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故事——两张照片的故事

2016-06-29 14:08:00    作者:武际金   来源: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我和儿子都是昨天才回到家,一个因为参加培训学习,一个是因为学校假期,一家三口又聚在了一起。

  今天是端午假期第二天。

  我和儿子都是昨天才回到家,一个因为参加培训学习,一个是因为学校假期,一家三口又聚在了一起。

  今天中午儿子参加一个同学聚会,打破了原来上午回老家的计划。于是,下午我们开拔回老家看望老人们。

  我家就在美丽的白浪河湿地公园西畔,每次回家到公园内散散步、吸吸氧也不失一桩极其惬意之事。每当走进这水榭亭台,聆听鸟语,品味花香,总会迫不及待地用手机抢拍下一张张美景、一幅幅画面。今天也不例外,但今天的一张照片却很特殊,因为这张照片与元旦假期拍的一张照片“师出同门”,同一个背景点——公园景点指示牌下。

  当时选这个地方拍照,也是因为这里是一个景区的指向点,寓意方向选择和景点意向。那是在深冬时节,一个月前刚刚结束了一次区域层面的家长办学满意度调查,清平也进入了一个“寒冬期”,家长满意度很不理想。这是项目推进一年多来遭受的一次最严酷的考验,是进?是退?很多干部、老师都开始打退堂鼓,付出后不被理解的委屈、怨气开始发酵,大有爆发的趋势。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关注一个人怎么说、怎么做,这个人就是校长。

  说实话,当时我也有些许困惑,也感到有些不解:为什么一所深度推进家校合育的学校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些年来在校长和教科研岗位上工作的经历和积淀下来的处事方式让我在这样的情形下变得更加冷静,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干部们、老师们在等待我做出选择,确定未来的方向。

  凡事想明白才能做明白。

  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思考一个问题:面对这样的压力,我和清平该怎么办?经过这样的静心思考,一个针对压力的解释慢慢清晰化:清平现在面临的压力和问题,不是方向性错误,不是路子问题,它是改革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风险点,任何人“跳出舒适区”都需要先破后立,破的过程是痛苦的,立的经历也不会很轻松,尤其是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人的不适应必然会带来抵抗和焦虑,不满意也就成为释放压力的一条路径。

  于是,我开始反思走过来的路和路途上遇到的人。家长群体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先知先觉的家长,一类是后知后觉的家长,一类是不知不觉的家长。先知先觉的家长“跳出舒适区”很容易,因为他自己就在求变中,所以,他们就成为人人群中向上拉动的20%,像旭冉妈妈、家祥妈妈、榆欣妈妈、洪彰妈妈、艺旋妈妈、和萧爸爸、诗文爸爸、佳艺爸爸等等。后知后觉的家长“跳出舒适区”就有些难度,但是他们终究能够看透事物本质,经历刻骨铭心的改变后走进新事物,一部分还会成为团队的骨干,像汶萱爸爸、宏鑫妈妈、姿慧妈妈、沫含妈妈、琳桐妈妈、银川妈妈、艺轩妈妈、艺爽妈妈、子涵妈妈等等,这些爸妈们在项目推进伊始都是极力反对学校引进专家团队开展家校合育工作的,有的甚至公开抗拒学校组织的各项亲子活动和爸妈课程,认为学校是在拿孩子做实验,是不务正业,是形象工程。而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都先后发生了逆转性变化:有的成为学校家委会骨干,成长为部门负责人;有的成为家庭教育家长讲师团成员,开始踏上了家长影响家长、家庭影响家庭的新征程;有的成为班级和学校各项活动的创办人、主持人,成为老师和家长的好得力帮手。不知不觉的家长无谈“跳出舒适区”之说,即使你倾尽全力,也不为之所动,因为他们始终看不懂、参不透,这也就是孩子走不远的根结所在,他们也就成为人群中拖后腿的20%。这三类家长不正代表着清平家长群体“跳出舒适区”的转变历程吗!如果他们正处在某个焦虑的转变期,仰或是还没有开始改变,他们最简洁的反应方式当然就是反对、不满意。

  想明白了,思路也就有了。于是,我连走了“三步棋”,也是三颗“定心丸”。

  第一步棋,给区教育局杜全平局长发了一个信息,把学校老师、家长的状态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观点和看法做了一个说明性汇报。这步棋就是要看领导的态度,是不是支持往前走,这很重要。我得到的回复是:不要压力太大!一颗“定心丸”先让我这个校长吃上了。

  第二步棋,下午召开家委会主要成员会议,商讨应对措施,并通过他们将学校各项工作向家长层面扩散。令人感动的是那天到了66位家长,整个会议室都挤满了人。更令人感动的是到场的家长们都群情激奋,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达成共识:召开全体家长会,由他们在各班级中给家长们做学校工作说明和问题解释。这让我又一次深深体会到了家委会这个机构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让这个寒冬不再那样令人畏惧,也让我这个校长吃上了第二粒“定心丸”。

  第三步棋,召开全体教师会,让大家听到、看到学校推进项目工作的决心和家长群体里生长起来的正能量,认识到压力只是暂时的,是爬坡上行必然要面对的挑战,走过艰难就会看到胜利。这个会,它的最大价值就是让老师们看到校长还坚定地站在那里,没有任何退缩的迹象,我给老师们吃上了“定心丸”。

  于是,我们继续前行。

  今天,还是在那个位置,我又拍下了一张照片,我还是我,指向标还是指向标,唯有变化的是周围的环境,一个是百草凋零的寒冬,一个是枝繁叶茂的初夏,这不正是学校家校合育从寒冬走向盛夏的写照吗?就像照片背后的风景一样,项目推进的环境尤其是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学期已有40多个教育考察团走进清平,教育者开始关注清平现象;潍坊市家庭教育农村行启动仪式在清平举行,家庭教育专家赵刚、王大龙、卢勤等亲临现场;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吕玉刚走进清平调研家校合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五次报道学校经验做法;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两次报道了学校家校合育的探索实践;更多的家长走进学校开始了自我改变的行动,家委会队伍进一步壮大;更多的孩子脸上绽放了笑容,他们因为爸妈的改变找回来了童年成长的快乐感、幸福感……

  这就是这两张照片要讲述的故事。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36-8797878,或登录潍坊大众网官方微博(@潍坊大众网)、潍坊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weifangdzw)。
初审编辑:沈广安
责任编辑: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