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新闻

国庆长假存废惹争议 专家称长假保障基层劳动者

2012-10-12 09:16:00    作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带薪休假 弱势劳动者 国庆长假 存废 十一
[提要]

  9月30日,京沪高速京津交界处附近,一位出行的妇女抱着小狗下车焦急等待堵车早些结束。当天是国庆中秋双节第一天,高速公路免收通行费,全国多个高速路入口发生了拥堵。记者 陈剑摄

  长假保障基层劳动者权利 劳资关系决定带薪休假难落实

  长假存废费思量

  “十一”长假已经过去,但围绕长假的话题意犹未尽。由于今年国庆与中秋双节相连形成了“史上最长黄金周”,加上高速公路对7座以下小客车施行免费通行,致使长假期间人群扎堆儿出行的状况比往年更甚。

  节后,各地、各部门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十一”长假从出行人数到旅游收入都达到近年来新高。然而,因为出行人数陡增造成了高速公路拥堵、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的情况也最严重。

  有关长假去还是留的争议再起。一些专家建议延长假期天数,甚至恢复此前已经取消的“五一”长假;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长假的设定总体说来弊大于利,建议以带薪休假制度逐渐取代现有的“十一”长假。

  普通民众对长假的态度也莫衷一是。“长假虽好,但路上的拥堵让人绝望,景区里到处是人,旅游质量并不高,还不如将假期设定得分散一些,避免扎堆儿出行。”“十一”期间从安徽合肥自驾车前往南京的金先生说。而旅游爱好者、北京的王先生则认为,“如果能恢复‘五一’长假或许能缓解交通、住宿、景区接待不足的状况。”

  长假保障了基层劳动者的休假权利

  “尽管‘十一’很多自驾游车主都遇到了堵车,给出行造成诸多不便,但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一起旅行。”在北京一家私营企业供职的李先生长假期间驾车同家人去了山东青岛。他认为,中国很多家庭只有在“十一”、春节这样的假期才有机会聚在一起,“不会因为堵车而放弃全家游玩的机会。”

  全国假日办最新数据显示,9月30日至10月7日的中秋、国庆长假期间,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共接待游客3424.56万人次,国内游客总量创历年新高。

  “今年的‘十一’长假多了一天,为选择出游的消费者提供了充足时间,加上高速公路免费政策,使得今年的旅游行业较以往繁荣。”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邹统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年一些景区接待游客人数比往年都多,尽管一些景区门票降价但总体收入却比往年要多。”北京市一景点工作人员说。

  “长假对旅游行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邹统钎告诉记者,长假能够带动旅游经济,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当前,长假的设立从经济层面上有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作用。“老百姓出门旅游很多属于冲动消费,在长假刺激下,冲动消费更为明显。”

  对以带薪休假取代“十一”长假的说法,邹统钎认为,“执行带薪休假的难度有多大?执法成本有多高?目前没有人能说清楚,政府也没研究透。在此之前,只能保持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此前对媒体表示,现在重要的任务是“泄洪”。“五一”长假取消后,“泄洪”的口子少了。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或者在5月设置一个新的长假,满足人们出游的愿望。

  对此,邹统钎表示,“五一”是比较适合旅游的,取消“五一”黄金周从旅游业角度来说我持否定态度。但从可操作性来说,想要恢复“五一”黄金周也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政策不能反复无常,但如果恢复“五一”长假的话,肯定会对“十一”长假起到减压作用。

  在建议取消长假的观点中,很多理由来自驾游过多造成交通拥堵、景区服务接待力不足、旅游质量差。但在邹统钎看来,长假的设立除了拉动经济外,还保障了弱势群体休假的权利。“基于带薪休假落实不全面,国庆长假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保障满足底层劳动者休假的权利,因为他们有回家探亲的需求。从这一点来说,长假的设立也起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长假有存在的合理性。”

  中国青年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建筑工地,询问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对“十一”长假的看法。很多农民工表示,假期并没有旅游,因为经济实力达不到。平时没有时间回家,利用假期工地休工,他们大多抓紧时间回家看看。

  一位甘肃籍的农民工告诉记者,“我和爱人都在北京打工,把孩子留在了老家,只能在过年的时候见到孩子,每次往家打电话都忍不住想哭。我‘十一’哪儿也不去,就回家陪孩子。”

  “外来务工者的很多权利,比不上在国企、事业单位上班的劳动者,他们只有在全国人民都放假的时候才能休息,所以长假设立的意义还在于保障弱势劳动者的休假权利。”邹统钎说。

王盈盈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