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各届回忆50年代学雷锋 不流于形式真心助人

2013-03-05 08:31:00    作者:   来源:青岛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雷锋 青岛日报 1970年 青岛大学 学习雷锋好榜样
[提要]上个世 纪60年代、50年代乃至更早出生的市民,回忆学习雷锋的日子,阳光爬满脸上,快乐刻在眉间:  那些年,他们一起唱雷锋的歌曲,写雷锋的作文,办学雷锋的黑板报,记雷锋的名言;

  上个世 纪60年代、50年代乃至更早出生的市民,回忆学习雷锋的日子,阳光爬满脸上,快乐刻在眉间:

  那些年,他们一起唱雷锋的歌曲,写雷锋的作文,办学雷锋的黑板报,记雷锋的名言;

  那些年,他们抢着搀老奶奶过街,看到送煤地排车上坡,他们都会主动上前推一把、送一程……

  那些年,他们还结伴做好事,帮助军烈属和五保户提水劈柴,擦玻璃、扫院子;

  那些年,他们甘作“革命的螺丝钉”,以厂为家,加班加点、任劳任怨;

  那些年,作为军人,他们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帮助工人生产,帮助农民收种粮食,做好事、实事;

  ……

  隔着时光倾听,他们话语中传递的情感朴素至极、真诚至深。倾听他们的故事,让你不得不羡慕他们的快乐,尊重他们的快乐。那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一种超越了自私和功利,将他人幸福与自己相连所获得的一种精神愉悦感、灵魂净化感和价值实现感。

  以雷锋为好榜样

  ●高令贤 91岁原市人民医院小儿科副主任

  “上世纪60年代,我们医院有个学雷锋典型,她给我们作报告时有个细节。她说,买鸡蛋她都捡小的买,我们大家听了都笑。”高令贤告诉记者,当年由于受丈夫家庭出身的牵连,在学雷锋的时期,她属于“靠边站”那一类。

  虽然“靠边站”,高令贤仍处处以雷锋为榜样,“我爱替别人着想,病人住院的时候,我就给担保,他们倒没有不缴费的。”

  “当年医院里没有闲人,都忙着干业务。”高令贤回忆,在雷锋精神感召下,医患关系非常和谐,“别说红包了,医院规定就连病号的一块糖也不能拿。”

  高令贤还能记起当年从报纸上看到的一个典型:“市北区一个叫邱红的9岁孩子,在市级大会上作报告,说她学雷锋学得好,能背‘老三篇’。”

  剪报拼成演讲稿

  ●杨宝安 79岁

  退休中学教师

  50年前,杨宝安从广播里听到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那时,他29岁,在青岛二十中担任语文老师。第二天上午,他找来《人民日报》和《青岛日报》,将相关报道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没过多长时间,校长通知:他光荣地被选为市雷锋事迹巡讲团成员。

  杨宝安将搜集的百余篇雷锋文字稿件和图片,一张张“拼”成了厚达20厘米的剪报本。每天晚上,他备完课,就在稿纸上誊写雷锋的故事,再穿插上自己的所感所想。

  他曾在通用机械厂、橡胶厂等企业礼堂里做过雷锋事迹巡讲报告会。讲到激动的地方,声音都哽咽了,台下更是掌声掺杂着抽泣声。报告一讲完,一些工人甚至“追”到学校,向他要“雷锋剪报”回去抄写……

  下乡演出兼割麦

  ●张巨川 69岁原胶州文化馆副馆长

  剧团下乡送演出,演员们背着行李,推着小推车,吃住在农村。“我总是推最沉的那个推车,连女演员也要拉车。”

  张巨川说,演员有时住饲养室,有时住贫下中农家,有时在办公室里支起六个方凳就是一张床。一开始住在饲养室里特别不习惯,牲口的味道实在难闻,慢慢地也就适应了。

  “剧团要求住在贫下中农家不能摆架子,我们都主动扫院子、挑水、收割麦子、晒麦子。”他回想了去胶东街道南庄大队收麦子的场景,“早上摸黑起来,晚上擦黑回来。”

  不光是送演出,演员们还要有服务群众的特长。

  “当年,剧团副团长曾金凤送戏送到老农民炕头,给老太太梳头、抓虱子;乐队的张清祥会针灸,农民有个头痛脑热的,他就给治。”张巨川说,他有理发技术,经常为农民服务。

焦雪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