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故事——妈妈要学“懒”

2016-07-13 09:01: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2016年7月12日,多云,暑假第六天

  2016年7月12日,多云,暑假第六天

  昨天晚上微信收到一位妈妈的亲子日记,记录了女儿的一次暑假外出经历。

  今天中午很热,女儿和两个同学一起去市广场少年宫参加舞蹈比赛,中午最热的时候出发,三个人坐公交车去的。由于不放心,下午5点我和她爸爸就去接她,(心里很矛盾,既想让她锻炼一下,又害怕她自己出门在外,应付不来),接上她们,看她们兴致很高,(我的担心是完全多余)上车就开始叽叽喳喳的说着。后来我插言说:“虽然没有取得成绩,贵在参与,你们以经很棒了”。我们一起吃完饭,孩子就要跟我们分开,她们要自己去逛逛,我们说好集合地点,就各自出发了。最后看她们还没按时回来,就找了去,他们竟然还在游乐场玩呢。三个孩子玩得那么开心,我在旁边看着想着我的童年,也很开心。在回家的路上,她说给妹妹买了一套小衣服,问我好看吗?我说好看极了,妹妹一定超喜欢。

  以前我脾气很暴躁,可能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去陪她逛逛,现在的我好像从心里开始改变啦。慢慢站在她的角度思考,站在她的年龄上去处理问题。总之今天从中午我很生气(无大人陪同,孩子们自己出门)到见到她们,我一点都没发火发脾气,只是和她说了,以后出门要有大人陪同才可以,出门应当注意的事项,总之今天对自己和她的表现很满意。

  这是一位我跟进“亲子日记”一段时间后的一位妈妈的日记,我看到了一位妈妈的成长与改变。虽然还是有些放不很开,虽然还是有些焦虑,但较之一个多月前已经是判若两人了,她已经生长出来另一双看孩子的眼睛,更重要的是她开始对孩子“放手”。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就是因为没有任何条件的爱,让当今的孩子们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感觉。

  “我们都是为你好”、“我们不会害你的”、“我们做这些都是为了你”,这些话伴随着孩子升学、择业、辞职、找朋友、结婚的每一个选择,每当面前出现岔路口的时候孩子就会听到家长们的这些“肺腑之言”。但有多少个“为我好”只是披着善意外衣的“必须按我说的做”呢?世界上有一种痛,叫做你妈觉得你痛;世界上有一种饿,叫做你妈觉得你饿;世界上有一种“为你好”,叫做因为爱你绑架你。有的家长,他们的确是倾其所有、竭尽所能对孩子好,他们生活中的最重要的人绝对是孩子,他们为孩子做饭、梳洗、洗衣、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督促孩子学习、写作业,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总之,帮孩子打理一切不愿动手的事情。

  可是很多时候他们的“好心”和“帮助”也许并不是孩子想要的,只是因为他们觉得孩子需要,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成为孩子无法拒绝的理由。

  在刚刚过去的学期中,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因为妈妈的一次努力争取,得到了在学校“承诺墙”签名并加盖“手脚印”的机会,同时领回了两个承诺:天天读书;天天做家务。从签字承诺的那一刻起,这个孩子就成了我特别关注的孩子。一星期后,我在校园里遇到她,问她兑现承诺了吗?她的回答支支吾吾,我就猜到她没有做到。我把她带到了办公室,指着墙上那盖着红“手脚印”的名字,问她:“为什么没有兑现承诺呢?”她脸憋得通红:“妈妈不让我干,说我不会干,让我好好完成作业就行”听了这话,我无语了。好好的一次教育和锻炼孩子的机会,让这位妈妈用浓浓的“爱”给“化解”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勤”妈妈,才有了家庭中孩子这样的声音:“妈,我的铅笔盒在哪呢?”“妈,我的作业放哪了?”“妈,我的校服在哪呢?”“妈,我的书包怎么找不到了?”。于是,我们就看到妈妈在家中忙碌的身影,找孩子的书包,找孩子的衣服,找孩子的袜子、找孩子的水杯……

  不知我们身边有多少这样的妈妈?假期里实践活动被妈妈用作秀的照片代替了,本应该是孩子自己课外能够准备的实验材料却是妈妈东奔西走买来的……生活中就有这样“包办”的父母,总觉得孩子年龄小,这也干不了那也干不了,生怕孩子磕着碰着,有的甚至把学习当成孩子唯一的任务。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让孩子觉得每件事情都很难做,他们没有能力完成任务,因此对任何事情开始产生畏惧情绪,心理恐惧,失去信心,久而久之,孩子就被“包裹”起来,失去了正常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这样被“保护”起来的孩子们,在同龄人中就变成了“小绵羊”,成了大家照顾或欺负的对象,慢慢被“弱势”了。这样的孩子普遍表现出没有主见、随波逐流、胆小自卑、内向懦弱等性格倾向,对其未来面对人生、走向社会影响很大。

  每天早上都会看到一些父母用私家车送孩子上学时,不按照学校要求在规定接送线以外停车,有的甚至不听保安和值班教师劝阻,硬性将车开到学校门口附近方才让孩子下车。理由很简单:孩子跑得太远,书包太重,担心累坏孩子。这样的做法危害性很大:一是在接送线以内对步行上学的孩子造成交通安全隐患;二是家长的示范作用让孩子迷失是非判断,淡化了孩子的规则意识;三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懒。

  俗话说“懒娘养个勤闺女”。我们的家长们也要学会如何变“懒”,这是一门学问。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妈妈不能跟孩子一辈子,因此,妈妈不能再这样勤快了,要努力学会“懒”,要让自己变得“无能”,孩子才会变得“有能”,“母懒”才会“子长”。

  妈妈要学“懒”!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