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潍坊”成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012-03-21 08:04:00 作者:姜国乐 杨国胜 来源:大众日报 我要评论
[提要]这么足的活力与动力,来自于2月初召开的潍坊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潍坊”战略目标,即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幸福潍坊。潍坊提出的“四个潍坊”与这三大指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几乎将经济、文化、公共服务、民生等各方面全部纳入到潍坊建设中来,将指引潍坊在城市发展浪潮中激流勇进。
本报潍坊讯 进入2月中旬,潍坊大动作不断: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36个项目集中开工奠基,涉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职业教育等,总投资200多亿元;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山东墨龙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进入省商务厅2011至2013年度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名单;潍坊市教育局决定,今明两年全市将再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533处……新春伊始,潍坊已然春意盎然、热闹非凡。
这么足的活力与动力,来自于2月初召开的潍坊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潍坊”战略目标,即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幸福潍坊。市委书记许立全说,“四个潍坊”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重要目标,正加力加速拉动潍坊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
潍坊市近年来呈现出跨越发展的好势头,关键得力于创新实践。尤其是2009年9月省政府批复潍坊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后,他们紧紧围绕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一条主线”,着力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改善民生、政府管理服务“四大体制”,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农村,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人口自由流动新机制。从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入手,通过明确农民权益,降低进城门槛,加快农民向城镇转移,从根本上解决了进城农民的户口回迁问题,先行试点的寒亭区已全面完成身份认定工作,农民进城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城镇人口增长数量超过前5年之和。到2011年,潍坊市培育认定国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106家,总量达到328家,居全省第二位;潍柴动力创建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歌尔声学等6家企业创建了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总数达到12家,居全省第2位;山起重机、富维薄膜等14家企业创建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到33家,全年实现以新兴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349.7亿元,同比增长30.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4.9%,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创新潍坊’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环节。”市长刘曙光如是说。
潍坊市通过培植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100个重点项目,100个重点企业,9大重点行业,带动整个文化产业的投入和发展。他们探索了“文化+金融”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全省首家文化产权交易所,实现1家文化企业上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建设“文化潍坊”就是把潍坊打造成为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强市。
与此同时,“生态潍坊”建设也快马加鞭。因节能减排、植树治水成效显著,潍坊市先后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并于今年1月获“中国人居环境奖”。通过“生态潍坊”建设,将进一步彰显潍坊“绿染四季、花满全城、水润潍州”的城市风貌,把潍坊建设成为近者悦、远者来、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
“四个潍坊”建设一经提出即引起强烈反响,退休老干部王伯祥说,潍坊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潍坊”建设,对提升城市创新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必将开启潍坊高水平建设新局面。网友“我爱小城市”说:“‘四个潍坊’是长远之谋、应时之举、惠民之策,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固然离不开执政者、领导者强有力的政策和行动,更需要充分发挥市民的责任意识。”
潍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初宝杰告诉记者,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在《2011中国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报告》将“经济发展水平”“公共服务水平”“居民分享水平”作为评价城市发展的三大类关键性指标。潍坊提出的“四个潍坊”与这三大指标有异曲同工之妙,几乎将经济、文化、公共服务、民生等各方面全部纳入到潍坊建设中来,将指引潍坊在城市发展浪潮中激流勇进。
更多新闻:
- 山东莒南黑老大王文光被判13年曾是古惑仔2012-03-21 07:50:00
- 央行:居民购房意愿降至1999年以来最低2012-03-21 07:39:00
- 寿光关58家黏土砖厂积极推广新型墙体材料2012-03-20 15:52:00
- 潍坊公务员考试考点公布 市区共设有19处2012-03-20 14:30:00
- 汽柴油涨600元/吨 汽油全面踏入"8时代"2012-03-20 09:17: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