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体育

规则变革促中国剑客摘金 自行车犯规无合理解释

2012-08-06 08:19: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男子花剑 自行车联盟 中国队 犯规 女子重剑
[提要]当地时间8月4日,伦敦奥运女子重剑团体半决赛中国队迎战俄罗斯,世界排名第一的孙玉洁加时赛仅用七秒的就“一剑封喉”,使中国队晋级决赛。中国自行车队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比赛中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判无效,中国队至今对裁判的判罚仍无法信服。

  当地时间8月4日,伦敦奥运女子重剑团体半决赛中国队迎战俄罗斯,世界排名第一的孙玉洁加时赛仅用七秒的就“一剑封喉”,使中国队晋级决赛。图为中国队庆祝胜利。记者 廖攀 摄

  谁是伦敦奥运会击剑赛场的最大赢家?依照传统,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在老牌欧洲击剑强国中产生。但实际上,亚洲国家在本届奥运会击剑项目上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当地时间8月4日晚,当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决赛即将开始的时候,亚洲在本届奥运会上已经拿到了4枚击剑金牌,与欧洲选手已获得的击剑金牌数完全一样。在这个由欧洲人长期统治的项目上,欧洲之外力量的迅速崛起成为本届奥运会的一大亮点,这也是国际剑联乐于看到的现象。

  中国队继在男子花剑个人项目上夺得金牌后,又在女子重剑团体项目上成功问鼎。在中国队超额完成奥运任务的同时,韩国、日本两个亚洲国家的击剑成绩也令人刮目相看,韩国队在佩剑项目上摘得两金,日本队在男子花剑项目上也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当地时间今天中午,日本队已经闯进男子花剑团体赛4强。

  亚洲队伍的惊艳表现成为本届奥运会击剑比赛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之一。

  “国际剑联近几年在裁判制度上的一系列改革,让这个项目的比赛判罚更加公平公正,这为欧洲以外的队伍在击剑项目上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保证。”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击剑协会主席肖天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仅是中日韩三个亚洲国家的击剑成绩在本届奥运会上有了长足进步,非洲、拉美等国家的击剑选手也在伦敦奥运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在男子重剑个人比赛中夺冠的里马尔多摘得了委内瑞拉近44年来的第一枚奥运金牌;在男子花剑个人比赛中夺得银牌的埃及选手阿波尔拉希姆,是非洲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奥运会击剑奖牌的运动员。

  100多年来,传统上的击剑强国均为欧洲国家,执法国际击剑大赛的裁判主要也来自欧洲。在以往的比赛中,裁判对欧洲运动员的偏袒已经是公开的秘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剑客谭雪和男子花剑“三剑客”先后屈居亚军,均与执法裁判的偏见有很大关系。时任国际剑联主席豪克曾为此专门向中国击剑队致歉。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国际剑联为尽量避免裁判因素对比赛干扰,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仿照网球比赛的“鹰眼”系统对击剑比赛进行全程录像,出现争议时,运动员可要求录像回放。另外,在比赛中设立现场监督,对裁判员的公正性进行打分,得分低者会受到处罚乃至被取消裁判资格。

  国际剑联在2005年之后进行的裁判制度改革,无疑也为中国击剑队扫除了外部环境的最大障碍,使得原本实力强劲的中国剑客如愿拿到了早该挂在脖子上的金牌。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击剑协会就借着仲满的夺冠,着手推动击剑项目的普及。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自行车队领队潘志琛相信,未来几年,中国击剑项目在社会普及方面的成果会更加令人欣喜。

  对于此次在伦敦奥运会击剑项目上同样收获颇丰的韩国、日本、委内瑞拉和埃及来说,击剑在这些国家也很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一名委内瑞拉记者介绍说,里马尔多已经成为委内瑞拉的民族英雄,很多孩子都把他视为偶像,不知道会有多少孩子从此握起剑来。

  正当中国击剑队接连实现多年梦想时,中国自行车队魂牵梦绕的奥运金牌依然迟迟未能到来。

  中国自行车队在场地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比赛中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判无效,中国队至今对裁判的判罚仍无法信服。“由于规则模糊,裁判的判罚依据也不清晰,中国自行车队当然很难接受现在的结果。”肖天向记者表示,“同样是裁判的判罚问题,国际剑联和国际自行车联盟的态度、做法就有很大差异,国际剑联的做法是让裁判判罚更趋透明、公正,国际自行车联盟却恰恰相反。”

  直到昨天,中国自行车队仍然在向国际自行车联盟申诉,因为中国女队被判成绩无效的整个过程充满太多的疑点。潘志琛在给国际自盟的申诉书中写道,当值裁判十分不礼貌地拒绝了中国队提出录像回放的请求,也无法对中国女队的判罚作出有理有据的解释,中国自行车队至今不明白中国队究竟是谁犯了规、犯了什么规。

王晓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