会将打造头部IP《汽车洋葱圈》的成功经验,在MCN中规模化复制,以帮助更多优秀内容创作者实现价值。”马晓波说。
不差钱的汽车行业如何最大程度发挥“MCN”模式的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车影工场”是如何打造MCN矩阵的?
“外国人和中国人的思路不一样”
01.车影工场MCN矩阵
MCN是跟随国外YouTube(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的崛起而发展出的业态。
这几年,MCN逐渐在中国发展起来,不过中国的网络视频市场环境比较特殊,网络视频平台不止一个,再加上新浪微博也有将自己打造成Twitter+Instagram+YouTube的势头,让在本土经营业务的MCN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MCN在过去两年成了内容行业的新“风口”之一,于是诞生了新片场、papitube、大禹网络等一批MCN公司。这些MCN主要围绕幽默搞笑、生活方式、美妆等领域。
汽车领域的MCN公司,车影工场是第一家。
2015年,马晓波创建并打造了汽车短视频节目——《汽车洋葱圈》,专注为“小白”用户输送“够劲儿、够味儿、够营养”的知识干货,一站式为用户解决从买车到用车的各种需求和困惑。
这档节目自2015年上线至今,覆盖了全网70个媒体平台,累计播放量超过60亿,集均覆盖200万观众。
去年年初,马晓波带领公司团队推出了全新IP《汽车娱乐星球》,主打汽车+娱乐的跨界理念,专注汽车内容之余,融入了明星、影视、广告等用户喜闻乐见的趣味看点元素。
针对当下头部内容已趋向固化,中小PGC难以突破的困境,车影工场捕捉到市场需求,将优秀腰部PGC聚集组成MCN,带动以效率为核心的“再中心化”趋势,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在,车影工场已成为成员超20家的IP“矩阵”,创造出了《汽车洋葱圈》、《汽车娱乐星球》、《上车吧好汉》、《汽车女魔头》等多个原创IP。
“2018年,车影工场会将打造头部IP《汽车洋葱圈》的成功经验,在MCN中规模化复制,以帮助更多优秀内容创作者实现价值。”马晓波说。
Q1:在国内推行MCN和在国外推行MCN有哪些不同?在国内推行MCN有哪些困难?
马晓波:我以前在优酷工作时,看过很多MCN的内容。坦白讲,外国人的思路和中国人的不一样。
中国人太聪明了,你要是不给他提供价值,他不可能和你好好合作。在中国,一定要对纵深的垂类做得非常深。
我们专注在汽车领域,所以专业、对行业了解、对客户的把握力等方方面面才使得我们有实力做MCN。但国外并非如此,国外的模式,还是一家大公司,签约所有人,通过流量实现变现。
在中国通过流量变现很难存活,因为中国的内容太多了。只能通过商业化的赋能,才能让MCN成长。
从内容细分角度讲,中国MCN已经领先全球很多了。在中国,一切都有人帮你服务好,每一项服务,每一次谈判,都由MCN机构在帮内容签约者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02.如何为签约者做流量支持?
马晓波曾在某新媒体行业会议上提到,与幽默搞笑、美妆类MCN相比,汽车领域更像MCN江湖的“独行侠”。
第一,门槛高,跨行业不易进,进来后很难做,做出来欠感觉;
第二,汽车行业思维传统,不愿接受新生事物;
第三,行业资金充裕,雨露均沾,竞争不充分。
作为汽车内容领域MCN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车影工场通过全平台发行,让MCN签约作者获得更好的曝光。
汽车流量有垂直网站、视频网站,还有像今日头条这样的新闻客户端,车影工场凭借内容创作者产出的内容,多平台分发,让签约者获得流量。
“散落在不同的平台,对汽车MCN来讲非常重要。传统娱乐项目体量很大,单一赋能就可以了,但在汽车领域,很难有一个账号,即便最大的账号也没有办法给其他赋能。而通过去中心化,可以让内容得到曝光,产生价值。”马晓波说。
举例来说,《汽车洋葱圈》在微信公众号上只占据车影工场很小一部分的阅读量和粉丝,大量的人群其实在其它各类平台。
马晓波说,现在的消费者有自己的习惯,每个人用着不同的客户端获取信息。
“我不能说这个平台的用户是我的粉丝,那个平台就不是。不管怎样,只要用户认准了《汽车洋葱圈》,就是认车影工场,认准我们产出的价值。新加入的IP,我让这些人看到它、喜欢它,就产生了传播上的增长。”
“《汽车女魔头》3个月涨粉20万”
03.解决内容、涨粉、渠道和商业化问题
车影工场身为汽车领域的MCN,主要帮助签约作者解决内容、涨粉、渠道、商业化4个方面的问题。
例如《汽车女魔头》,这个IP在刚加入车影工场时,只有40万粉丝,签约后的3个月内,涨了20万粉丝,现在拥有粉丝60万。
同时,这三个月里,车影工场为《汽车女魔头》接下近100万的广告订单,目前已执行了近一半,还有一半在执行过程中。
“这个量级,在汽车领域是比较困难的,汽车行业的粉丝没有那么多。”
车影工场对垂类和跨界的IP赋能,帮助旗下签约作者提升内容,增加发行渠道获取粉丝,从而帮助他们一起赚钱。
Q2:从《汽车洋葱圈》到车影工场MCN,你遇到过哪些挑战?
马晓波:我真没觉得从《汽车洋葱圈》到车影工场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其实做《汽车洋葱圈》时,我们就没有按照一个IP的方式去做。
在2014年、2015年筹备的时候,我就想将公司做到规模化。只有规模化的公司,才能持续发展。这个过程中,公司的变化,从《汽车洋葱圈》到与《会火》合作《上车吧好汉》,就像看着孩子长大一样。
业务模式正常发展,团队做到现在,当公司接近100人的时候,管理很重要。内容创作者比较难管,想办法让他不断有新创意,鼓励他,还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公司,其实是很难的事。
所以在探索MCN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员工管理上,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一定需要时间和人的迭代去解决。
“能力是基础,兴趣是必选项”
04.更看重签约作者的热情
汽车行业“雨露均沾”,不像娱乐行业,没有MCN就无法存活,不管是MCN通过融资还是通过商业化为内容创作者给予帮助,总之都要帮助。
马晓波说,汽车内容行业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很多有潜力的账号,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他觉得自己现在活得够好。
“我认识几个做汽车内容品牌的人,他们觉得3、5个人也能活下去,做得挺好。如果你要做内容优质也就罢了,有些人根本没什么内容可言。
因为这个市场的竞争还不算激烈,你对行业的传统看法导致了这样的现状。我们要花很多时间沟通,要跟他讲你现在这样,过几年可能有风险。
我们的MCN成员要增长。例如以前papi酱是一个人,现在她有很多伙伴帮她做papitube,这个领域,始终一个人做是很难存活的。”
Q3:如何成为车影工场MCN的签约作者?更看重签约作者的哪些条件?
马晓波:最重要的是热情,你必须喜欢创作汽车视频内容这件事,不管你喜欢车、喜欢视频还是喜欢表演,你首先要做到“喜欢”。
如果只想赚钱才和我们合作,车影工场不太会考虑。变现的方式太多了,找谁都可以。
我们在内容上有优势,如果你很有做内容的愿望,即便达不到标准,我们也可以请一些很牛的人帮你做。如果只想赚钱的话,我们没办法帮他。因为他的内容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最后会影响到车影工场的品牌。
我认为,兴趣是工作最大的动力。他只要对车有动力,对视频有兴趣,他一定可以做好。前提是他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所以能力是基础,兴趣是必选项。
Q4:创业至今一路发展,你觉得自营IP做内容容易一些,还是现在做MCN机构更容易?哪一个成本更高?
马晓波:肯定是MCN的成本高,这是一定的。如果做PGC内容,成本其实很低,利润还很高,还能赚钱。但每个人的追求不太一样,有些人创业就是想创出一份事业。就我来看,车影工场希望帮助有内容愿望的人,实现价值。
自己创业,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虽然内容市场这么大,汽车行业这么富裕,但是汽车行业的优质内容并不多,外部内容也进不来,因为他们完全不懂这个行业,这也是一个门槛。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赋能。
汽车行业里,把他们变成头部IP,肯定是MCN的成本最高,难度也最大。
“‘00后’都有驾照了!”
05.跨界引擎
“汽车内容领域的受众是有限的”。除了爱车一族和即将买车的人,很少有人持续关注汽车领域的内容。如何“撒网”获取更多受众?
车影工场想到了一个解决方法——跨界。
女性受众喜欢娱乐性较强的内容,于是,车影工场联手娱乐内容品牌《会火》,打造了国内首档互联网大V自驾体验真人秀栏目《上车吧好汉》,除了马晓波,还请来了马睿、李戈和汪聪。
真人秀的形式,不仅可以吸引到女性用户观看,还能让她们了解汽车领域的内容,从而获得更多流量。
马晓波称之为——跨界引擎:“因为汽车行业的流量真的是很少。只有搭载跨界,包括大号帮我们转载、传播,它有真正的体量。”
截至目前,《上车吧好汉》第一季4期节目的播放量已突破6000万。
马晓波说,今年有世界杯比赛,所以他们第二季打算开车去俄罗斯,做世界杯主题的开车闯关。
除了与《会火》联合打造的《上车吧好汉》,《汽车洋葱圈》还和时尚自媒体“商务范”跨界打造了《人车双拼范》,与女性励志自媒体“遇言·不止”联合打造《女王驾到》,《汽车娱乐星球》与星座自媒体“同道大叔”跨界打造了《上车吧12星座》等栏目。
在当天的“趣·不凡2018汽车视频营销大赏”上,新片场&魔力TV CEO尹兴良说,有一次他和马晓波一起聊天的时候,马晓波说过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现在“00后”都有驾照了。
这意味着,按照汽车行业传统意识营销已逐渐走向“过时”,娱乐化才能让汽车行业进入更有效的营销。
“汽车行业缺乏娱乐化,沉闷是这个行业的整体风格。虽然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大,但也要靠我们的先行,让大家看到,有马睿、尹兴良这些非常成功的、有个性化的内容创作者、有意思的环境,让他们觉得,汽车行业也可以有趣起来。”
车影工场宣布在2018年与新片场开启战略合作,二者将在内容共建和资源共享方面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探索汽车与美食、时尚、旅行等全领域的内容结合,产生1+1>2的效果。
马晓波还说,最近知识竞答很火,车影工场将与冲顶大会展开跨界合作。
Q5:跨界引擎现在是用汽车加其他领域的内容进来,从客户的角度来看,你会不会担心车的场景被弱化?
马晓波:还好,我们必须管理使它弱化。之前很多把车植入得很强化的案例,但强化不意味着真正的好营销。
我们网上看微电影也好,短视频也好,有时可能觉得这个视频有点别扭,但你可能说不出来别扭在哪,大多数汽车植入就是这样。
客户看着不舒服,大家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是场景太强化了。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植入就特别好,植入得很弱,只有停车时开门的场景,并没有描述汽车跑得有多快,却让人觉得这种植入非常合理。
我反而觉得跨界领域里汽车一定要弱化,你要植入得巧妙。有时候一个话题,一种精神,在恰当的时刻出现,会比之前生硬的植入更有作用、更有效果。
跨界媒体做汽车内容是很难的事,这一部分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强化场景和淡化场景,而是强化创意植入的巧妙性。你怎样将创意想好,比单纯的描述这辆车更重要。说服力和感染力,是我们更关注的。
“我们要接地气”
06.从“趣这儿汽车”到“车影工场”
车影工场曾用名“趣这儿汽车”。
马晓波曾在浑水之前的专访中提到,从一开始做这家公司,他的初心是希望找到对车有兴趣的人聚在这,而不是刻板的讲一些汽车的知识。所以,马晓波将公司取名为“趣这儿”。
但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的品牌发生了变化。眼下对于行业顺势而为的内容新生态,MCN要突破的时候,“趣这儿”这个名字有局限性:
“它还是太文艺了,一看就是做内容的人。我想我们得接地气,让大家感觉到我的公司还有孵化的功能,我们就把公司品牌升级成了车影工场,不过‘趣这儿’的品牌还会保留。”
马晓波说,未来,他们或许会跨越到其他领域,不只做汽车领域的内容,只要你对内容有兴趣,都可以帮助孵化与成长。
“所以我们把里面汽车的部分生成一个品牌叫车影工场,完全垂直在汽车领域。”
目前,车影工场是一家拥有90人的公司。架构分工和大多数成熟的PGC公司一样,以内容部门为主,然后还有发行、销售、后台团队等。
Q6:对汽车行业来说,你希望车影工场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马晓波:我觉得车影工场还是一个服务型的角色。
车影工场是做产业媒体的,产业媒体最大的价值是服务,告诉这个产业里有哪些好的东西,告诉产业的用户,我们的车主、消费者,帮大家解决问题,教他们好好用车,教他们选适合自己的车。
未来,我们做跨界引擎,依然是服务汽车这个行业。只不过这个服务,更有含金量,它是一个创意性的、具有内容导向的服务,并非媒介导向服务。
从内容角度讲,你要做什么事,我就帮你找什么样的账号,帮你找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创意帮你实现。
我们把自己定位成创意型的服务公司,就是汽车产业创意型服务。车影工场服务的企业、PGC、用户,都是用创意服务。
Q7:你谈到万事开头难,创业要往远看,对于车影工场之后的发展战略,你有想过转做制片或发行汽车电影吗?还有哪些新的想法?
马晓波:说心里话,我每年都会因为这件事焦虑一段时间。
因为每当我快要完成一件事,比如《汽车洋葱圈》已完成我们第一个小目标的时候,我开始焦虑下一步的方向。目前没产生新的焦虑,因为接下来我要先把眼光和精力放在MCN上。
未来有无限可能,从内容市场整体看,去中心化的时代,如果平台没有我们这个内容项目,是不知道做什么的。当整个平台都认准内容时,当我们有很多内容可以满足平台时,大家的分工才会更加细致,这时能做出很多大事。
现在还不行,这个阶段我更多的焦虑在于,怎样培养出优质人才,先把这个行业丰满起来。
Q8:创业3年来,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开始融资?
马晓波:之前有人跟我讲,晓波你做了这么多年,去做O2O吧。
但行外人不太了解汽车行业,汽车行业的门槛很高,这个行业很有钱,也充满机会。融资是容易的,但做事,没那么容易。
我需要打磨团队,每个人都要符合车影工场的价值观,才能让他加入团队,这需要时间。我融到一笔钱,未必能创作出更多内容,因为内容需要时间。
这是我对于成长阶段的想法,现在车影工场要做的,还是扎根内容、扎根行业本身,未来再看其他。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