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4 11:22:00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今天上午听了一位二年级语文教师的课,这节课的一项重要学习目标是同桌协助查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
课堂结束,我给孩子们出了一个当堂检测题,我自觉非常认真地把这个题目写在了黑板上,其实就是一个“拦”字。写完后,我给孩子们下达任务:“同桌合作,用部首查字法从字典上查到“拦”这个字,哪一组完成了哪一组就可以离开教室去活动。”
我的“命令”一下,孩子们立即投入“战斗”。
就在这时,有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看上去很着急的样子:“老师,那个字看不清!”我已经写得够大了啊,他怎么看不清呢?正在纳闷,老师将黑板向中间拉动了三尺,这一个举动让我恍然大悟:他坐在教室的前排右侧,我写的字在黑板左侧,偏向南侧窗户,视角斜度与反光原因导致他看不清我写的字。 这个小小的事故也让提醒我再次审视刚写的那个“拦”字,较之老师的板书略显瘦小,虽然已经非常刻意地做到横平竖直、书写规范,但还是露出了一个“小尾巴”,那就是“兰”上面的“点”、“撇”间有一点连笔。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在二年级孩子们那里却是“大问题”。好在语文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小小的提示,几个孩子疑惑的眼神才慢慢回复常态,开始了他们的工作。
把自己当孩子,身处他们的位置和视角思考问题,这就是教育的平等。平等不仅是外在身段上、形式上的平等,更应该是内在心理上、情感上的平等。我们都有这样的发现:在熙熙攘攘的闹市区、商业街,幼小的孩子都不愿意自己走,而是让爸爸妈妈抱着、背着。成年人往往认为孩子腿懒,不愿意走路,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蹲下身来,当视角与孩子眼睛的位置重合时,你就知道为什么孩子会那样做了。他们的身体高度决定了只能看到往来穿梭的人们的腿和屁股,欣赏路边宜人的风景和令郎满目的店铺成了孩子的一种奢望。于是,孩子就想办法改变这种窘境,要求成年人抱起来、背起来就成了大多数孩子的选择,而那些没有勇气做出抗争的、憨实的孩子就只能默默承受这样的巨大视觉、心理压力,变得更加拘谨和关闭自我。好在,课堂上这个小男孩勇敢地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也好在我们的老师能够洞察秋毫,为我的失误做了适当的弥补,未造成令人遗憾的后果。感谢孩子勇气,感恩教师的智慧。
“我查不到!”一个胡乱翻着字典的小女孩在我走近她身边时,怯生生地说出了这句话,同桌那个男孩只是低着头,很无奈的样子。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任务蹦蹦跳跳跑了出去,没有几个学生滞留在教室里了。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形也急步走过来,开始耐心地引导。看着还在埋头努力完成任务的四五个学生,看着他们那一张张憋得通红的脸,还有那紧张地表情,我的心里反而平静了下来,这就是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这样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一个班上,相同的老师,相同的内容,相同的进度,孩子们学习结果却会呈现出了不一样,也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需要因材施教,也正因为这样的不同,才有了适性教育。如果我们用看似公平的同一个标准、同一个进度实施教育和教学,那最终的后果只能造成现实的不平等,有的囫囵吞枣吃不了,有的饥肠辘辘吃不饱。
如何让课堂教学适合每一位学生,这是摆在我们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谈到适合,有两个层面的含义:
一是教学环境适合每一个孩子。如教室的座次、黑板的远近、书写的大小、声音的高低、小组的组合、桌凳的高低等等,都是需要科学设计与用心研究的。就拿教室里配套的凳子来讲,原来配备的木质板凳仍然成为学校当下配套的主流,就显得极不与时俱进、不合时宜了,更不用谈人性化关怀。记得十几年前外出学习时,带椅背的学生专用座椅就已是很多学校配备的主流了,而如今,我们的孩子还是坐在那平板木凳上,这就是“目中无人”。但愿那些政府采购者们只是习惯于坐这样的凳子,而不是有这样的思维,否则对孩子就太可怕了。
二是教学技术适合每一位孩子。古圣先贤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并实施了因材施教,并传承至今。不是我们这些后生晚辈们违抗祖师之命,倒行逆施,而是我们都面对着一个不可回避的教育死结——大班额。大班额状态下的班级授课制,是个最令人头疼的问题,有的地方班额竟然突破了100人大关。一百多人啊,黑压压一片挤压在狭小的教室空间,像下锅的饺子一样,想想都感到可怕啊,这样的班级即使孔子复活莅临现场执教,也恐怕是忘班兴叹,回天乏术啊。
大班额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材施教就只能是专家们在讲座中的纸上谈兵、海市蜃楼而已。好在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山东省政府已将破解大班额问题设定了进度表,如能按期完成,实乃山东孩子之福啊。
我们的一个改变,就能让孩子看得清,查得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