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9 08:54: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现在山东莒县还保存着大约七八百米的古城墙,但已经是断断续续的了。如果不立即保护,恐怕连这点遗迹也不会有了。趁着仅存的古城墙还在,我们应尽快进行抢救性保护,不要等到它消失后再后悔。”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著名历史学家宋镇豪委员呼吁各界应加大对莒文化的关注,尽快设立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相应的莒文化研究项目。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山东莒县古莒地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址发现了陶尊文字和刻画图像,这一发现,将人类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向前推进了1500多年。宋镇豪介绍,作为与齐文化、鲁文化并存的另一大山东文化,无论从文化起源、社会价值、历史影响来看,莒文化都非常悠远。宋镇豪解释说,中华早期文明由东部东夷文明和中原华夏文明共同育成,这一观点为学界高度认可,莒文化则是东夷文明的重要代表。
“莒文化对现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现在的莒文化如同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可这个角落对中国文化来说太重要了。遗忘了它,就像人身上少了一块肉一样,太难受了。”宋镇豪认为,莒文化不仅要山东学者关注,全国的专家学者都要来关注。
在对莒文化长期的关注研究过程中,宋镇豪注意到,莒县等地有众多的中华古文明遗址、遗迹与遗物,有的已濒临破坏与消失。而对这些遗址、遗迹和遗物的抢救性保护、考古发掘与整理研究,将是一个耗力、耗时、耗财且须持续投入的浩大工程,要有深刻的历史眼光和高度的社会认知,国家有关部门应统筹规划,综合布局,系统操作,需要有顶层设计与具体操作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目前国家正在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现在进行到第四期,前四期对山西、河南等地进行了探源,唯独没有对发现大汶口陶文的莒县探源。宋镇豪建议,应将对莒文化的研究纳入文明探源工程范围,将其作为其中的一个子课题,通过考古等一系列的研究,考察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此让我们深入了解莒文化的内涵。
宋镇豪介绍,由于莒文化有许多谜团尚待揭开,这些谜团又不是三年五年就能破解,应尽快在莒县筹建东夷文明与莒文化研究中心,以利于全面推动莒文化的科学保护、研究、开发与利用。由于莒文化积聚地域目前多为东部经济欠发达区域,相信国家对莒文化的关注和适度投入,与中华文明探源正相辅相成,也必能造就东部地区文化建设的大繁荣,为相关地区社会事业的大进步带来宝贵机遇。(完)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