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飞豹A战斗轰炸机,本文所指的可能是飞豹B。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科教强省
沿着罗阳的足迹 成就鹰的飞翔
——记某型机总设计师、中航工业一飞院副院长陈骊醒
“罗阳同志用生命诠释了‘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他的事迹集中彰显了航空人的信念、智慧和骨气。我们将沿着烈士的足迹坚定地走下去,奋力托举更多的战鹰翱翔蓝天。”担纲某型机总设计师重任的中航工业一飞院副院长陈骊醒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信心。不久前,由他设计的某型机成功实现首飞,这也是陈骊醒近30年航空生涯所收获的又一项成果。
率领团队 攻坚不止
1983年,21岁的陈骊醒怀揣着“航空报国”理想从西北工业大学惯性导航专业毕业来到中航工业一飞院,开始了他“成就鹰的飞翔”的历程。在“新飞豹”研制中,陈骊醒带领团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性能先进的综合航电火控系统,使得该机多次在各种模式和复杂环境下的高强度对抗演练中创造了导弹实射命中率100﹪的好成绩。此后,随着某型号立项,作为主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陈骊醒,肩上又多了一副担子——型号总设计师。要在很短时间获得功能提升,有效增强飞机作战效能和使用安全性,难度非同一般。由此,陈骊醒在型号研制中始终强调“V型设计”理念,即从顶层设计开始不断进行顶层验证,然后逐期验证逐期综合,形成产品再回归验证,以此掌控全局,并实现研制工作的高效推进。同时,作为总设计师,陈骊醒始终不忘科研活动的规范和质量。在科研调度会上,一旦出现难以解决的困局,他总是先问,程序是如何规定的?是流程有漏洞还是责任人不作为?如果程序规定有漏洞或者不清晰,及时修订程序,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同时,他认为“欲速则不达,只有质量工作把住关,工作才不会反复;只有确保工作不反复,进度才有保证。”
而在关键技术攻关中,陈骊醒同样体现出一位“帅才”应有的特质。
首次由二代机的机械操纵跨越式地升级到三代机的全权限全数字电传飞控,对于平均年龄仅有30来岁的研制队伍而言,挑战颇大。对此,唐长红院士如是评价:“如果能够按期首飞,我们将在全世界创造一个记录,还没有哪型电传飞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首飞。”
找准方向,事半功倍!陈骊醒要求团队在研制之初将“建队伍、做计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亲自牵头规划出常规工作和关键技术攻关专题。用他的话说“既要避免将苍蝇当老虎打浪费时间,又要避免将老虎当苍蝇打造成技术风险。”
得益于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电传飞控研制虽然也有一段摸索的过程,但在方向上,没有出现重大失误。所有的地面仿真试验和半物理试验得出的曲线和理论计算的曲线,吻合度都很高,而且,经过首飞,控制率设计也得到了飞行员的充分认可。
改型升级的飞机约束多、限制多,而且原型机是我军现役飞机中携带外挂物品种最多、构型最为复杂的战机,在此基础上加装某装置、增挂超大型外挂物且保证飞机平台性能不降低,总体技术方案制定、气动外形设计同样难度很大。为此,陈骊醒力主团队采用国内数值仿真计算最前沿的CFD数值模拟方法和气动噪声分析方法,并积极组织相关专业协调,确保了研制要求。
期间,工作推进得不顺利,陈骊醒就积极鼓励大家,“潜下心来,不要急躁,一点点去排查,问题总能找到”;工作推进得顺利,他又会及时“泼冷水”,“要静下心来,去回顾所做的工作,不要留下隐患。”就这样,进展不顺利时鼓励大家坚定信心要自信,进展太顺利时提醒大家反思问题要谨慎。一轮轮地做工作,使得型号成功的同时,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设计师队伍,而后者,是作为总设计师的陈骊醒更为看重的。
在飞机首飞现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难掩赞赏:“这型飞机的发展,标志着航空工业整体能力水平在不断提升,而且阎良研制战线承担任务很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统筹规划,在这么短时间内把项目研制成功,这是管理水平提升的重大标志。”
既有“大能力” 又会“工细活”
陈骊醒从不担心研制团队告诉自己,某项目无法推进,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他看来,飞机研制就像跑长跑,在快接近终点的时候就会出现“高原期”,这就需要团队的力量。因此,他很喜欢和团队讨论问题,“理不辨不明,讨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同时也是压力释放的过程。整个任务不是孤军奋战,是一个团队协作,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是会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多方法。”
当然,除了这种调动团队、掌控全局的能力外,在攻坚的最前线,也能看到陈骊醒睿智的身影:
在飞机首飞前一周的一天,试飞员在飞机试滑过程中发现刹车压力建压慢,这一下子让团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陈骊醒从全局出发,明确一定要查出原因,让试飞员放心安全飞行;同时,连夜组织一飞院和相关成品厂排故。在发动机试车轰鸣的环境条件下,陈骊醒和技术人员一起进行机上试验、试验室试验查找原因,数次召开现场技术协调会,根据试验数据分析故障,凭借深厚的功底,从细节入手,提出技术分析思路,并通过验证试验,确定了故障原因。此后,他和大家一道制定解决方案,经过12个小时的连续夜战,终于圆满解决了问题。在微凉的晨曦中,陈骊醒顾不上休息,又前往试飞团与试飞员进行技术协调,详细说明技术问题解决情况……
类似救急的事,在某型机研制中再平常不过。实在推进不下去的时候,科研人员就会找到陈骊醒。在大家心目中,陈骊醒不仅具有驾驭整体的“大能力”,而且善于“工细活”,能够带领大家处理细节性技术问题。
线束敷设是该型机研制中的一项重要设计工作,既要求系统间干扰小,还要便于检查和维修,最重要的是要防止线束机械磨损或损坏,提高线束安全性和可靠性。然而,在进行飞控操纵机构上的线束敷设时,设计员遇到了困难:由于脚蹬机械运动行程需达到一定距离,脚蹬上的传感器线束必须留有充分的长度余量,且线束随着脚蹬处于运动状态,而脚蹬周围空间布置有液压管路。如何才能避免线束机械磨损?周围空间没有合适的卡箍安装点,线束如何固定?针对这些问题,在场的主任师、设计员集智攻关,都未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他们向陈骊醒汇报了该技术问题。
陈骊醒耐心询问了相关技术人员,分析了技术图纸,查看了飞机现场,最后组织了工作研讨,指出该问题症结是中央操纵机构成品与飞机线束间界面不清晰。然后,他指示在中央操纵机构成品与飞机线束间设立分离面,并对线束在成品上绑扎固定的路径和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指导,问题迎刃而解!
29年的航空生涯,陈骊醒收获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人选”等一个个头衔,但他更加看重的是飞机型谱多元化发展,“我喜欢看鹰展翅高飞的样子,更渴望亲手将我们的战鹰托举蓝天。”
更多新闻:
- 中国海军“远海训练”必须常态化(图)2012-12-21 13:58:00
- 美国防部与海军陆战队逐步完善四足机器人2012-12-21 13:51:00
- 俄第3艘“北风”级潜艇将于2012年末出坞吃水2012-12-21 13:52:00
- 美国陆军将研发下一代战车引擎可用多种燃料2012-12-21 10:29:00
- 解放军狙击手击毙歹徒 子弹正中咽喉一枪毙命2012-12-21 10:12: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