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报考热的冷观察:公务员真是苦差事?
2012-10-24 08:39:00 作者: 来源:红网 我要评论
[提要]除了学历上要求的进一步升级,今年的不少招考职位明确注明了“国家级贫困县”、“最低服务期五年”、“工作强度大”等备注事项。目前中国那么多优秀人才怀着分享公务员背后红利的心态,积极投身国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短视的。
中国最火爆的考试本周拉开帷幕。
从10月15日开始报名,到10月17日,截至17日16时,已经有147429名考生提交报名信息并通过审核。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持续领跑“热门职位榜”,其本次招录的“研究二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位,17日16时已通过审核人数为1300人,成为目前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而该职位仅招考2人,报考比例高达650:1。去年,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科研管理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以3597:1的报考比例,成为当年国考竞争最激烈的岗位。
根据招考简章,本次共有14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招录两万余人,这也是近年来国考招录最多的一次。在今年国考报考前夕,有机构预测,今年报名人数很有可能接近200万,招录比例也可能会高达90:1。
公务员本是一份苦差事,职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趋势下,其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要求也水涨船高。如果报考者都抱着这样的心态,拥有这样的素质,的确是人民之福,政府之幸。
可惜种种迹象表明,不少人似乎志不在此。
在社会阶层日益固化、寒门子弟上升通道日益狭窄,加上整个社会价值的功利化驱使,职业稳定、工资福利优渥、隐形实惠多多的公务员备受青睐已不是什么新闻。据媒体多次调查披露,不少人参与国考只是盯上了权力及其背后的衍生好处,并做好了多年媳妇熬成婆的准备。
古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即使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无法通过一次集中考试检验出人的觉悟,因此往往着力于加强制度建设、相关监管乃至事后问责,以避免混进权力部门的人变成可怕的寻租者。
鉴于中国吏治即使在不断完善,反腐力度加强,但毕竟还存在着一些深层体制性弊病,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改革修正,因此严把入口关显得相当关键。比如今年国考就进一步增加了限制性条件。除了学历上要求的进一步升级,今年的不少招考职位明确注明了“国家级贫困县”、“最低服务期五年”、“工作强度大”等备注事项。一时间,关于国考职位“苦差事”增多的讨论持续被舆论关注。
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今年的整个招考更加科学,更加注重规范和严谨,政策更加严格,同时也倒逼考生进一步摈弃功利心态,从官本位的观念中解放出来,进而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甚至有专家指出,这些举措将导致持续升温的国考热恢复常态,今年报考热已是最后的疯狂。
众所周知,目前官方公布的公务员总量是600多万,加上临时性编外人员,目前吃皇粮的官人超过1000万,官民比约为1:100,这个比例已经超过了晚明等机构臃肿、官僚庞大的封建王朝,这还没有算上3600万事业单位职工和半政府状态的国企高管。
如此庞大群体,显然是国家财政难以承受的负担,也与中央持续推动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相悖。而政府机构的臃肿、官员队伍的庞大必然成为办事效率低下,权力寻租频发的温床,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会成为影响经济发展、扼杀社会活力的诱因。
风物长宜放眼量。未来中国必然会沿着改革开放、发展法治市场经济、构建社会基本的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已是当下社会共识。20年前,同样面对经济下行瓶颈,很多官员勇敢地告别体制,下海从商,不少今天已是市场经济的中流砥柱。
因此,目前中国那么多优秀人才怀着分享公务员背后红利的心态,积极投身国考,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短视的。如果将来有一天,你有幸进入官场在工作不自由、劳神、诱惑多、有风险的状态下苦熬多年,还没有来得及分享权力带来的荣耀和实惠,却深陷被裁撤精简的困境,会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一个全民热爱当官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最热门的考试是国考也是不可能持久的。
希望深层的体制改革早日到来,也劝今日仍不顾自身兴趣爱好特长的国考痴迷者早日醒来。
更多新闻:
- 九九重阳节短信祝福语集锦(图)2012-10-22 15:19:00
- “苏州牛肉感染炭疽杆菌”是谣言2012-10-24 08:36:00
- 华科考研学子凌晨4点扎帐篷占座 抢占自习室座位2012-10-24 08:29:00
- 湖北洪湖氨气中毒者忆惊魂一幕:千人深夜大逃亡2012-10-24 08:25:00
- 银川一幼儿园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59人入院2012-10-24 08:25: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