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05 09:15:00 来源:潍坊晚报 我要评论
在不少市民心中,架秋千、荡秋千承载了无数美好的童年回忆。然而,他们渐渐发现,现在在城区却很难找到有秋千的地方。4月3日、4日,记者在城区走访发现,各小区和公园里的秋千非常少,市民想领孩子荡秋千,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为此,一些人纷纷到农村寻找儿时荡秋千的回忆。
城区各小区里难见秋千
清明节期间,市民们在外出赏花踏青的同时,也很想荡荡秋千,但他们在城区找了一大圈,除了在金宝乐园和东方新世纪乐园里有部分集中的秋千外,其他地方竟然很难找到秋千的踪迹。
4月4日,记者在城区走访发现,多数新建小区里都配备有健身设施,但配备秋千的却很少。在城区的公园里,秋千的数量也不是很多,甚至在一些公园里,根本看不到秋千的身影。市民们在踏青赏花的同时,很难荡上一次秋千。
记者来到高新区福海花园小区,看到该小区里有两个秋千,不过有些老旧,前来玩耍的人不是很多。“孩子很喜欢荡秋千,可是小区里的秋千有些老旧,担心安全问题,所以就没敢上来玩。”该小区居民冯先生说。
在健康东街与虞河路交叉口东北侧的一条小巷子里,有一个简易秋千,几名家长正陪着小孩在上面玩儿。“前几天孩子说清明节要荡秋千,我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3日晚上我经过这里时,突然发现了这个秋千,所以今天带着孩子来玩玩。”家住奎文区李家小区的赵女士说,“在城区,有秋千的地方很少。”
荡秋千承载着童年回忆
荡秋千是清明节的一项民间习俗,不少市民在小时候都有荡秋千的经历,秋千成了他们儿时不可抹去的记忆。然而,市民纷纷感叹,以前小时候在农村里荡秋千的趣事,现在到了城里竟成了奢侈。
家住奎文区中央生活城小区的居民华程博今年35岁了,从小就喜欢荡秋千,在他的记忆中,荡秋千是过清明节最有趣的事情,可是现在在城区很难找到荡秋千的地方。“虽然一些公园里也有秋千,但数量不多,平时很难排上队,更不用说是在清明节期间了。”华程博说,他很想带孩子去荡秋千,可是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只能把自己小时候荡秋千的趣事讲给儿子听。
华程博对记者说,他小的时候,家里几个孩子每到清明节前,就等待着父亲给架秋千。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玩具,秋千就是他们心中最好的玩具,所以他对秋千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那时候的秋千很简单,父亲找两棵挨得较近的粗壮大树,系上一根绳子,在绳子上放上一个软垫子,秋千就做好了,然后我们几个孩子抢着去荡秋千。”华程博说。
“我老家在昌邑市饮马镇,当时村里有一个比较大的‘转秋千’。”家住奎文区帝景苑小区的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玩的“转秋千”是一根粗壮木桩立在地上,木桩上安上旋转装置,小孩子坐在秋千上,大人用力推,“转秋千”就会越转越快,特别好玩儿。
现在一些孩子没体验过
记者采访了解到,以前生活在农村的市民,对秋千的感情都特别深。而如今城区里的秋千不常见,一些“00后”孩子只从书本上或者电视上见过传统意义上的秋千,大都没有真正体验过。
家住奎文区金都时代新城小区的黄波表示,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都是长辈随便找块地方,就可以架起秋千。而现在生活在城区,再随便找地方架秋千,似乎不太现实,这就导致现在的孩子对秋千都不了解。“我经常给孩子讲自己小时候荡秋千的事情,可孩子总会问秋千怎么玩。”黄波说。
另外,记者采访得知,传统意义上的秋千搭建十分复杂,而且还需要专门的技术。昌邑市围子街道民丰村的76岁老人李先生说,以前他们村就有人制作“转秋千”。“那个时候不少村里都有‘转秋千’,大人带着孩子来玩,一玩就是半天。”李先生说,原先会制作“转秋千”的人如今年事已高,年轻人也不愿意学,所以现在即使在农村,也很难找到个“转秋千”了。
除了城区少见秋千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孩子对玩具的选择余地较大,这也是秋千受冷落的一个原因。家住高新区辰隆星河城小区的郑女士说,她4岁的儿子有一大堆玩具,相比而言,秋千就没太大吸引力了。“我之前带孩子玩过一次秋千,可是他更喜欢自己手里的小玩具。”郑女士说,儿子对秋千的喜欢程度远不如自己小的时候。
秋千节上
首次见“转秋千”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习俗的深入认识,更加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荡秋千是清明节传统习俗之一,可是城区秋千较少,市民只好带着孩子到郊区或回农村去荡秋千,不仅可以重拾自己的童年记忆,还可以让孩子体验荡秋千的快乐。
4月3日上午,家住高新区紫瑞园小区的冷女士带着孩子去临朐山区里踏青,顺便到临朐县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小河圈村,过了一把秋千瘾,孩子玩得非常高兴。“我姑姑家是这个村的,我小时候经常来这里荡秋千。”冷女士说,她女儿今年8岁了,只去金宝乐园玩过一次秋千,“在农村和小朋友一起荡秋千,别有一番乐趣。”
清明节期间,诸城市舜王街道孙仓村举办了第三届秋千节,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去荡秋千。“这里的大秋千历史悠久,这几年,每年清明节都有秋千节,前来玩耍的市民比较多。”正陪孩子荡秋千的马女士说,她家住在奎文区新华枫景小区,清明节回婆婆家,听说这里有秋千节,所以赶过来看看。
马女士告诉记者,她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复杂的大型旋转秋千,七八个孩子可以同时坐上去。“我们不仅玩了秋千,还从老人那里学习了很多秋千的知识。”马女士说。
传统习俗
应将工艺传承发展
诸城市舜王街道孙仓村村党支部书记宋建明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前后,他们村都为村民架起“转秋千”和单秋千,供村民休闲玩乐,同时把这一传统习俗和文化保留下来。“旋转秋千架起来后,来玩的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清明节期间,每天前来荡秋千的人排成长队,有本村的、有其他村的,也有城里的,现场非常热闹。”宋建明说,还有不少大人会上去荡秋千,找回童年的记忆。
宋建明告诉记者,他们村荡秋千、制作秋千的历史悠久,相传清末民初,汉王山会有“转秋千”十几架之多,他曾祖父扎制的“转秋千”既牢固坐人又多,很受欢迎,他制作秋千的工艺就是从曾祖父那里学来的。“清末民初时,荡秋千在我们村很流行,还有比赛项目。”宋建明说。
然而随着人们文化和娱乐生活的增多,同时旋转秋千制作复杂,存在一定危险,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仅在城市里少见,就是在农村都很难见它的身影。“现在很多城里的孩子都不认识秋千。”宋建明说,荡秋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习俗,不能让它消失。
2013年,孙仓村的“转秋千”已成功申请了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又申请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宋建明告诉记者,他还打算培养一批喜欢“转秋千”的年轻人,将“转秋千”的习俗和工艺传承发展下去。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