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金教育碎思(223)——免费的“美食”
2016-11-14 08:38: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免费的“美食”?清平有!这就是通过网络聊天工具推送的免费的家长教育“套餐”。
免费的“美食”?清平有!这就是通过网络聊天工具推送的免费的家长教育“套餐”。
昨天上午给聊城冠县一千多名干部、教师做了一个关于家校合育的汇报,并在结束后建了一个微信群“聊城冠县教育群”,截止晚上十一点多,这个群成员就到了500人,满群。这是又一个与清平有关的外域群,它的建成既满足了清平教育的对外分享,也为当地教育交流搭建了一个跨校际平台。
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人类文明就已经开始了向信息技术文明转型。围绕着互联网环境下的各项信息技术与成果带来的便利,清平教育也积极进行了网络聊天工具应用的新尝试和新探索。
一是借助QQ,组建“清平乐·爸妈群”。家长实施针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常态往往是各自为政、各行其道的,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分享,导致家庭教育的过程都是在自我探索而缺少他人经验的借鉴,“闭门造车”的教育方式成为一种常态。于是,为家长们提供一个“抱团取暖”的公共平台,就成为家长教育的一个必然。这个平台在家长教育推进的起步阶段依靠家长自发建设是很困难的,即使有,也会走向虎头蛇尾的境地。如何破解这个发展平台的“瓶颈”问题呢?这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学校。另外,家长群体的成长还需要有家庭教育专业人士和教师的陪伴,在家长成长过程中给予指导和推动,这是家长们能够持之以恒坚持走下去的不竭动力;家长的成长还需要得到因孩子成长和进步所提供的良性的、正向的激励,这就是所谓的成效激励。
那么,这样一个平台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呢?一是门槛低,近乎“零门槛”,方便每一位想要的家长进入平台;二是可互动,平台上的每一位成员都可以随时展示、阐述自己的观点、经验和困惑,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讨论与交流;三是成长性,就是这个平台要能成长家长和孩子,尤其是培育家长教育志愿者,使其成为引领家长成长的“尖刀”;四是吸引力,要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更多的家长融入其中,聚合更大的正能量带动家长们前行;五是有助力,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咨询专家等专业人士提供引领和指导,助推家长快速成长。
自2014年4月7日,清平小学在“亲子共成长教育园区项目”启动后,就创建了“清平乐·爸妈群”。这个群是从项目启动的那一刻起就开通的QQ交流平台,学生家长实名加入,现已有1700多名群成员,已经实现了家长全覆盖,有的甚至是爸爸妈妈都在群里,还有近百名教育专家、教师、志愿者加入本群。
自从有了这个群,所有与这个群有关的人,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志愿者等都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清平人。这个群让很多人成为了不曾谋面的朋友;让很多多年不见的同学获得了再次的联系;让相邻村庄的爸妈们群体聚会成为常态;让一些从来不敢在大庭广众下讲话的人开始了群内诵读;让许多爸爸妈妈们在群内找到了自己的另一份社会“岗位”;让更多的爸妈们可以直面全国教育专家和校长;让一部分热心家庭教育的人士成为这个领域的志愿者……一个群,在两年的时间里,把大家凝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家校关系得到了很好地改善。
建设这样的群,学校走过了一个“三步曲”,也值得更多的学校在建设“爸妈群”的时候参考。第一步,因为这样的线上群具有开放性与低门槛的特点,所以需要有一个建群初期的精心维护期,这个时期群内可以说是各色人等悉数登场,各种声音充斥群内,因此需要学校主要领导靠上去,盯下来,这个阶段一般需要100天左右,称之为“守望期”;第二步,第一阶段过后,群内会进行静态化的微调,进一步趋于稳定,很多中坚力量已经培育起来,是一个逐渐转交群管理权的时期,称之为“维护期”;第三步,大约在半年后,这个群就走向了“稳态”,群内信息量有所减少,精华贴却会逐渐增多,群内各种元素趋于平衡状态,学校角色逐渐退化为参与者、旁观者,称之为“常态期”。
2016年6月,学校以《打一口“家庭教育+互联网”的深井》为题在山东省第二届创新教育节上做典型发言。
二是借用微信,开通校长微信号及学校微信公众号。
1.公开校长微信号。微信是当下最热的互联网社交聊天技术,已经被大部分网友所接受和使用,也成为学校推进家长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在发挥着它独特的“威力”。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也是第一发言人,代表着学校的主流和方向,是学校的灵魂级人物,享有最高的话语权。借助微信这个平台,向家长公开校长微信号,将每天校长的教育碎思和学校教育每日分享通过“群发助手”以教育小故事、身边小事例、教育教学感悟等形式传递给每一位家长。这个做法坚持下来,绝大部分家长就会被动养成天天浏览微信的习惯,久而久之,被动就变成主动,变成每天的期待。这又是一个天天推送的碎片化家庭教育网络平台,它的价值就是简单、快捷且定向传送。
2.开通学校微信公众号。校长把每天的教育随笔以“清平故事”“教育思考”为切入点上传到微信平台“清平乐·微课群”,覆盖群成员近500人,覆盖60%以上。而且所有上传的文章均链接自“清平教育”微信公众号,家长可以通过文章上端“清平教育”链接直接进入学校公众号,浏览自己关注的内容和信息。
微信平台的使用是继QQ平台之后又一个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途径,而且这个平台也具备了“低门槛、高普及”的运行条件。这样的平台实现了家长与家长的“抱团”成长,家长与家庭教育专家、校长之间的“零距离”沟通,让个性化教育与选择性学习成为现实。这就是网络技术对家长教育的巨大推力。
在网络技术普及化的今天,如果再拘泥于原来线下家长学校、家长课程的单一形式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了,作为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低门槛的网络技术手段提高家长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把网络家长教育资源变成最“廉价”的“超市”,通过各种路径将这些资源盘活、用好。
今天,清平教育又生长出一个微信群“菏泽东明教育群”,半天时间,这个群又满员了,这就是线上平台的力量!
 |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
@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