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韩素音去世 曾在蓉写《目的地重庆》
2012-11-04 11:20:00 作者: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我要评论
[提要]
韩素音(图据成都晚报)
“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韩素音
著名英籍华裔女作家、曾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写传记的韩素音,于当地时间11月2日中午,在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昨晚,韩素音堂弟、90多岁的物理学家周光地先生向成都商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成都不但是韩素音作为世界著名作家走上文学之旅的第一站,而且也是她第一次工作的地方。韩素音曾在成都南门小天竺街进益产科学校当助产士,并在成都写下第一本书。她在自传之一《寂夏》关于收养女一事写道:“如果我不是小天竺街的一名助产士,我的生活中就不会有蓉梅,就不会有蓉梅这个名字使幸福之花在我心中怒放。”
上世纪七十年代:
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至少有一亿人听说过韩素音的名字。作为友好人士、采访作家,关于她的报道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照片一起出现在官方报纸上。令她著名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她和周恩来总理之间的深厚友谊。她曾担任过周总理与法国总统戴高乐之间的“特使”。
朋友金坚范说,“一如许多大作家,韩素音的本名周光瑚鲜为人知。她之所以要取这个笔名,是因为韩为汉的谐音,她是要尽自己微薄之力在世界上喊出中国之音。名标其志,数十年来,她不改初衷,身体力行,无愧于这一笔名。中国是韩素音根之所系,可谓‘孤舟一系故园心’。”
1940年,24岁的韩素音到成都南门小天竺街进益产科学校当助产士,在这期间,她写出处女作《目的地重庆》初稿。她把初稿拿给玛利安修改。1941年夏,玛利安帮忙把韩素音写的文稿带到美国发表。1942年末,英文版《目的地重庆》出版。这本书让她得到350美元收入,更让她认识到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建立了从事文学的自信心,激励她走上了漫长的文学道路。
韩素音小说很多涉及成都的人和事。“田野里长着稻子和油菜,碧绿的稻子和蒲公英那样黄色的油菜……田野上沟渠里闪烁着给土地带来生机的水流。”这是1940年韩素音眼中的成都平原的农村风光。
韩素音堂弟接受成都商报专访:
她多次回成都 逛人民公园吃豆花饭看川剧
昨晚,韩素音堂弟、90多岁的物理学家周光地先生告诉记者,1997年是最后一次和韩素音见面。她过去回国比较多,差不多每年回来一次,年纪大身体不好就不怎么回了。“她女儿也在国外,我的弟弟周光墉也是她另外一个堂弟,现在在成都,快90岁了。”
亲戚问她为何改入英籍?韩素音总是回答:“我虽入英籍,但我根在中国。”韩素音身体好点时候,无数次地从大洋彼岸飞回成都。每次回来必定要去探望高寿的三婶娘,还会去逛人民公园,瞻仰保路运动纪念碑。1960年,韩素音带着罐头、香肠回成都。她请三叔三婶娘还有堂弟妹们去文化宫吃饭,当时成都的众多亲友竟拿不出什么东西作为回礼,后来还是三弟周光墉蹬车25公里到郫县乡下不知用什么法子弄到几斤豆腐乳送给韩素音。1987年金秋,恰逢她70岁大寿,韩素音、陆文星伉俪回国,在四川郫县望帝丛帝的陵园应邀题词“月是故乡明”,品尝故乡别具风味的“豆花饭”,在成都市区观看了川剧。
韩素音用自己笔耕的积蓄做了很多事,其中一件是在中国设立了“中外科学基金奖”、“印中友谊奖”,尤以“中外科学基金奖”分量最重,有奖金25万美元。而韩素音青年翻译奖更成为中国翻译界的最高奖项。
昨晚,成都商报记者试图联系韩素音在成都的堂弟周光墉,但很遗憾没有联系到。
去世前一年与媒体对话:
韩素音:我想写一本关于父母亲的书
2011年,韩素音自传体小说之一的《伤残的树》由上海世界出版集团推出。《伤残的树》通过作者父母对异国恋情的回述,辛亥革命亲历者李劼人的讲述,作者三叔、四川美丰银行经理周见三的旁述以及作者童年记忆的影像回放,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动荡的中国历史留下了一道道生动的侧影……
韩素音说,她想写一本关于父母亲的书,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这个念头像种子一样滋生发芽,长成了一棵有许多枝丫的树。一个人的生命在他祖先那里就开始了,又向后延续到他的子孙那里。未来是从昨天开始的。有人只看到断裂的地方,而不能把它连接起来;但我得做到这一点,做我自己这样的人,继续成长。我不愿成为一棵煞风景的伤残的树。”
读者眼中的韩素音
罗素:读韩素音作品一小时,胜过我在中国待一年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我花费许多时间阅读韩素音的作品,在一小时之内了解的东西,比我在中国待一年所了解的东西还多。
微博网友评论
@花坞里的套利者:韩素音的英文造诣在当代英美文坛堪称一流,其精美、清丽、雅洁的文笔早在西方评论界获得公认。《瑰宝》中时时出现的景物描写、抒情段落都是优美的诗篇,饱含深情与哲思。在当今世界,像她这样能用英文写作并能在西方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华人寥寥无几。
@世纪文景:韩素音的一生是一部传奇。韩素音的复杂身世和传奇经历使其自传完全超越了一般人自我。
@双城之畔:小时候,韩素音的文字,开了一个窗口,了解到内外的不同,外面的世界。
@清水居:多年前,读过她的《伤残的树》《周恩来传》,那个年代的标本级人物。“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韩素音作品
韩素音的一生是一部传奇。她先后在燕京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就读,以流利英文写作中国故事。其作品有30多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被翻译介绍到国内的有《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再生凤凰》《瑰宝》《青山青》《等到早晨来临》及传记《周恩来与他的世纪》《毛泽东与中国革命》等。自传体小说《瑰宝》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上的地位,据小说改编的电影《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生死恋)1956年获得了三项奥斯卡奖(作者本人担任编剧)。1994年,韩素音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她“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据《广州日报》
陈谋
更多新闻:
- 山西50名大学生演绎《金陵十三钗》2012-11-03 08:50:00
- 韩素音去世 曾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传记的作者2012-11-04 11:20:00
- 北京全市应对今冬初雪 连发暴雪、结冰红色预警2012-11-04 11:19:00
- 中国北方多地遭雨雪侵袭 北京发布暴雪红色预警2012-11-04 11:19:00
- 省气象台11月4日10时发布暴雪红色等5种预警信号2012-11-04 11:19: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