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新闻

印尼随笔:走进棉兰百年和睦的精神家园

2012-11-19 07:12:00    作者:顾时宏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棉兰 德里镇 精神家园 门叶 清河堂
[提要]张亚辉既是棉兰的历史,也是华人艰苦奋斗和当地友族和睦共荣的写照,他和他的官邸古屋已成为这里华人的精神家园。”  他说,之所以要坚持下去,是因为看到中印尼友好合作的前景,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印尼投资办企业,中文正在“吃香”。

  中新社棉兰11月18日电 题:走进棉兰百年和睦的精神家园

  中新社记者 顾时宏

  从空中俯瞰棉兰市,一马平川的低矮平房骑楼掩映在绿树环抱之中,除了突兀的教堂尖顶、星月闪亮的清真寺和中式庙宇建筑醒目外,在市区难寻高楼大厦的踪影。

  走进棉兰市区,犹如踏入历史的长河。沿街两边遇百年的大树下,满是上百年的荷兰殖民时代遗留下的白色古建筑,有些至今还在使用。比如市政厅、邮政局、东南亚银行大楼、伦敦苏门答腊有限公司大楼、TIP TOP 咖啡等。

  在众多的古老建筑群中,最引游客驻足的要数位于市中心格萨湾街的华人张亚辉府邸。这座综合了中国、马来和欧洲风格的两层豪宅始建于1895年并于1900年完成,室内共有40个房间,浓厚的马来风格体现在长排的绿色和黄色门、窗上;屋顶惟妙惟肖的龙凤雕塑、大门正上方“清河堂”下,厚重的门叶上遒劲的“加冠”“晋爵”墨迹,以及屋檐下的国画书法尽显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二楼豪气的客厅和舞厅,处处点缀的欧洲饰品也记录着主人当年的奢华。

  随行的当地华人洪华强先生说:“张亚辉和哥哥张永贤出生于中国广东梅县一个小商人之家,一百多年前兄弟俩漂洋过海到达苏门答腊岛的德里镇种植烟草,后张亚辉成为当时东南亚的首富。发家致富后的张亚辉除了帮助当地修路建桥外,还积极参与当地德里苏丹、荷兰殖民者的政务,与各族高层保持友善关系深厚交情。张亚辉既是棉兰的历史,也是华人艰苦奋斗和当地友族和睦共荣的写照,他和他的官邸古屋已成为这里华人的精神家园。”

  这座目前位列雅加达、泗水后的印尼第三大城市,经过百年风雨洗涤,人口已增至230多万,其中华人约70万。尽管华人不少,但在市区却很少看到中文字样。除了张亚辉的府邸“清河堂”、华人佛道寺庙“东嶽观”、中资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的中文字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市区公墓旁边的华文报社《讯报》这2个中文字。

  报社社长林荣胜是来自中国福建的第3代华裔,在记者采访棉兰与中国广东企业家举行的交流会上,这位儒商告诉记者,他的主业是从事橡胶出口、经营酒店等商务,看到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股华语热,6年前他才创办这份华文日报,为让更多的孩子认识中文,他同还出版一份图文并茂的《青讯报》供少儿阅读。

  在他的报社,林荣胜说:“这2份印尼唯一全彩印的华报,办报最初每年亏损60、70万美元,现在少多了,仅20多万了!尽管报纸年年亏本,但我用从商业上的盈利弥补上,还能坚持下去!”

  他说,之所以要坚持下去,是因为看到中印尼友好合作的前景,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印尼投资办企业,中文正在“吃香”。“更重要的是,这是让华人后代了解祖籍国文化,传承文化的精神家园!”他感慨道。

  在和广东企业家参观棉兰新机场、国际港口的路上,负责带队的印尼苏北华社慈善与教育联谊会副理事长廖章然先生说:“我有一个心怀10年的梦想,那就是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家来棉兰,帮助这里缺电的地方,工厂不会停电,农民的水稻增产!”

  在廖章然看来,让更多的如中印尼在棉兰合作的高速公路项目那样,他期望未来棉兰的大路旁,绿树下,有更多的象张亚辉官邸“清河堂”、武当庙、大清真寺、麦满皇宫、斯利玛利亚曼印度庙、依曼奴威尔教堂等等那样上百年的建筑,在印尼这个宗教和睦的热土上,千古流芳。(完)

沈广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