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省市确定年底出台方案
2012-11-14 09:22:00 作者: 来源:西安日报 我要评论
[提要]但调节录取名额有待中央政府统筹安排,关信平称,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符合我国制定公共政策的共同特点:先地方,后中央。继黑龙江之后,江苏也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不过目前尚未公布就地高考的具体门槛。
今年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年底前,31个省(市、自治区)要因地制宜出台各地的异地高考具体政策。
截至目前,记者据公开报道统计,山东、福建、上海、天津、黑龙江、江苏、广东、安徽、浙江、湖北、海南、云南、江西等13省市明确表态,随迁子女异地高考具体方案最迟将于年底前公布。
专家:根据报名情况调节名额
2003年,相关文件出台允许随迁子女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近10年过去了,当时就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正面临或者即将面临高考。依照教育部日前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学家关信平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异地高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京津沪等地区的市民已经习惯享受比外地更加优越的高考资源,当越来越多的人要求公平、平等地重新分配资源时就产生了矛盾。
关信平认为公平意识是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关键。人们关心的“不在于个人获得的机会多大,而是在于与别人的机会是否一样”。所以他建议可以把报考放开,根据报名情况调节名额,让各地的录取比例接近,各级学校的录取比例也接近。
但调节录取名额有待中央政府统筹安排,关信平称,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符合我国制定公共政策的共同特点:先地方,后中央。
“各地方政府做到一定程度,中央才能出台统一方案。”由于各地高考资源、教育水平、流动人口数量等因素差异较大,各地方政府需要先根据自身情况对异地高考事项作出调整方案,随后中央才能统筹安排。
关信平表示,少数利益受损的人群应该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让渡一些利益。并且提出,由于扩招等因素,京津沪等地区的考生是在总量增加的情况下,增加的幅度相对少一些。
黑龙江、江苏率先明确表态
10月31日,黑龙江率先公布了异地高考方案,成为第一个明确异地高考具体门槛的省份。
据黑龙江教育厅公布的文件,“须具有我省高中学籍且高中阶段在我省连续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我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的外省籍随迁子女可在当地报名就地高考,这项政策自2013年高考开始实施。
继黑龙江之后,江苏也明确表示,将在2013年开放随迁子女就地高考,不过目前尚未公布就地高考的具体门槛。
近日已进行2013年高考网上报名的江苏省,报名通知明确,非本省户籍的考生暂不得在江苏参加高考报名,待江苏省有关政策在年底前明晰之后,符合2013年报考条件的考生,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再安排集中办理相关补报名手续。
各省市根据实际正积极筹划
今年2月29日,率先宣布突破高考户籍限制的山东省,则从2014年起才将允许非户籍考生异地高考。
福建省也在早前明确,从2014年起,凡在福建高中有三年完整学习经历的非户籍考生,都可在福建就地报名参加普通高考,允许参加本科、专科层次录取,并与福建考生享受同等的录取政策。
此外,其他各省也均在积极筹划中,安徽省教育厅表示,目前异地高考方案已进入专家论证阶段,12月份将出台。浙江省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则透露,浙江异地高考方案已初步拟定,本周内部提交讨论。
相较于黑龙江、山东等地的明朗表态,备受网友关注、具有代表意义的“北上广”则显得态度谨慎。目前,北京尚未公布异地高考政策具体方案的制定进展。
11月8日,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异地高考的具体方案正在制定过程中,暂时不方便透露内容,广东将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适合广东的方案。
据上海市教委提供的数据,目前在沪接受义务教育的外来务工者随迁子女超过50万人。此前,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透露,上海方案将采用积分制,综合考虑外来务工者在沪的职业情况与其随迁子女的就读年限,并将根据城市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布局、城市资源承载能力等确定异地高考方案。
更多新闻:
- 男子光棍节连续网购18小时累晕(图)2012-11-13 09:26:00
- 异地高考获46%网民支持2012-11-14 09:22:00
- 湖南异地高考政策:户籍与学籍冲突以学籍为主2012-11-14 09:22:00
- 油价明晨或下调 北上广93号汽油将重回“7”元时代2012-11-14 09:21:00
- 浙江省异地高考方案已拟定 本周将提交讨论2012-11-14 09:21: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