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4 09:51:00 作者:赵春晖 殷梦 来源:大众网潍坊频道 我要评论
收割机正在地里收割红高粱。
收获的红高粱
张书智正准备出售收获的红高粱。
合作社以保护价收购种植户的红高粱。
◎莫言故乡沾拍电视的光获可观效益 ◎当地正筹划打造完整的红高粱产业链
大众网潍坊10月24日讯 据潍坊晚报消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高密东北乡”让很多读过莫言作品的人心驰神往,然而去年慕名到高密参观的游客总会多少有些失望,因为在高密广袤的田地上几乎看不到几株高粱。不过,随着电视剧《红高粱》在莫言故乡的开拍,高密市重新变成了红高粱的海洋。10月23日,记者来到莫言故乡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看到当地种植的3200多亩红高粱正在如火如荼地收割中。据了解,今年种植红高粱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当地政府正在筹划打造一条完整的红高粱产业链,在未来几年内,万亩红高粱的壮观景象将不再是梦想。
2012
高密不见红高粱,多少让人失望
2012年,在高密广袤的土地上,几乎见不到几株红高粱。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许多慕名前来高密参观的游客心头多少都有些失望。
来到莫言故乡的人,自然都对他笔下的红高粱充满了好奇。莫言曾经特别写道:与故乡土著作物的“红高粱”相比,由海南岛交配回来的杂交高粱,“好像永远都不会成熟。它们永远半闭着那些灰绿色的眼睛。”“它们徒有高粱的名称,但没有高粱挺拔的高秆;它们空有高粱的名称,但没有高粱辉煌的颜色。它们真正缺少的,是高粱的灵魂和风度。它们用它们晦暗不清、模棱两可的狭长脸庞污染着高密东北乡纯洁的空气。”
但当时在高密,不要说莫言笔下的“土著作物红高粱”,就连后来“由海南岛交配回来的杂交高粱”都难得一见,这也让很多慕名而来,企图实地体验一下红高粱大地神秘氛围的参观者失望而归。
“高密从1964年以后就基本不再种植红高粱了,因为高粱产量比较低,经济效益也不太好,再说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以后,很多村民也不愿意再费这个事了。”高密市东北乡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张新福告诉记者,也有少量村民还在种植高粱,但规模也不大,而且都是用于做一些扫帚之类的工具。
2013
借拍电视东风,种植3200亩高粱
高密“东北乡”不见红高粱的尴尬在2013年因为一件事情发生了转机。电视剧《红高粱》在高密莫言故乡开拍,需要种植大面积的红高粱。“其实从莫言获奖以后,我们就打算在莫言的故乡重现他笔下红高粱的景象。”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室主任郭星月说。
郭星月介绍,电视剧《红高粱》打算来莫言故乡拍摄后,导演郑晓龙曾经来高密进行实际调研走访。“当时郑晓龙也提出来,既然在莫言故乡开拍,当然需要有红高粱,如果没有红高粱,那电视剧也没有必要非要跑到莫言故乡来拍,这些都促使我们决定加快高粱种植的步伐。”郭星月说。
据了解,为了实现在园区内大面积种植红高粱的想法,管委会特地成立了高密市东北乡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高粱种植的相关事宜。合作社刚成立时,报名的社员仅有十几户。社长张新福在园区十几个村几乎是挨家挨户做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报名的农户达到了200多户,流转土地超过了2000亩。
“除了给电视剧《红高粱》准备的420亩红高粱外,我们余外还种植了2000多亩,总面积超过了3200亩,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莫言老师笔下的一眼望不到头的红高粱的景象。”郭星月笑着说。
筹划
1
种植面积
明年翻近一番,以后破万
10月23日,记者在去往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管委会的路上看到,高东路两侧的高粱长势非常好,宛如一片红海,还没有收割。据了解,3200亩红高粱除用于电视剧拍摄的420亩以外,其余2000多亩已经陆续开始收割。
“高东路南侧有120亩红高粱,我们在国庆长假前收割了不靠路的一部分,剩余部分是供假期游客观赏的,现在也已经陆续开始收割,预计在这个月底或下个月初全部收割完毕。”张新福说。
郭星月向记者介绍,今年高粱产量非常大,且品质较好,供不应求。他指着拍摄地的大片红高粱对记者说:“冬天剧组还要回来拍摄,到时候大片红高粱地里覆上一层白雪,也是一个奇景。所以,拍摄地周边的红高粱今年就不收割了。”
郭星月告诉记者,今年5月份,高密市东北乡农业专业合作社就与贵州赖家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就酿酒专用高粱种植、收购达成意向,此次合作签订了千亩高粱种植合同。“赖家河酒业已经在我们这里投资建厂,用这里的红高粱酿造的一种名为‘高粱神’的酒产品也已经问世。此外,今年合作社收获的高粱米,品种好产量高,吃起来口感好,现在高密的一些超市里就能买到。”郭星月说。
郭星月还表示,今年是园区大面积种植红高粱的第一年,带有一定的试点性质,效果非常不错。“目前每斤高粱的收购价不低于两元钱,每亩能多赚300-500元,农民收入非常可观。明年我们还将总结经验扩大种植面积,将红高粱的种植规模扩大到6000亩,在不远的将来突破1万亩。”郭星月说。
筹划
2
文化产业
打造完整红高粱产业链
不可否认,高密的经济发展面临转型。然而,经济转型需要不断招商引资,缺乏地理和区位优势的高密想到了打文化牌,而红高粱,则是高密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高密市已经举办了三届红高粱文化节。但据记者了解,前两届红高粱文化节虽然在节日名称上将红高粱定位为高密文化的主旋律,但文化节的实际内容与红高粱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招商引资涉及的项目也与红高粱无关,且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招商引资协议。虽然莫言两次到红高粱文化节现场,力推红高粱文化,但其那时的影响力,在节会缺乏特色的情况下,仍难以将红高粱文化完全打造成高密的名片。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让第四届红高粱文化节变得备受重视,更因为电视剧《红高粱》在高密的开拍而变得万众瞩目,“莫言效应”对于高密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
“应该说,‘莫言热’并没有消退,在我的观点里还要持续升温发酵,对于我们高密市胶河疏港物流园区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市里也非常重视,未来我们高密的红高粱种植面积肯定会超过1万亩,而且我们还会为红高粱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让前来高密参观的游客一进高密,就能看到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彻底还原莫言老师书中的景象。不仅如此,高粱种植还能为本地广大的村民创造经济效益,以此来塑造我们高密独有的品牌。”郭星月说。
筹划
3
旅游效益
建独特文化旅游景观带
种植红高粱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显而易见,而它的隐性效益也不可忽视。据了解,在国庆长假期间,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平均每天接待的游客在1.5万人左右,整个假期共接待的游客在10万人左右,而未来东北乡红高粱文化旅游将会为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带来更加可观的收益。
据悉,高密市东北乡文化旅游项目是高密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总投资16.7亿元,按照“一心一环一带三区多点”的规划结构,计划在两年时间内将景区打造成为年接待能力100万人以上、国内知名和具有独特浓郁高密东北乡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观带。目前旅游线路基本贯通,各个项目也已经全面启动。
“‘一心’即莫言旧居乡村文化旅游区,‘一环’即红高粱文化休闲长廊,‘一带’即胶河生态景观带,‘三区’即青草湖(红高粱)影视拍摄公园、孙家口伏击战遗址(素质拓展基地)、东北乡红高粱庄园,‘多点’即红高粱种植基地、公婆庙惨案纪念馆、朱家‘文化大革命’纪念区和五七干校等。”郭星月告诉记者。
另外,记者在莫言旧居附近了解到,莫言旧居乡村文化旅游区、平安庄教堂和红高粱酒坊已经进入建设阶段,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莫言效应’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后或许还有别的新创意。不过无论怎样,咱们高密这座城市,文化旅游业已经花开千树,未来可期。”高密市新闻中心的一位负责人说。
合同化种植四统一 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据了解,除了专门为电视剧《红高粱》种植的420亩红高粱外,其余的2000多亩红高粱不光是高密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样可以为村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据郭星月介绍,因为高密东北乡地区地势低洼,一到秋天的时候很容易涝,因此形成了种植高粱的传统。后来随着种植条件的好转,高粱也种得越来越少,这次重新大面积种植红高粱,目的正是带领村民致富。
“我们这次大面积种植红高粱实行合同化种植,统一购种、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统一收购,在种植之前就先跟村民们签订了合同,提前给他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郭星月说。
郭星月告诉记者,高密跟一些外地的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的龙头企业有贵州赖家河酒业、山西水塔老陈醋等企业,由企业免费向种植户提供高粱种子,并将高粱收购的保护价定于不低于2元/斤。
“另外,为充分调动种植户的积极性,园区还定了给种植户每亩地200元的补贴。”郭星月说,这是园区第一次大面积种植红高粱,目前看种植得非常成功,产量很高,效益也非常好,为来年扩大种植面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物讲述
种红高粱多收了三四千元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效应”持续升温。据介绍,现在平均每天到莫言旧居参观的游客都在二三百人,节假日的时候更是多达上千人。今年秋天,第一批种植的3000多亩红高粱喜获丰收,62岁的高密市东北乡农业专业合作社社员张书智乐得合不拢嘴,这几年一直独自坚持种植高粱的张书智借着合作社大规模种植红高粱的契机,终于迎来了好日子。
坚守的背后是无奈
由于地理条件的关系,高密在历史上就有种植红高粱的传统。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种植条件的改善,种高粱的越来越少了。张书智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他就曾种过,当时村里种高粱的就已经很少了,后来他也中断了一段时间,但最近几年,他又重新种植起了高粱。
“高粱种植起来有优点也有缺点,最大的缺点就是产量非常低,效益非常差,你也知道,现在吃高粱的人越来越少,收购高粱的地方更是少得可怜,因此种植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张书智说。
谈起一直坚守的原因,张书智显得非常无奈。他告诉记者,他家现在一共种了5亩红高粱,就他跟老伴两个人照顾,两个孩子都外出打工了。“不种高粱那就得种玉米和小麦,我和老伴都年过六十了,很困难。”张书智说,种红高粱相对简单一些,他跟老伴也能轻快一些。
以前每亩挣几百元
“村民也有种植高粱的,但都是小面积种植,一般是家里有点闲地,就种上一点,像我这种成亩种的人真不多了。”张书智说,那时候种植的红高粱品种非常差,产量也很低,其实说白了就是靠着最后的秸秆换点钱。
“当时我种植的那种高粱名叫‘骡子’,一亩地的产量也就600来斤,本身高粱的品质就不怎么好,再加上收购的地方也不多,卖都不好卖。但那种高粱的优点就是秸秆和穗的价值还算可以,可以做笤帚等用品,但一亩地的收入也就几百元。”张书智说。
“我们老俩种植红高粱也有四五年了,收入非常微薄,这几年也就是勉强靠这个生活着,也没指望靠种高粱过上什么好日子。”张书智说。
参加合作社没犹豫
原本平淡的生活在2013年发生了改变。这一年,高密市东北乡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整个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开始大规模种植红高粱,张书智没有犹豫,他成了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种植户。
“今年种红高粱在我们高密东北乡成为一种流行,不仅高粱粒有保护价,秸秆还有回收的,高粱收割后还可以倒茬种上菠菜等蔬菜,算算一年下来一亩地比种其他农作物能多赚六七百元,何乐而不为!”张书智说起种植红高粱难掩内心的喜悦,“真没想到今年种的红高粱卖得这么好,算下来能换一万多块钱,这也多亏合作社跟俺们签了保护价。”
张书智告诉记者,刚开始合作社号召村民种植红高粱时,他最先就加入了。“以前都是单打独斗,这次规模变大了,我寻思肯定能给生活带来一些改变,也没怎么犹豫就加入了。”张书智说。
今年多收三四千元
据了解,今年参加了高密市东北乡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种植户的种子全都是由合作社统一提供,品质比以前种植的“骡子”要好很多,产量也非常大,最好的每亩产量能达到1500斤。
张书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那玉米的亩产量一般在1200至1300斤。而保守估计,今年高粱亩产1000斤没有问题,按保护价每斤2元计算,能比种玉米一亩地多收入500元,而且每亩地合作社还会补贴200元。高粱收获以后,还可以继续种植菠菜等经济作物,收入非常可观。“这样算下来,今年一年我们的收入能多3000到4000元钱,都能买两辆摩托车了。”张书智笑着说。
“高粱本身具有抗旱、耐涝等多项优点,种上了也不用太操心,省心还挣钱。”张书智说,他家的高粱地就在电视剧《红高粱》拍摄基地旁边,看到家乡的游客越来越多,他感觉非常自豪。“现在红高粱对村民来说不仅是一项收入,也成了我们高密的象征。没想到都这把年纪了,又等来了好日子,都是沾了莫言老师的光。”张书智乐呵呵地说。 A6-A7版文/本报记者 赵春晖 图/本报记者 殷梦
潍坊新闻 · 聚焦 · 娱乐 · 社会 · 体育 · 科技 · 军事 |
想爆料?请登录大众网潍坊频道(http://weifang.dzwww.com),拨打新闻热线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新浪微博(@潍坊大众网)提供新闻线索。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