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地铁迎150周年纪念日 为世界首条地铁
2013-01-11 11:29:00 作者:白 阳 来源: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提要]1月10日是伦敦地铁正式向公众开放150周年的纪念日。伦敦地铁运营总监迈克·布朗表示,从早期的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到后来的郊区延伸线路,伦敦地铁所到之处的经济发展便有了依托和动力。
原题:世界首条地铁诞生150周年 地铁塑造今日伦敦
1月10日是伦敦地铁正式向公众开放150周年的纪念日。作为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路的诞生地,“创意之都”伦敦的市民常常为前人的远见和胆识而感到自豪。现今,地铁早已成为伦敦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伦敦象征之一。
市民对地铁的关注度高于天气
为纪念地铁运营150周年,伦敦交通局和伦敦交通博物馆将从13日起,共同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希望英国民众将这段历史铭记在心。
1863年1月10日,第一列地铁运行后即受到公众的追捧,4万伦敦市民在7个地铁站排起长队等待感受这一新鲜事物。仅一年,伦敦的地铁就运送了近1000万乘客。目前,伦敦地铁已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之一,2012年全年运送乘客达10亿人次。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每天最高4570万人次的运送量更是打破了地铁运营以来的纪录。
150年来,伦敦的地铁线路从未停止建设和整修。现在,伦敦地铁线路总长度已经达到400公里,270个地铁站点、7条深层地铁和4条浅层地铁线构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迷宫”。由于地面道路的狭窄和拥堵,地铁几乎成为伦敦城区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
由于依赖度非常高,地铁运行一旦出现一点故障,就会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已经显得老旧的地铁又常常闹些小别扭。所以,英国广播公司评价说:“有的时候,人们的聊天话题中,地铁故障的出现频率甚至比天气还高。”
没有地铁,伦敦的发展早就停滞了
伦敦地铁网络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相辅相成。《经济学家》杂志曾坦言,如果没有地铁,伦敦的发展早就被迫停滞了。伦敦交通博物馆馆长萨姆·马林斯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工业革命后,城区的无限扩张、交通拥堵以及人口的急剧膨胀几乎使伦敦的发展陷入困境,而地铁的出现有效纾解了这种状况。19世纪中期以后,伦敦市民渐渐开始适应远距离的通勤生活,这座城市也因为交通状况的改善拥有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便捷是城市生活的优势所在,而地铁正是便捷的代名词之一。
伦敦地铁运营总监迈克·布朗表示,从早期的中心城区交通网络到后来的郊区延伸线路,伦敦地铁所到之处的经济发展便有了依托和动力。马林斯则指出,不仅在经济方面推动城市发展,地铁也在文化方面塑造着伦敦今朝的模样,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伦敦的地铁是用来分辨这座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只要看到圆圆的车厢以及红圈蓝杠白字俗称‘牛眼’的地铁标志,你会立刻意识到自己身在伦敦。”
伦敦的地铁站也是大众的艺术馆,画家、建筑师、雕刻家都登上过不同地铁站的设计名单,灯光效果、地面墙面装饰、长椅样式以及巨幅广告招贴画都汇聚着美学和艺术。“对我来说,地铁站就是我的音乐会现场”,在伦敦追梦的年轻人亚当停下手中的小提琴对记者说。
技术革新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
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伦敦的3条早期地铁线路一直使用烧煤和焦炭的蒸汽机车,《泰晤士报》当时形容:提到地铁总是想到黑暗和恶臭的隧道,迷雾重重远离阳光,直到使用电气机车才让地铁的环境稍微改观。
谈到150年来地铁发生的重要变化,马林斯称,在伦敦地铁的发展史上,1905年有独特的意义。因为从那时起,电气机车才开始取代蒸汽机车,伦敦地铁烟雾弥漫的时代终于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感受伦敦地铁的历史,伦敦交通博物馆还特意修复了1898年的蒸汽机车,以及最古老的四轮木制列车车厢,并将于近期再次让它们行驶在伦敦地铁最早的环线上,为乘客带来真切的怀旧体验。
技术革新使地铁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保证。目前,伦敦地铁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升级。伦敦地铁资金项目总监戴维德·沃巴索称,现在地铁运营最大的挑战是很多站点都在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今后10年间客流量还将增长近20%,因此扩建多线路换乘站点是近两年来的重要工程。“新地铁站的设计都将利用计算机全程模拟,并以水力工程学为基础,因为客流和水流具有相似性。”沃巴索说。预计未来20年伦敦的人口还将增加100万,这意味着改善和升级地铁的网络和运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记者 白 阳)
更多新闻:
- 查韦斯推迟就职获多国政要力挺2013-01-11 08:57:00
- 美法官正式下令科罗拉多州枪击案嫌犯出席庭审2013-01-11 11:29:00
- 一托儿所内现蛇窝 窝内蟒蛇生数十条小蛇(图)2013-01-11 11:29:00
- 日成立极端民族主义内阁 对华态度“只有强硬”2013-01-11 11:29:00
- 美国青少年1/8有自杀念头 每25人有1人尝试自杀2013-01-11 11:29:00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