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 从业人员超10万

2015-11-13 17:21:00    作者:武文惠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13日,记者从潍坊市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潍坊全市省级旅游强乡镇3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4个,国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4个。实现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23个,经营业户近500户,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去年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20.9亿元,相当于旅游业总收入的24.2%。

  大众网11月13日讯 (记者 武文惠)13日,记者从潍坊市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潍坊全市省级旅游强乡镇32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4个,国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44个。实现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23个,经营业户近500户,全市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去年全市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20.9亿元,相当于旅游业总收入的24.2%。

  立足实际 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艺、一景一韵”

  近年来,潍坊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着重突出地方特色,推动了潍坊乡村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潍坊乡村旅游开发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抓住“生态、特色、品牌”三大看点,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高标准策划、建设、包装,倾力打造出自己的乡村旅游精品、自己的发展示范标杆,形成了“一村一品”、“一家一艺”、“一景一韵”,使游客流连忘返。构建高中低配套的产品体系。针对不同游客群体、不同消费层次,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家庭农场等大众化旅游业态,同时,努力开发旅游小镇、旅游度假区等高端乡村旅游产品。例如青州的泰和山旅游度假区,将景区、乡村社区、文化等资源统筹整合,初步建成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会展、购物于一体的旅游产业综合集群,成为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高端乡村旅游集聚区。结合城镇化建设,多方争取资源、集聚资源,推进了乡村旅游区域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打造了特色风情旅游小镇,构建出了乡村旅游的综合体。

  旅游与文化、农业、生命健康业融合 拓宽发展空间

  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在乡村旅游开发各个环节凸显悠久丰厚的文化特质,搞好古村落、古遗迹、古树名木、古井古泉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风民俗等的传承保护,推动乡村旅游和文化一体化发展。旅游与农业融合,对特色农业资源进行旅游化改造,依托杂粮、茶叶、花生、草莓、蓝莓、中草药等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提高了特色农业的附加值,既助推了特色农业高品位发展,又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空间,探索培育出兼具特色农业生产、休闲体验等多种功能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路子。旅游与生命健康产业融合,立足全市特别是南部山区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健康养生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依托峡山湖、滨海渔盐、揽翠湖温泉、沂山、仰天山、黑松林等资源,积极开发生态养生、盐浴养生、水疗养生等产品,培育一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促进乡村旅游与生命健康产业相得益彰、互补共赢,吸引更多省内外游客到潍坊市观光度假、休闲养生、定居养老、投资兴业。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